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淮海南部主栽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概述

2011-06-07王大刚张丽亚黄志平

园艺与种苗 2011年5期
关键词:夏大豆主栽新品种

王大刚,张丽亚,黄志平,胡 晨,张 磊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31)

WANG Da-gang et al(Crop Institute of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Crop Quality Improvement of Anhui Province,Hefei,Anhui 230031)

黄淮海南部包括安徽省、江苏省的淮河两岸及以北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南的平原区及南阳盆地,山东省西南部的临沂、济宁及菏泽等[1]。大豆种植面积约150万hm2。夏大豆主要于6月上中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生育期一般100~110 d。年平均气温13~15℃,年降水量800~1 000 mm,气候湿润,为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南部大豆品种以中熟类型为主,是黄淮海夏大豆区的高蛋白产地,该文主要就这一地区大豆主栽品种和主要栽培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黄淮海南部大豆区高产高蛋白大豆推广及栽培提供指导。

1 主栽大豆品种

黄淮海南部地区夏大豆生育期间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有利于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双高优质品种占据优势。2010年夏,笔者对这一地区的主栽大豆品种进行了调查,栽培品种有中黄13、皖豆28、皖豆24、豫豆22、淮豆8号、徐豆14、菏豆12、周豆12、驻豆9715和阜豆9765等(图1)。

2 主栽品种特性及产量表现

综合比较这些在黄淮海南部大豆产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可以发现,高蛋白(如皖豆28、皖豆24、豫豆22、菏豆12等)、高油(如淮豆8号、周豆12等)及双高(如皖豆24等)品种多,综合性状优良,主要表现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单株结荚好,粒形好,外观品质好,综合抗病抗逆性强。主栽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生产试验产量见表1。

图1 部分主栽大豆品种

3 栽培技术概述

黄淮海南部夏大豆产区主要是一年两熟的轮作方式,多实行单作,亦有部分间作。栽培技术要点包括良种精选、适时早播、科学管理、及时收获等。

3.1 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是大豆的增产措施之一。连续2年以上种植大豆会因为病虫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减产。因而播种前应选好地块,避免夏季大豆连作,进行轮作倒茬。

表1 黄淮海南部大豆产区主栽大豆品种及其特性(主要根据文献[2-12]整理)

3.2 良种精选

播种前选择具有良好播种品质、高产、稳产的种子,如中黄13、皖豆28、豫豆22、徐豆14等,为了达到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还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将豆种中的杂粒、病粒、破粒、秕粒和杂质去除,选留饱满、籽粒大小整齐、无虫口、无病斑、无杂质的种子。此外,将精选的种子包上种衣剂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3.3 适时早播

“春争日,夏争时”,早播种能够较多的利用光、热、水、土资源,不仅能够提早成熟,而且有利于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黄淮海南部大豆产区5月下旬至6月中旬都是夏大豆的适播期,且播种越早产量相对越高。夏播大豆生长季节较短,适期早播很重要。播种过晚,温度高出苗快,但不健壮,如遇墒情不好,还会缺苗断垄,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均不利。

3.4 科学管理

“间苗早一寸,顶上一茬粪”。大豆出苗后,及时查苗、间苗、定苗,拔除病苗、弱苗和杂苗,使幼苗发育均衡健壮,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大豆施肥不仅要考虑大豆产量的提高,还要考虑施肥的经济效益。一般大豆的施肥原则是底肥以农家肥为主,从开花到鼓粒期适时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肥,从而使有限的肥料获得更大的增产效益。

中耕具有破除土壤板结、蓄水保墒、消灭杂草、促进根瘤菌成活与生存并提高其固氮能力等多种作用。有条件的可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以防倒伏。及时除草可防止田间杂草影响产量,一般1 hm2用50%的乙草胺1 800 mL加48%的广灭灵750 mL对水375 kg,于播种后立即喷药进行芽前土壤处理,大豆出苗后结合中耕进行除草。

黄淮海南部大豆生长苗期,一般是梅雨季节,雨天多、雨量大,光照不足,对大豆生长非常不利,低洼田块易受渍涝,要开好排水沟及时排水。花荚期、鼓粒期是大豆需水的关键时期,此期易遇到伏旱,应及时灌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花荚发育,灌水时切忌大水漫灌。

3.5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在大豆的生育期间及时观察田间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加强病虫害防治。苗期以防治蚜虫为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300 g/hm2,对水450~900 kg/hm2喷雾防治;开花、结荚期用菊酯类农药喷雾来防治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兼治食叶害虫等;用1.8%阿维菌素制剂或混剂150 mL/hm2,对水300~450 kg/hm2雾喷防治红蜘蛛;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防治豆天蛾;防治霜霉病可选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80%乙磷铝可溶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3.6 适时收获

当植株豆叶基本脱落,籽粒变圆、变硬,豆荚中籽粒与荚皮脱离,用手摇动植株会发出清脆响声时适期收获,防止雨淋、炸荚或霉变。收获脱粒后要及时晾晒,入库贮存。

[1]李卫东,张孟臣.黄淮海夏大豆及品种参数[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王连铮,赵荣娟.高产大豆新品种—中黄13[J].农业科技通讯,2005,(6):40.

[3]张磊.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皖豆28”[J].农家科技,2009(2):8.

[4]任秀荣,许海涛,王友华,等.国审豫豆22号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种子,2004,23(11):89.

[5]杨加银,徐海斌,徐海风,等.高油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淮豆8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6(3):64-65.

[6]王幸,王宗标,张祖明.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8(2):101-102.

[7]王秋玲,刘艳,朱道民,等.优质大豆新品种菏豆12号[J].中国种业,2002(12):35.

[8]杨青春,苑保军,耿臻,等.高油大豆周豆1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J].中国种业,2005(7):70.

[9]任秀荣,苗任重,许海涛.国审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大豆新品种驻豆9715选育及栽培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7(5):50-51.

[10]李智.国审阜豆976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07(2):65.

[11]张丽亚,李杰坤,黄志平,等.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皖豆24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646-647.

[12]李杰坤,张丽亚,黄志平,等.大豆新品种皖豆24的试验示范与推广[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29-6930,6932.

猜你喜欢

夏大豆主栽新品种
菏泽市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圆茄新品种——“京茄黑宝”种植栽培技术
青菜新品种介绍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桃品种鉴别及指纹图谱构建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思考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包头市主栽作物施肥水平的影响
果园授粉树的选择与配置
施氮时期对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
农作物主栽品种不明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