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
2011-06-07边革元罗积慎杨明浩
边革元,郝 江,罗积慎,张 萍,杨明浩,刘 军,翁 奇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急救部ICU,云南昆明 650032
急性肺损伤(ALI)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肺部疾病,它是全身系统炎症的肺部表现[1]。重度ALI则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往往由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失控,诱发或加重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故应早期控制ALI。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2005年后采取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PPV)方法治疗ALI,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1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ICU共收治ALI患者124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2]。原发病分别有多发伤、严重感染、中毒、大手术、休克等,剔除ALI发病时已有肺外脏器功能衰竭病例。以前(2001年1月~2005年12月)后(2006年 1月~2010年12月)分为对照组(A组,64例)和治疗组(B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具有可比性。
1.2 设备
美国 Puritan-Bennett 7200型、840型呼吸机 (GE公司);美国 i-STAT血气分析仪(力新公司);METPM-9000多参数监护仪(迈瑞公司);随弃式硅胶面膜充气鼻面罩。
表1 两组患者基础情况(x±s)
1.3 方法
治疗上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抗感染、化痰、免疫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A组患者采取面罩加压吸氧,B组患者应用呼吸机接鼻面罩进行NPPV。通气模式采用压力支持(PSV)加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初始设定 PSV 为 8~10cm H2O(1 cm H2O=0.098 kPa),PEEP 为 2~5 cm H2O, 吸入氧浓度(FiO2)为100%,根据患者血气分析情况及耐受程度,逐渐上调 PSV 为 15~20 cm H2O,PEEP 5~10 cm H2O,FiO2<6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照组与治疗组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NPPV 2、72 h后,血气分析显示,与A组同一时间段比较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增加(P<0.05),并保持较高水平。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呼吸频率动态变化(x±s)
A组治疗72 h后,有16例(25.00%)转为ARDS,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住院死亡 14例 (21.80%)。B组有4例(6.67%)转为ARDS,行有创通气,死亡2例(3.33%)。故与A组对比,B组在患者滞留ICU时间,无创通气率及住院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表 3)。
表3 两组患者住ICU时间及转归比较
3 讨论
ALI是由多种病因损伤肺脏,造成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间质和肺泡水肿、肺不张,其病理生理改变以肺顺应性降低,肺容积减少,肺内分流增加为主,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频速。临床治疗,首先以纠正低氧血症为主,常规应用有创机械通气,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也会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呼吸肌萎缩等多种并发症,不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3]。鼻面罩接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保留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了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人工气道并发症[4]。
本研究显示,B组经过NPPV治疗2 h后PaO2/FiO2有明显增高,心率下降,气体交换明显改善,并保持稳定,只有4例进行了有创通气,1例由于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未恢复,腹胀明显,呼吸频率(RR)增快达40次/min,并因胃肠吻合口瘘,造成脓毒血症死亡,1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出血(72 h后),意识不清(GCS评分 6分),RR 变慢为 8次/min,患者因中枢衰竭死亡,另外2例患者休克合并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导致肺损伤加重低氧血症。A组经过治疗2h后,PaO2/FiO2无明显改善,且有16例72 h后低氧血症明显加重,发展为ARDS,由于治疗不及时,14例发生MODS死亡,且在ICU滞留时间上也明显多于B组。所以NPPV明显降低了ALI患者有创通气率,减少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死亡率[5],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近年来,NPPV在COPD、呼吸衰竭以及严重肺挫伤中的应用较多,但NPPV在ALI治疗中的应用报道不多,综上回顾性对比研究资料,笔者体会如下:①ALI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肺部表现,是ARDS的早期阶段[1],应密切监测PaO2/FiO2,早诊断,在ALI早期应用NPPV,尽可能避免有创通气[6]。②有效治疗原发病,控制炎症反应。③严格控制NPPV标准,不配合患者或GCS<8分,呼吸不稳定RR<8次/min或>40次/min,不宜行NPPV。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休克患者,由于组织的低灌注,造成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往往行无创通气失败。⑤对于因急性缺氧造成的意识朦胧,大多在经过短时间(<1 h)有效的NPPV,可改善意识状态,故可放宽适应证。⑥做好患者的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加NPPV治疗依从性。⑦行NPPV时,应准备吸痰和气管插管设备。⑧避免应用较大剂量镇静剂,以免影响自主呼吸。⑨NPPV中,如果患者病情恶化,应积极行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ALI目前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们的关注和重视,NPPV治疗效果肯定,但应更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去寻找和完善治疗方法。
[1]刘又宁,解立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近年来国内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8-1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03.
[3]钮善福.进一步拓宽面罩机械通气的临床适应症[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1(4):198.
[4]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69-583.
[5]Brochard L.Mechanical ventilation:invasive versus noninvasive[J].Eur Respir J,2003,47(suppl 11):31-37.
[6]Malarkkan N,Snook NJ,Lumb AB.New aspects of ventilation in acute lung injury[J].Anaesthesia,2003,58(7):647-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