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30例
2011-06-07刘彩凤
刘彩凤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南院,广东广州510120)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30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0例中,年龄21~51岁,平均28.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8年,平均9个月。
参照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标准[1]。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有慢性炎症形成的疤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引起反复下腹坠胀、疼痛及腰底部酸痛。③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过多,卵巢功能损坏时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时可致不孕。④发生输卵管炎时,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到增粗的条索状物,有时可触到炎性包块。
主要表现为下腹痛,腰骶骨酸痛,经期、劳累或性交后加重,白带增多、有异味,月经不规则,痛经不孕,子宫活动受限。
2 治疗方法
用慢盆消炎汤。丹参15g,木香12g,桃仁10g,金银花 25g,三棱 10g,茯苓 15g,丹皮 10g,生地 15g,红藤15g,蒲公英30g。气虚加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每日1剂,水煎2次服,10天为一疗程。
用毛冬青30g,蒲公英30g,银花藤20g,苦参15g,大黄6g,枳壳15g,延胡索15g。水煎120mL,用纱布过滤,加入庆大霉素16万U、普鲁卡因5mL,待温度37℃左右保留灌肠,灌肠液保留2h以上,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用金黄散(黄柏25g,姜黄25g,白芷25g,天花粉50g,生南星 10g,陈皮 10g,苍术 10g,厚朴 10g,甘草10g)灌肠后外敷下腹部,配合红外线神灯照射30min。10天为一疗程。
行经期用0.9%氯化钠250mL加苄青霉素720万U(皮试)、替硝唑注射液0.8g×2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3天为一疗程,经期连续3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包块或盆腔结缔组织增厚消失,不孕者治疗后妊娠。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包块缩小可移动,盆腔结缔组织炎大部分变软,压痛明显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4 治疗结果
疗效见表1、表2。
表1 疗效统计 例(%)
表2 各疗程疗效统计 例(%)
5 典型病例
患者,35岁,2009年4月诊。继发不孕,既往人流2次。常感下腹部隐痛伴腰痛及白带量多,月经尚规则,曾住外院给予抗生素及理疗辅助治疗疗效欠佳,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继发不孕。检查子宫7cm×4cm,压痛(+),活动度差,双侧附件增粗,以右侧压痛明显,双侧骶骨韧带亦增粗。遂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个疗程,症状消失,盆腔检查阴性。于2010年10月顺产一女,产后42天复查子宫大小正常、活动好,附件阴性。
6 讨论
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炎症未能彻底治疗所致。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反复急性发作。由于受炎症的长期刺激,造成器官周围粘连、局部组织增厚、血液供应差、疤痕增生或炎症渗出而形成囊性包块。
慢性盆腔炎以下焦湿热、下注内蕴、气滞血瘀证为多。多因湿热、寒湿侵袭而诱发,以致湿热内蕴、寒湿内生、冲任受阻、聚于下焦。治疗湿热或寒湿应以行气活血化瘀为原则[2]。口服中药丹参、木香、桃仁、金银花、三棱、茯苓、丹皮、生地、红藤等有清热祛湿、行气活血化瘀、消除余邪之效。灌肠液中毛冬青、败酱草、蒲公英、苦参、大黄、枳壳、延胡索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燥湿杀虫止痒作用,其中苦参对病毒、结核杆菌、滴虫有抑制作用。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庆大霉素对大肠杆菌、类杆菌属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外敷药金黄散配合红外线神灯照射可消炎散结。行经期用抗生素可消炎,替硝唑可灭厌氧菌(盆腔深部感染是以厌氧菌为主)。诸法合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提高新陈代谢,使炎症消除。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毒副反应。
[1]上海第一医学院,天津医学院.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323 -326.
[2]刘奉五.妇科经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4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