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晚期合并丹毒的临床护理

2011-06-04张萍郭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20期
关键词:丹毒患肢局部

张萍 郭梅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产房,江苏 南京 210008)

妊娠晚期合并丹毒的临床护理

张萍 郭梅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产房,江苏 南京 210008)

目的妊娠合并丹毒系急性感染性疾病,发展迅速,治疗及护理困难,本文介绍妊娠期合并丹毒患者的临床护理,目的是降低妊娠合并丹毒并发症。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丹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12例急性感染的患者,通过我们的系统护理,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无孕产妇及新生儿严重并发症,治愈后无复发。结论妊娠合并丹毒,产前抗感染治疗护理见效慢,产后见效快。一旦感染,及时的治疗及护理,可显著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

丹毒 妊娠晚期 护理

丹毒是一种由β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如足癣、刺伤等侵入,引起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疾病[1]。我院产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分娩总数23 276例,其中,妊娠合并丹毒12例,发生率为5.16%。妊娠合并丹毒,发病率虽然不高,但由于妊娠晚期特殊的生理变化及增大子宫右旋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流受阻,如不能得到及早地治疗和护理易致病情严重,出现化脓性淋巴管炎,甚至并发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危及母婴生命安全。现将我科成功治疗护理12例妊娠合并丹毒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23 276例,其中,妊娠合并丹毒12例,12例患者年龄28~40岁,平均(30.67±4.83)岁,丹毒发病时期在妊娠35~40+6周,平均孕龄为38+6周。丹毒的发病部位、发病孕周及治疗后好转时间、患者分娩方式及妊娠合并症资料(表1)。

表1 妊娠晚期合并丹毒患者的年龄、孕周、部位、合并症、分娩方式及好转时间

1.1.1 临床表现 12例患者经门诊确诊后均予住院治疗待产。患肢局部皮肤均有面积不等的片状红斑,鲜红或暗红,有边界,突出皮面,压之褪色。疼痛明显,并有局部皮肤肿胀、发热,其中,7例发病部位右下肢,5例为左下肢。7例患者患肢活动受限,5例患者伴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入院测体温6例口温在36.3~37.4 ℃,6例口腔温度在37.6~38.9℃)、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3例患者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

1.1.2 产科检查 患者入院后均使用牛津胎心监护专家分析系统监护分析,报告显示:与正常标准比较,有7例“不符合标准”,发热孕妇胎心基线率偏高,168~200次/min,3例胎膜早破,2例有规律宫缩已临产宫口0.5 cm。

1.2 结果 12例患者入院后均立即行抗感染治疗,3例患者分娩前经治疗后症状好转,病情好转分别在治疗后7 d、9 d和16 d;9例患者在分娩前治疗效果欠佳,分娩后临床症状迅速好转,时间为产后用药1~4 d。12例患者中,8例选择经阴道分娩,其中,6例患者顺利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2例患者试产过程中因胎儿宫内窘迫立即行剖宫产,未发生新生儿窒息情况。4例患者分别因合并子痫前期,糖尿病巨大儿及孕妇高热,胎儿宫内窘迫,择期行剖宫产,母婴均无不良后果。产后7 d及1月随访,均无复发。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孕妇因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对疾病缺乏了解、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感到极度紧张、恐惧,既担心治疗效果又害怕疾病用药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丹毒及所用治疗药物相关知识,告知目前采取医护的措施及母儿监护的相关信息,增强其信心,解除思想顾虑,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2.2 基础护理 孕晚期丹毒患者宜取半卧位(床头抬高20°~30°)或健侧卧位、患肢制动并抬高30°~40°休息。护士应协助孕产妇满足个人卫生、进食、排便需求。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温开水,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本病局部皮肤红肿灼痛,要注意观察有无发生水泡、破溃,局部注意清洁,避免搔抓、碰撞,忌用热肥皂水擦洗,预防感染。指导患者着宽松柔软棉质衣物。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并及时记录,以便向医生提供孕妇病情动态信息。对口温超过38.5℃高热患者及时给予温水擦浴进行物理降温并及时更换衣物。

2.3 用药护理 一旦确诊立即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首选青霉素,过敏者选用毒副作用较小的头孢类抗感染药物。1个疗程7~14 d;丹毒的治愈标准[1]为: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但在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后,仍应继续用药5~7 d,停药过早,容易复发[1]。在患者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用药反应及全身局部有无好转迹象,对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者,要注意观察有无菌群失调,如口腔霉菌感染,及时予以处理。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局部配合使用50%硫酸镁或中药湿热敷来减轻急性期肿胀疼痛,急性期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湿润,缓解期每日2~3次。下肢丹毒多由脚癣或下肢皮肤破损引起,认真细致检查原发病灶,给予有针对性地用药护理。

2.4 适时终止妊娠 由于妊娠期特殊的生理状态导致孕晚期丹毒患者的治疗见效缓慢(3例分娩前用药7、9、16 d好转),而分娩结束后用药,症状可迅速好转(产后1~4 d),治疗效果显著。所以选择适当时期及时终止妊娠显得尤为重要。我科12例患者听了医护人员的详尽解释后均表示理解且情绪稳定,依从医护治疗方案,选择合适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取得满意效果。

2.5 产科护理

2.5.1 产前护理 加强产前、产时的胎儿监护,如孕妇胎动计数、无负荷试验(NST)、CST、OCT、B超监测羊水量等,根据孕妇高危因素的程度(有无其他合并症及丹毒发病的危重程度),结合产科检查结果(是否临产、胎膜早破、羊水性状、孕周、胎儿成熟度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应个体化的联合监护方法及不同监护频率,及时发现异常并为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2.5.2 产中护理 对拟行阴道分娩者在密切加强产程观察和胎儿监护的同时,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孕妇用力不当,碰撞受伤。分娩时用碘伏棉球轻柔消毒并用无菌软垫遮盖患肢脚部至大腿处,以防新生儿娩出时接触。

2.5.3 产后护理 除按顺产或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外,继续给予抗感染和局部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在未达到丹毒治愈标准前,溶血性链球菌可经母乳分泌,应暂停母乳喂养。减少母婴接触,接触时做好手消毒和局部的隔离措施。指导产妇做好乳房护理,学会保持人工泌乳。

3 讨论

3.1 丹毒的病因复杂,主要分两大类:(1)与体表慢性病灶有关:下肢丹毒感染的原发病灶多为糜烂型足癣,面部丹毒的原发病灶多为鼻腔黏膜感染;(2)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营养不良、糖尿病、高血压[2]、脉管炎[3]、下肢血栓、癌症患者治疗后[4]以及其他各种免疫缺陷患者。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感染性疾病,所以糖尿病孕妇并发丹毒时,在抗炎治疗的同时,需要更好的控制血糖[5]。12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糖耐量异常各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各1例,占患者总数的50%。所以在孕期健康教育时,对于那些合并慢性疾病或丹毒高危因素的孕妇,开展健康教育,积极控制、治疗慢性疾病,配合治疗丹毒相关的高危因素,可减少丹毒的发生。

3.2 晚期妊娠合并丹毒,由于妊娠晚期孕妇血容量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血液回流受阻,下肢静脉管壁扩张,而妊娠期下肢组织水肿及脂肪堆积,使皮肤黏膜抵抗力下降,易受外来细菌的感染。另外,妊娠期子宫右旋,导致右下肢循环较左下肢差,所以本组患者中右下肢丹毒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左下肢。在孕晚期丹毒患者取半卧位(床头抬高20°~30°)或健侧卧位、患肢制动并抬高30°~40°休息。此卧位既可避免仰卧位增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的胎儿的缺血缺氧性窘迫,又利于患肢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疼痛。产后卧位取舒适、患肢高于心脏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即可。

3.3 妊娠合并丹毒发病率极低,但系急性感染性疾病且较难治愈易复发,而且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危及母婴安全,所以诊断及治疗护理上应做到迅速、及时,对于胎儿接近成熟或已成熟的孕妇应果断终止妊娠,产后注意巩固治疗,预防复发,从而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83.

[2]Trebing D,Goring HD.Wound healing of chronic leg ulce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rysipelas[J].Eur J Dermatol,2004,14(1):56-57.

[3]Coste N,Perceau G,Lenne J,et al.Osteoarticular complications of erysipelas[J].J Am Acad Dermatol,2004,50(2):203-209.

[4]Hedrick J.Acute bacterial skin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medicine:current issues in presentation and treatment[J].paediatr Drugs,2003,5(Suppl1):35-46.

[5]王晓岩,方芳,王卫群,等.左下肢丹毒合并型糖尿病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09,11(4):776.

Erysipelas Third Trimester Nursing

郭梅

R473.71

B

1002-6975(2011)20-1861-03

张萍(1965-),女,江苏南京,本科,主管护师,从事妇产科产房工作

2011-06-18)

猜你喜欢

丹毒患肢局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黄马酊敷料外敷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