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知识推出的理论探讨

2011-06-06刘永新

中小学电教 2011年5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教育

☆ 刘永新

(通州高级中学,江苏南通 226300)

教师知识推出是教师知识获取的逆过程,教师知识推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知识的推出过程,是教师对已有教学知识的整理和提炼的过程,有助于深化理解教学知识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创新,从而有助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教师知识的推出过程,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和挖掘,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风格的形成,从而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知识的推出,能促进教师间教学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从而有助于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因此,探讨教师知识推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应该推出什么样的知识

根据波兰尼的知识理论,知识不仅包括明确的显性知识,而且还包括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只是知识的小部分,只能算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知识里更多的是那些难以明确、系统表述的隐性知识。

在教师知识的研究中,教师实践性知识受到教育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舍恩(Schon,1983)教授提出了“反思性实践者”的专有名词。康内利和科兰迪(Connelly&Clandinin,1988)则提出了“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概念。林崇德教授(1999)等人认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陈向明(2003)把教师知识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类,并认为教师的大部分实践性知识都属于“隐性知识”。陈向明还认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它比理论知识更重要。因为它影响着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吸收与运用;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保障。

从以上可以看出隐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教师知识推出的重点。

顾泠沅(2001)在研究教师职业生涯与知识结构变化时,认为(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职业生涯与知识结构变化[1]

由此可见,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是教师知识推出的重点。这部分知识基本属于教师隐性知识。

而根据野中郁次郎(Nonaka)和竹内弘高(Takeuchi)提出的SECI知识转化模型(如图2所示),教学显性知识经过再加工处理(综合化)后形成的知识也是一种创新知识,有推出的价值。而被认为重要的教学隐性知识可以通过外化(也叫显性化)方式和社会化方式传递。

图2 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推出的知识是:其一,对已有教学知识和教学材料等显性知识再加工,形成的创新知识;其二,基于教师教学实践的教学隐性知识。

二、教师知识推出的方法

(一)教师知识推出的五个层面

我们可以从如下五个层面来考虑教师知识的推出。

(1)简单复述:即简单地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那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的转移过程,这里教师只是知识的中转者,是最低层次的知识推出,无任何创新意义。这是职初教师最容易产生的行为。

(2)综合重述:是指对已有显性知识的再加工推出。教师对原有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材料(显性知识)进行综合化(编码、排序、分类、筛选等)处理,形成某一方面的系统化的创新知识。综合化可以形成新的知识,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

(3)内化重述:教师学习教学知识和教学理论,并与自己原有实践经验进行比对,由此产生新的认知。它是已有教学知识、教学理论和自身教学实践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对自己实践行为的一种理论诠释,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式之一。内化重述的提法吸取了建构主义的知识意义建构的思想。

(4)外化推出:教师特别是资深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具有内隐性,我们把这种内隐性的知识挖掘出来,形成纲要性的理论化表述。外化推出是教学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另外一种方式。

内化重述和外化推出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教师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理论的诠释,这种诠释基于理论,但不一定为理论所束缚。而后者则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知识进行挖掘,形成纲要性的理论化表述,这种理论源于实践却高于实践。前者相对容易一些,教师经过认真学习和思考,一般都能做到,而后者难度要高一些,属于理论创新。内化重述和外化推出本质上都属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推出。在教学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中,这两种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掺杂在一起的,后文在表述教学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方法时,不再分开论述。

(5)社会化推出:实践证明,社会化交往是隐性知识传递的有效方式。固然,隐性知识可以通过显性化方式传递,但是,更多的隐性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很难显性化的。有的即使被显性化,其显性化程度也不会很高。所以隐性知识的社会化传递是教师知识推出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本文讨论的教师知识的推出是指后四种层面。

(二)教师显性知识的再加工推出

显性知识的再加工推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编码、排序、分类、筛选等。我们平时所说的收集材料,分析、综合材料,得出结果,就是指显性知识的再加工。结合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可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情况。

(1)编集资料: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对某一单元的题型进行收集并归类整理,形成典型题型集。

(2)分析各种教学数据:最简单的就是对班级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各种统计,从中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

(3)梳理教学知识:例如:我们在教学中遇到一个教学难题,我们可以对他人相关文章进行梳理,最后归纳为几种观点,以此为基础,作出自己的选择。

(4)建立教师知识库:建立知识库可以把自己的知识分类整理,以形成体系化的知识,便于自己使用,也便于他人分享。现在一般都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

(5)常规教学设计、习题编制等。需要指出的是,最常规的教学设计、习题编制等实际都是显性知识综合化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混合过程。

(三)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推出

对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有两种做法,一是对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的总结研究;二是对他人,尤其是对优秀教师的研究。如果一位新教师不停留在一般学徒的隐性知识学习水平,而是将他所观察到的优秀教师教学的要领、诀窍通过自己的体会系统地整理并清楚地表达出教学的步骤、教学的原则、原理,他就将隐性知识转换成显性知识了;同样,如果优秀教师不只是将经验“潜移默化”地教给青年教师,而是系统地整理、总结、归纳成规律性的东西,甚至上升为教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教学“知识产品”,如课程、教学著作等,这样,隐性知识不仅显性化了,而且能够通过传播“产品化”的显性知识,更好地让其他教师学习分享。

1.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水平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并非绝对二分法,大部分知识都同时具有隐性与显性的特征,只是程度上的不同。知识的隐性和显性是一连续的谱。下图只是笔者的简单举例,并没有验证。

图3 教师知识的隐性、显性连续谱

因此,我们可以在不同水平上对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

2.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途径

(1)教学案例研究

案例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一,背景与问题;其二,情景的纪实;其三,引发议论分析的内容;其四,对课堂现象的诠释。案例的撰写是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是由教师自己整理、撰写的,虽不一定蕴涵丰富的理论背景,但它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是鲜活、生动的,是教师们感到困惑时想解决的问题。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对自身教学活动的理性反思,因而是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2)教育叙事研究[2]

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3)课后小结与札记[3]

张民选在研究有关教师专业知识显性化的论文中提到,课后小结与札记是上海市实验学校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方式。这种具体的方式与法兰西斯(Frances,1995)和高德史密斯(Goldsmith,1995)等人提倡的“反思性札记”(reflective journal)有异曲同工的特点。上海市实验学校专门设计了格式化的“课后小结与札记”记录册供教师使用。每学期将安排各教研组作交流总结,并将总结出的显性知识刊登在学校的《科研通讯》上。以往五年的试行经验告诉我们,“课后小结与札记”不仅培养教师的反思习惯,而且帮助第一线教师实现专业知识的显性化和凝固化。

(4)教师专业生活史研究[4]

“教师专业生活史研究”的核心是:通过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回顾,发现教师自身的人格和认知特性、知识结构、对个人成长的决定性影响、形成个人专业成长的转折点和关键、个人常用教学方法、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诀窍。对这些知识的格式化和编码,有助于帮助教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未来工作中的优势、可以采用的方法技术和需要克服的弱点或者怎样扬长避短。

教师个人关于教学的感悟、经验等,经常处于一种自己可以感受到但却无法准确用语言表述的状态,即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些经验对教师工作的出色完成却具有重要的意义。个人专业生活史叙述是教师通过书面或电子文档的形式将自己在教学及专业工作中的感悟记载下来,并予以分类、整理,其可有效梳理自己的教学经验发展的历程,有利于教师进一步的反思与总结,利于教师个人的隐性知识进一步显性化,以方便与他人的交流与分享。

(5)教师成长档案袋[5]

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评价项目组的 J.巴顿 (James Barton)和 A.柯林斯(Angelo Collins)第一次探索和尝试了在教师教育中使用档案袋进行评价的可能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袋开始作为一种评价的工具在全美的大中小学广泛地发挥作用,并影响到世界许多的国家和地区。在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地使自己潜意识状态的教育教学理念清晰化、系统化,这就需要有意识地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教案、课件、反思日记、论文等)汇集在一起,分类总结。不断经历这样的过程,自己的教学风格就越来越鲜明和突出。许多的名师大家(比如主张情景教学的李吉林等)都是在反思和总结中逐渐清晰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同时他们在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过程中也不断升华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成长档案袋的作用之一在于对教师的实践智慧的挖掘。

(6)常规教学设计、习题编制等

前文说过,最常规的教学设计、习题编制等实际都是隐性知识显性化和显性知识综合化的混合过程。一个职初教师撰写的教案看起来很“单薄”,而执教多年的老教师的教案,却用起来“顺手”、教起来“流畅”,因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课堂调控能力都体现在教案中。另外,日常的教师间教学问题的讨论、交流也都能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有着多种方式,但显性化的实质是“行-思”,就是通过对自己、别人行为的思考,把它说出来和写出来,形成显性化的知识。

(四)教师隐性知识的社会化推出

老教师或资深教师通过对新手教师全方面展示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新手教师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教学隐性知识的社会化传承。社会化传承过程是通过交往中的共鸣和认同来实现的。

1.师傅带徒弟方式

朱克曼(Zuckerman)在《科学界的精英》一书中统计,在美国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48位曾经做过老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生或年轻的同事。她还注意到许多杰出的科学家系列,表明诺贝尔奖获得者通过师生关系在不同代际之间的延续。因此,传统的师徒带教制仍应保留。

在学校当中运用师徒制的做法就是让新手教师拜资深、有阅历的经验教师为师。藉由这种“老鸟带菜鸟”的方式,可以达到经验交流与传承的作用。

2.协作、合作式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经验及专业素养都是属于内隐知识的范畴,因而,其最有效的传递方式就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因此,运用协作教学或合作教学的方式,可以促进教师之间教学经验的延伸,以及教学广度与深度的扩展。

3.课堂示范方式

通过课堂示范,观察者能在教学情景中观察示范者的教学活动,经历对优秀教师的教学真知和智慧的认同和共鸣的心理历程,从而产生了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换过程。当然,教学示范和观摩的方式除了现场的教学活动外,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同步或异步的视频系统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展示。

4.交际圈交流方式

构造知识交流的人际关系。通过聚会、社团活动、联谊会,甚至是平常的沟通、对话、讨论、讲故事及聊天等方式进行知识传递。

5.通过虚拟学习社区的交流方式

虚拟学习社区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求的人们,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性,通过网上社会互动满足自身需求而构筑的新型的生存与生活空间。参与者着重于相互的交流、沟通和互动,进而产生相互间的紧密和认同关系。[6]

虚拟社区交往是社会交往的补充或者说是一部分,社会化交流主要是通过个体在社区中的行为,从而达到对别人的影响。

6.讲教学故事方式

本来社会化知识传递主要是通过示范者对观察者全方面展示教学行为来实现的,但通过示范者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行为-结果)的方式也能实现知识的社会化传递,这种故事模式是不需要自己加以评价和反思的,即所谓只叙不议的。事实上,故事模式可能是夹叙夹议的,实现的是社会化传递和显性化传递的两种功能。

[1][英]Edward Sallis,Gary Jones.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enhancing learning & education,2002.

[2]王如哲.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以教育领域及其革新为例[M].台北:五南出版社,2000.

[3]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1,(3).

[4]邹斌,陈向明.教师知识概念的溯源[J].课程·教材·教法,2005,(6).

[5]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3).

[6]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6).

[7]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构建和集体智慧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4,4.

[8]杨南昌,谢云,熊频.SECI一种教师共同体知识创新与专业发展的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