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韩油区延安组、延长组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2011-06-05刘万明韩迎鸽

关键词:含油砂体油水

刘万明,李 艳,韩迎鸽,李 军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定边采油厂,陕西 定边 718600)

东韩油区延安组、延长组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刘万明,李 艳,韩迎鸽,李 军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定边采油厂,陕西 定边 718600)

在东韩油区地层、构造、储层物性及油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东韩油区的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韩油区以西倾单斜,在单斜背景上发育鼻隆构造为主,在局部地区形成背斜构造,这些与尖灭砂体配合有利于形成局部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延安组Y9和 Y10油气分布受构造、岩性、物性控制,油水分异较明显,且存在边底水;而延长组长21藏由于储层物性较差,内部流体分异作用不充分,油藏多以油水同层为主。因此,对于延安组和延长组油藏,应根据其储层和油藏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应的地质研究方法和开发技术对策,使其得到科学高效地开发。

东韩油区;延安组延长组;储层物性;油藏特征;油气分布规律

东韩油区位于陕西省定边县,盆地构造单元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凹陷区内。前人研究认为,当时在东韩油区的东西两侧,发育两条古河道—宁陕古河和蒙陕古河。它们在吴起以南交汇,一起注入甘陕古河。研究区位于两条河道之间的台地——定边台地之上。经近些年来钻探开发证明,是十分有利的含油气区带。油区西侧为油坊庄油田。十余年来东韩油区已钻各类油井近700多口,钻遇长 21(简称C21)、延10、延9(简称Y10、Y9)等3个具有工业价值的油层。

1 地层及构造特征

东韩油区位于天环凹陷,为一东高西低的宽缓鼻状构造,构造幅度在30~50 m左右,构造发育简单,没有断层发育。该区沉积相以河流相和三角洲相前缘相沉积为主。构造与沉积的关系,决定了该区油藏类型为构造控制下的岩性油藏。

(1)延长组沉积时,多期的水进、水退过程在纵向上形成了多套良好的储盖组合。

延长组的地层有 C3、C23、C22、C21地层,呈明显的下细上粗反旋回,构成延长组典型的三套储盖配置组合。具体来说,C3顶部为一大套砂岩沉积,其上覆长23底部的泥岩组成长3的盖层,组成该区钻遇的第一套储盖组合;C23顶部沉积的砂岩与长22底部沉积的泥岩构成第二套储盖组合;C22顶部沉积的砂岩与上覆C21底部沉积的泥岩构成第三套储盖组合,也是该区最有利的一套储盖组合(图1)。

(2)延安组沉积时,Y10底部的不整合面不仅起到了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也是影响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

(3)根据沉积相研究表明,延安组的河道砂与延长组的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沉积微相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带。研究表明,东韩油区内油藏主要分布在河道砂、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等微相中。其中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是该区最有利的聚油区。

2 储层物性特征

东韩油区位于泛滥平原与湖泊沉积的过渡地

图1 东韩油区延安组、延长组地层综合柱状图

带,三叠系延长组主要以大型湖盆三角洲沉积为主,同时发育三角洲平原的曲流河沉积。侏罗系以河流相沉积为主。河道规模大,又具有多期河道叠加发育的特点。

三叠系延长组及侏罗系延安组为本油区的两套含油层系。储集层较为发育。各层段储集层横向发育程度变化大。对东韩油区而言,主要是 C23、C21、Y10、Y9油层段。

Y9储层物性较差,主要为一套中孔 -低渗到低孔 -特低渗储层。Y10物性较好,主要是中孔 -中渗到中孔-特低渗储层。Y10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5%~19%之间,平均值为18.02%,占总样品数的78.95%,主峰值为19%;Y10储层渗透率在11× 10-3~300×10-3μm2,平均值为 73.42×10-3μm2(表1)。

C1储层物性差,主要是低孔 -特低渗型储层。C2储层物性较差,主要是中孔 -中渗到低孔 -特低渗型储层,个别是特低孔 -特低渗。C2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3%~19%,平均值为15.9%,主峰为17%。长 2储层渗透率在0.009×10-3~145.2× 10-3μm2,平均值为 7.842×10-3μm2,主要分布在0.009×10-3~13×10-3μm2(表 1)。

表1 东韩油区 Y9、Y10、C1和 C2储层岩芯物性统计分析表

3 油气分布规律

东韩油区 Y9、Y10和 C21三个油藏内油水分异程度都不高,故由纯油组成的油帽厚度不大,相反,油水过渡层的厚度相对较厚,有的井区整个含油砂层均为油水过渡层,这主要取决于构造的幅度和储层内部的孔隙结构。东韩油区三个油藏的形成均非单因素的,它们都显示出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的控制,从整体上讲,东韩油区块内油藏的圈闭类型都属于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图2)。

图2 东韩油区1288—1756井油藏剖面图

3.1 Y9油藏

图3 Y9含油面积分布图

图4 Y10含油面积分布图

Y9和 Y10两个油藏主要分布在区块的西区,即星20—星53—星54井一线以西,在东区它们或因砂体不发育(例如Y9)、或因砂体发育不好(如Y10)而含油性变坏,难以形成大面积含油。油藏受控于小型鼻状隆起和岩性尖灭双重因素。小型鼻状隆起的高点在星 25—星23—星 21井区,向星55井的西南方向缓缓倾没(见图3),该鼻隆对Y9的含油性具明显的控制作用。Y9发育的透镜状砂体是 Y9油层的主控因素。Y9内部砂体的叠加,不仅增加了砂体的厚度,同时亦抬高了局部地区油藏顶面的海拔高度,同时Y9储层物性较好,成藏过程中水动力较活跃,有利于油水分异,从而大大提高了 Y9的含油性和产油能力。

3.2 Y10油藏

东韩油区 Y10油藏的产油区主要集中在油区的西区,至于东区,情况尚不十分明朗。仅就目前的资料来看,东区 Y10也是含油的,但其含油范围和含油程度均远不如西区。

岩性因素在 Y10油藏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显著的。Y10油藏一方面受星 25—星20—星 31井区砂体尖灭带的控制,阻止西部油气侧向东移,另一方面,又受小型鼻褶的控制。鼻褶倾向西南,东北方向开口,高点位于星20B与星 23井之间,油气在这里形成了聚集(见图4)。

Y10油藏中的油水关系除了层内具有一定的重力分异,导致高部位的含油饱和度相对较高,底部与水的关系比较复杂,油水界面似乎不处在同一海平面上,总体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油水界面大致变动在海拔-102~ -105 m之间。分析认为导致油水界面倾斜的原因,是因成藏后的后期改造油层内部的不均质所致。在宏观结构上,Y10油藏与 Y9油藏有很大的相似性,Y10普遍有底水存在,水动力应视为它的主要驱油动力。

东区 Y10砂体在东区亦有分布,其发育程度远不如西区,含油程度亦偏低,Y10的含油饱和度在24.5%~36.2%之间。因此,对东区的 Y10而言,含油是肯定的,如能找到一个供油面积大,聚油条件好的优质圈闭,东区的Y10还是有一点勘探开发前景的。

3.3 C1+2油藏

C1油层只发育于东区,在西区它是缺失的,因而它成为油区内独有的 C1油藏。其次 C21-1油层在油区内虽广为分布,但在含油性方面,东西之间差异甚大。油气主要聚集是在长 1砂体缺失的西区,特别是在星23—星 15—星11—星4一线以东和星20井—星6井以西的狭长地带,形成了油气的局部富集区(图5)。

C21油藏是三个油藏中砂体连续性最好的一个,特别是 C21-1砂体。砂体的成层连续性好,意味着其中缺乏形成岩性遮挡的条件,同时减少了因机械压实形成高幅度的局部构造的条件,这就决定了C21油藏的特征为:

图 5 C21-1含油面积分布图

(1)油藏的形成以构造类型为主,在以稳定为地质特征的陕甘宁盆地中,则以低幅度构造作为油藏圈闭的主要类型,本区的 C21油藏分别受小型穹窿和平缓的鼻褶或挠褶的控制。

(2)由于同样的原因,藏内的流体分异作用不充分,油藏多以油水同层为主,很少出现明显的纯油带。因此,对于C21油藏,建议加强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测井解释及开发政策工作。

(3)东韩油区 C21油藏的成藏条件东西两区差异甚大。C1砂体在西区不发育,只见于东区。砂体呈一小型穹窿构造。星 57井以西因砂体尖灭而形成遮挡。高点位于星90-4和星 80-5井附近,由此向周围减薄倾没,油层充满程度甚高,基本上不出现明显的底水,东缘是否有边水存在,还是一个疑问,油藏高度达 20 m。东区 C21-1砂体的含油程度较差,除了在地处构造高部位的星90-5井中见不厚的含油层段外,绝大多数井中均为含油水层,底部则为纯水层,油水界面大致位于海拔-172 m。

C21-1是西区的主力油层之一,油藏为受平缓鼻褶或挠褶控制的构造圈闭型,除了在星19井—星31井区可能存在一很薄的油帽外,藏内基本上为油水同层,以星15—星22井一线为界,以西油层厚度一般不超过5 m,以东油层厚度加大,最大可达15 m。藏内遍有底水,边部有边水。油水边界在海拔-205 m附近,水驱效应是肯定存在的。因此,前报告中对本区长 21-1油藏的认识依然是正确的。但长C21-1油藏作为一个整体,仍应归属于岩性—构造类型的范畴。

4 结论

(1)本区构造主要为西倾单斜,在单斜背景上发育鼻隆构造,鼻隆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北东东向,在局部地区形成背斜构造。这些鼻隆、背斜构造与分流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复合形成构造 -岩性圈闭。

(2)Y9、Y10储层物性主要为一套中孔中渗 -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较好,储层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强。C21储层物性较差,主要是中孔 -中渗到低孔-特低渗型储层,个别是特低孔 -特低渗。

(3)延安组 Y9和 Y10油藏的分布受河道砂体控制,含油性受构造、岩性、物性控制,油藏有一定规模的纯油带,油藏具有边、底水。延长组长1+2藏由于储层物性较差,内部流体分异作用不充分,油藏多以油水同层为主,很少出现明显的纯油带。

(4)从延安组和延长组油气分布规律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藏形成的基础条件,油气的聚集与砂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油藏多发现于砂体的主体部位。鼻状构造对油气聚集起到一定控制作用。

[1]刘生福.韩渠 -张天渠油田基础地质与油藏特征研究[R].定边采油厂,2004.

[2]蒲春生.姬塬、韩渠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研究[R].定边采油厂,2004.

[3]凌升阶.吴旗北 ~姬塬东斜坡地区长三 -延 8油藏勘探目标选择[R].定边采油厂,1997.

[责任编辑 李晓霞]

TE121.3

A

1004-602X(2011)01-0065-04

2011 -03 -11

刘万明(1985—),男,甘肃镇原人,延长油田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含油砂体油水
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及关键技术分析
离心作用下疏水不锈钢网的油水分离性能*
砂体识别组合方法在侧缘尖灭油藏的应用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富县地区长8致密油储集砂体成因及分布模式
渤海河流相油田储层连通性研究与挖潜实践
——以KL油田3-1483砂体为例
石蜡溶剂脱油装置直接加工常减压原料探讨
含油和含聚污水处理单元反冲洗助洗剂改进研究及应用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油水(双语加油站●跟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