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期间辽宁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1-12-08李磊鑫

园艺与种苗 2011年5期
关键词:十二五种业辽宁省

李磊鑫

(辽宁省种子管理局,辽宁沈阳 110034)

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沿海省份,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辽宁农业生态类型复杂,种植品种类型丰富,且品种科研单位众多,成分复杂。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建设的种业基地之一,辽宁省率先推动国有种子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元化种业和育繁推销一体化发展模式。这些有利条件为辽宁农作物品种选育、试验、审定工作奠定了基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增加了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文件出台后,品种试验、审定、推广体系面临新一轮改革,种业发展已成为农业重点、焦点、难点问题。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作为种业管理部门应认真落实中央和辽宁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好辽宁省8号文实施意见,确定今后五年种子工作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着力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做大做强民族种业。根据目前种业发展趋势,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辽宁省种业现状进行阐述,并对今后种业发展提出建议。

1 辽宁种业发展方向和基本要求

种子作为连接科研和生产环节最重要的载体,在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育种资源的更新和育种方法的改进,从水稻矮化育种带来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到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种子每前进一小步,农业生产就会前进一大步,良种更新更换在粮食增产方面的支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将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的战略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将“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统筹衔接《全国新增1 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良种科研繁育体系建设,确保我国种子产业实现“供种数量安全、种子质量安全、品种种植安全、种子产业安全”的总体目标,我们要站在全国角度看待种业发展问题。

辽宁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具有至关重要的粮仓作用,辽宁粮食的丰欠关乎我们国家粮食生产的全局。随着我国粮食战略地位的提升,国家对粮食主产省提出要科学确定粮食增产技术路线,重点从改造中低产田、选育推广良种、推广重大技术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大病虫害防控等多个方面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当前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要求:要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优良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和覆盖率,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2 辽宁种业发展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优势地位

过去的几十年中,辽宁种业经历了起步、发展、辉煌,直到今天的健康稳步推进,为全国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辽宁省良种选育推广工作一直享誉国内,有“中国玉米摇篮”的美誉,杂交玉米种子生产面积最高年份达12万hm2,种子供应量占全国需求量的1/3,丹玉13号玉米杂交种在全国累计推广2 800万hm2,占玉米总面积的1/6。开创了籼粳稻杂交与理想株型和超高产育种相结合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育成了第一个直立穗型水稻品种辽粳5号,并最早实现了杂交粳稻三系配套,其中部分品种的育成不仅填补了世界水稻育种史的空白,也使辽宁省的杂交粳稻和超级常规稻研究处于世界同类生态区的领先水平。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的铁丰18号大豆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曾横跨11个纬度,累计推广400多万hm2;辽豆11号含油量达到22.84%,是我国大豆含油量最高的品种之一;辽豆16号蛋白质含量46.36%,在东北春大豆区蛋白质含量最高。番茄品种L-402自推广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主栽品种,占全国番茄种植面积的1/3以上。

3 辽宁省种业发展建议

3.1 突出重点,紧抓落实

今后一段时期内,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成果、育种资源、研发人才向种子企业流动,积极开展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二要着力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对优势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加快打造一批现代种业集团;三要着力提升供种保障能力,加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强化种子生产收储扶持政策,加强种子储备调控体系建设,保证良种供应数量充足、质量安全、价格合理;四要着力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加强种子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督检查,健全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强化行业自律。

3.2 硬环境建设

3.2.1 严格品种试验、审定。一是充分发挥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信号灯、指挥棒作用,引导企业科研创新,确立品种改良方向,提高品种品质和产量水平。二是充分发挥试验审定工作的把关作用、规范作用和品牌作用,进一步规范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真实性检测、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检测和引种试验工作,充分利用国家“十二五”种子工程规划和省级建设项目,整合资源,通过硬件建设和人员队伍培训完善评价测试体系,设立科学的试验和审定标准,落实审定委员库制度,坚持回避和合议制,提高品种审定质量和水平,加快不适宜种植品种退出。

3.2.2 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科学规划辽宁省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建立优势种子生产保护区。加强省内玉米、水稻、大豆、高粱、蔬菜等大宗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的规划建设,予以政策和项目支持,购置先进加工、检测设备,建立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种子生产基地;加强海南、云南等南繁育种基地规划建设,整合育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用。鼓励种子企业采取与制种合作社联合协作等方式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增强种子生产能力。

3.2.3 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通过硬件建设,提高种子检测以及执法手段和能力,加大对种子基地和购销环节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抢购套购、套牌侵权、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等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3.2.4 完善种子储备调控制度。强化省级种子储备体系,重点储备短生育期和大宗作物种子,保障灾后恢复生产和市场调剂。种子储备任务通过招投标方式落实,重点支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要主动参与投标。

3.2.5 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训。依托省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农作物种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实习基地,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提升农作物种业人员素质。

3.3 软环境建设

3.3.1 制定发展规划。按照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编制全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分作物、分区域、分阶段提出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明确今后10年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作物种业,鼓励种子企业建设商业化育种基地,种子生产基地,购置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和仓储、运输设备。

3.3.2 健全管理体系。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负责种子管理的机构,强化各级种子管理机构的职能,保障种子管理工作经费,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和装备精良的种子管理队伍。地方政府要将属于公共服务范围的种子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积极改善品种试验和审定工作条件,强化种子检测和市场执法手段。

4 辽宁种业发展展望

《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农作物种业被列入辽宁省农业产业化8大主导产业之一,农作物品种选育水平、良种供应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监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良种的有效供应确保了粮食主产省地位,为粮食连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全国农作物种业市场化程度、品种创新能力、种子生产、加工能力,市场营销和服务水平,市场监管能力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新需要。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和即将出台的《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关于中国种业发展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是新时期指导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农作物种业处于市场化发展初级阶段;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科研创新新机制和发展方向,确立了种子企业是种业发展的主体。辽宁省是农业大省,要着眼于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加快制定发展规划,推进自主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着力提高种子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辽宁的种业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种业在农业新阶段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意义的认识。种子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先导产业。辽宁省良种繁育推广条件优越,基础雄厚,要依靠科技不断创新,发展壮大种子产业。全体农业工作者应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充分考虑民族种业的长远发展,认真研究解决好种子管理工作中深层次的问题。

[1]申军.新形势下辽宁种业如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1,31(1):16-17.

[2]高玉莲.浅谈辽宁种子生产基地建设[J].种子科技,2009(7):12-13.

[3]温浩.辽宁省种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6-7.

[4]陶承光.加强科企联合,促进种业创新[J].园艺与种苗,2011(1):1-4.

[5]顾克军,杨四军.我国种业公司核心竞争力构建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567-569.

[6]谢明霞,孟海亮.我国种业企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92-15494.

[7]沈军,刘明,郭升民,等.对国内种业发展之浅见[J].杂粮作物,2010,30(4):308-311.

猜你喜欢

十二五种业辽宁省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