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店里的“药船”

2011-06-06■展

茶博览 2011年6期
关键词:石质郑成功茶叶

■展 华

中药店里的“药船”

■展 华

海上湖中皆有船,中药铺里也有一条奇特的船,这就是“药船”。“药船”的外形酷似一条舢板船,中间载着一个大铁轮。这种药船从古到今,普度众生,助医疗疾,不知使多少人脱离苦海。

药船也称药碾、药舟、碾槽。是古今中药店内专门用于粉碎药物的不可或缺的大型药械。它用生铁铸成,大小不一,大者可用双脚踩着碾药,犹如哪吒闹海脚下的风火轮。小的用手便可碾制,无论动手用脚操作起来都十分称便,这是古代中国人科学智慧的结晶。

药船的身世,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茶碾。我国是茶叶的消费大国,茶叶堪称“国饮”。唐、宋时期,人们习惯品饮末茶,末茶乃由品茶人将茶饼碾碎而成,这碾碎的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就是茶碾。茶最早是供药用的,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中药,故《本草纲目》及更早的医籍,都记载有茶叶这味药用广泛、疗效不可小觑的药材。如果把茶叶当作中药,茶碾实际上也就是药船的“鼻祖”了。

最早的茶碾与后来的药船原理一样,造型基本相同,仅所用的材质不同而已。药船是用金属铸造的,而茶碾则是木制品,规格略小些,木质的茶碾是用质料坚硬细密,而又没有异味的木材制成的。最佳的材质是橘木,其次是梨木、桑木、桐木、柘木等。这种木制茶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碾盘,另一部分被唐代“茶神”陆羽(733年~804年)称为“堕”。碾盘外形四方,中间剜空成槽,可以容下“堕”的一半。

这种碾堕是由一块圆硬木制成,中间安个轴,相似药船的铁轮。碾茶时以双手持轴(稍加压力)转动碾堕,靠碾堕与碾盘之间的挤压碾碎茶饼,这与药船的操作方法一模一样。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认为应该用银或铁为材料来铸造茶碾。宋徽宗赵佶写的《大观茶论》则说的更为具体,“碾以银为上,熟铁次之,生铁者非掏拣推磨所成,间有黑屑藏于隙穴,害茶之色尤甚。凡碾为制,槽欲深而峻,轮欲锐而薄。槽深而峻,则底有准而茶常聚,轮锐而薄,则运边中而槽不戛。”看来,这位皇帝对茶碾边也颇有研究,他这段评述对当今中药行业所用的药船仍有参考价值。因为碾槽深、槽壁直,这样中药容易聚于槽底内,而碾轮薄、轮边锐,正好和碾槽底契合,既容易用力、操作方便又不致与碾槽壁相摩擦。

此外,古代的茶碾有的是以石料凿制的,它们与药船也有“亲缘”关系。2009年7月底,考古界人士对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后园村村民翻建“沈氏家庙”时,挖出的一个古代石质碾药槽进行考证。考古界人士认为,这是“台湾医祖”沈佺期用过的碾药槽。这个石质碾药槽呈船形,上宽下窄,槽的正上方有一道狭长的沟。碾药槽宽 28厘米、高 30厘米、顶部长85厘米,而底部长只有44厘米。

史料记载,沈佺期是南安市水头镇后园村人,在父亲的教导熏陶下,他从小同情病人疾苦,钻研岐黄之术。明代崇祯十五年(公元 1642年),沈佺期参加乡试中举人,翌年中进士,授吏部郎中。后清兵南下,明朝灭亡,沈佺期不愿投靠清廷,便隐居闭门谢客,悉心研究医书,义务为老百姓治病。

后来,沈佺期成为郑成功军中不可多得的医师,深受将士们爱戴。郑成功逝世之后,沈佺期于1664年 3月随郑成功长子郑经入台湾。当时,将士们大多数水土不服而染病。沈佺期查明病因后,亲自上山采药,然后就地取材,用石质碾药槽碾药制药,为开发宝岛的将士们解除痛苦。根据《白莲寺记》记载:“随世子郑经入台。时海岛初辟,瘴气为害,公(注:指沈佺期)乃采药治病,治人无数,深受军民感戴,被奉为‘台湾医祖’。”之后近20年的时间,沈佺期在台湾行医济世,解救了无数劳苦大众。

沈佺期使用过的这个碾药槽的出土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不但对海峡两岸的中医药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是祖国大陆与台湾中医药同根同源的实物见证。

猜你喜欢

石质郑成功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学郑成功 我真成功
露天石质文物表面苔藓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陈卉丽:石质文物修复技惊世界
香喷喷的茶叶
露天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加固保护技术探讨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