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抗胞囊线虫病大豆新品种邯豆10的选育体会*

2011-06-04周敬霄郭海萍肖付明

大豆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胞囊小种株系

周敬霄,郭海萍,肖付明

(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1)

大豆胞囊线虫病由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引起,是危害世界大豆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1],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休眠体(胞囊)存活时间长,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我国大豆两大主产区东北和黄淮海发生较普遍,一般造成大豆减产5%~10%,严重可达30%以上,甚至造成大豆绝收[2-4],培育抗病品种是有效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方法之一。我国哈尔滨吴和礼等(1989)利用哈尔滨小黑豆育成了抗胞囊线虫高代品系哈84-783、84-793等;山西李莹等(1994)育成14个高抗的黄种皮品系;山东郝新先(1996)育成并推广抗胞囊线虫的齐黄25;安徽张磊(1997)等育成皖豆16等,虽然我国在大豆抗胞囊线虫育种上取得不少成功,但还缺乏适应不同地区的高产大豆品种[5]。九十年代后期大豆胞囊线虫病开始在河北省造成危害,并有逐步蔓延趋势,当时河北省生产上缺乏抗病品种,各育种单位开始进行抗源搜集、鉴定与抗病育种工作,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此时开始抗胞囊线虫病育种工作,经过十几年努力,选育出高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新品种邯豆10,2011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豆2010002号)。

1 选育过程

1.1 抗源亲本引进

1998—2000 年从山西、山东和北京等地引进抗源材料,有山西的晋1261、晋1267、晋1259;山东的鲁豆11、齐黄28;北京的Harting、Peking、PI437654等。

1.2 亲本选配

鉴定抗病材料表现,选择抗病性和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做为抗病亲本与当时推广品种、表现好的高代材料等配置杂交组合。

1.3 后代选择

将其后代分别种植在发病和无病地块,分别选择其抗病性和丰产性等性状。2001年以耐病材料鲁豆11为母本、当地主推品种邯豆三号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后代抗病性和其他农艺性状表现好,其具体选育过程如下:

母本鲁豆11,由潍坊市农科所选育,1995年通过山东省审定,该品种属早熟夏大豆。生育期94d,有限结荚习性。荚密荚多,高抗倒伏,抗病毒病、霜霉病,耐胞囊线虫病[6]。其主要优点是耐胞囊线虫病,且其他农艺性状较优。

父本邯豆三号,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选育,通过河北、宁夏和国家审定。该品种高产、抗病、适应范围广,适合春播和夏播使用,夏播生育期99d,三、四粒荚多[7]。

2001 年配制杂交组合,组合编号为0121,2002年种植F1代,去除伪杂交种后全部收获。2003年种植F2代,在有病地块和无病地块均表现较好,在有病地块选择优良单株3株,2004年在有病地块种成株系,以耐病品种鲁豆11作对照,0121-3株系表现根部胞囊比鲁豆11少且农艺性状好,2005年继续在有病地块种植株系,并选择优良单株,2006年在无病地块种植F5代株系,并决选株系,系号为192(系谱0121-3-1-2)的株系表现优异,全部收获测产。2007年参加品比试验,2008—2009参加河北省春播大豆区试,2009年参加国家黄淮中片和西北片大豆区试,2010年参加河北省春播大豆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豆2011002号)。

2 选育结果

2.1 抗病性

2.1.1 对胞囊线虫病的抗性 2009年国家区试指定单位对邯豆10(邯6192)进行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鉴定,经人工接种黄淮流域流行1号生理小种,邯豆10的胞囊指数为0.6,抗性结论为高抗。

2.1.2 对花叶病毒病的抗性 2009年国家区试指定单位对邯豆10(邯6192)进行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经人工接种鉴定,邯豆10对花叶病毒病SC-3(主要流行株系)、SC-7(强致病株系)病情指数分别为10和21,抗性结论为抗病、中抗。

2.2 产量表现

2007 年品比试验平均产量3439.9kg/hm2,比对照(邯豆三号)增产12.7%。

2008—2009 年河北省春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57.5kg/hm2,比对照(沧豆5号)增产5.4%。2010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910kg/hm2,比对照(沧豆五号)增产15.5%。

2.3 品质

邯6192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粗脂肪含量21.79%,粗蛋白含量37.23%,为高油大豆。

2.4 特征特性

亚有限结荚习性,春播生育期134d,夏播100d。株高119cm,底荚高15cm,主茎节数21.5节,有效分枝2.3个,卵圆叶,紫花,棕毛。单株有效荚58.4个,单荚粒数2.2个,百粒重18.6g。籽粒椭圆形,黄色种皮,褐色种脐,微有光泽。

3 栽培技术

一般春播4月下旬以后播种为宜,夏播6月10~15日,播种量为75kg/hm2。出苗后2~3片真叶时定苗,留苗21~22.5万株/hm2。增施底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可在整地前施有机肥15~45m3/hm2,并配合施入氮磷钾复合肥300kg/hm2或磷酸二铵 225~300kg/hm2、钾肥 75~150kg/hm2做底肥。初花期追施尿素150kg/hm2左右。播后苗前防治杂草一般选用乙草胺,出苗后,杂草防治可选用盖草能、克阔乐或结合中耕人工除草。主要害虫有红蜘蛛、豆天蛾、棉铃虫、蚜虫等,选用低毒速效杀虫剂和菊脂类杀虫剂,豆天蛾在3龄幼虫前防治。

4 选育体会

4.1 抗胞囊线虫病亲本选配体会

王连铮(2010)认为大豆抗胞囊线虫育种中,有针对性选择抗源是选育抗胞囊线虫病大豆品种的关键[5]。2001—2003年卢为国等对黄淮地区50个地点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调查与研究,发现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和4号生理小种是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该地区的抗线育种应该以兼抗1号和4号生理小种为主要育种目标。河北南部邯郸,山东济南以南及以东地区,河南北部的安阳、滑县、延津等主要是1号生理小种。4号生理小种主要发布在山西和北京[8]。邯豆10的抗源亲本鲁豆11是从山东济南以东潍坊农科所引进的耐病材料,当地主要生理小种与邯郸相同。这一品种育成印证了王连铮的研究结果。

选育抗胞囊线虫品种,在生产上应用,不仅要抗病,而且要高产、适应性广。因此杂交组合中必须选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或新育成优良品系来做亲本,这样成功率较高[5]。邯豆10的另一个亲本邯豆三号是1999年通过河北省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两个区(黄淮夏播区和西北春播区)审定,正符合上述条件。

4.2 抗胞囊线虫病后代选择

国外研究认为大豆对胞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由3对隐形基因控制[5],所以耐病材料和感病材料,都有可能携带抗病基因,经过多次杂交,通过基因重组、交换、累加、变异等有可能分离出抗病后代,出现超亲遗传,将其后代种植在发病地块,增加选择压力,使其抗性充分表现出来,选育出抗病性超亲品种是可能的。选育的品种邯豆10对胞囊线虫抗性为高抗,胞囊指数为0.6,其抗性超过其亲本鲁豆11,它的育成证明了这一点。

[1]王金陵.大豆[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60-266.

[2]刘维志.植物病原线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81-296.

[3]许艳丽,王丽芳,战丽莉.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续一)[J].大豆科技,2010(1):21-24.

[4]许艳丽,王丽芳,战丽莉,等.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续二)[[J].大豆科技,2010(2):13-17.

[5]王连铮.大豆研究50年[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4-137.

[6]李卫东,张孟臣.黄淮海夏大豆及品种参数[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98-199.

[7]周敬霄,肖付明,任文仲.抗病高产夏大豆新品种“邯豆三号”[J].大豆通报,2002(1):17.

[8]卢为国,盖钧镒,李卫东.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抽样调查与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2):306-312.

猜你喜欢

胞囊小种株系
过表达NtMYB4a基因增强烟草抗旱能力
安徽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分析
菌线克种衣剂在赤峰地区出现的新问题原因分析
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小麦育种材料研究进展情况
抗大豆胞囊线虫SCN3-11位点的KASP标记开发和利用
年际间干旱对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复杂性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进展
衢州椪柑变异株系—黄皮椪柑相关特性研究
古田小种红茶
大豆连作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相关细菌群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