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与土壤肥料研究室
2011-06-04胡国华,韩天富,宋雯雯
主要职责:从我国不同地区生产实际出发,研究大豆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组装、配套、熟化、示范各配套栽培技术,形成不同区域高效、节本、可持续发展的大豆生产技术体系,不断提高我国大豆生产水平。
研究内容:研究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养分平衡、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大豆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重点进行合理轮作、土壤改良、精量播种、平衡施肥、根瘤菌接种、机械深松、间套复种、农机农艺配套等耕作栽培技术研究,形成适合不同区域和生产规模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提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措施方案,为大豆生产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岗位设置:本研究室设东北地区栽培、黄淮地区栽培、南方地区栽培、根瘤固氮、土壤肥料等5个科学家岗位。
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
研究室主任:胡国华
胡国华,东北地区栽培岗位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研究员
吴存祥,黄淮地区栽培岗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杨文钰,南方地区栽培岗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
李俊,根瘤固氮岗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
魏丹,土壤肥料岗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
成果展示
东北区域:黑龙江农垦大豆大面积高产示范田亩产已稳定跨越280公斤,使品种的产量潜力得到了充分挖掘;通过技术配套和综合组装建立了黑龙江省垦区的“二密一膜一卡”大豆生产技术体系,并形成了“深窄密”、“大垄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玉米卡种”等4套技术模式;构建大豆主产区自然灾害紧急技术预案,提出了栽培技术调控的方法和原则,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条件下,利用动态调控技术在八五二农场连续三年获得高产,经农业部大豆专家指导组测产,平均亩产均在280公斤以上。
指导生产
2010年,八五二农场在前期低温多湿、中期高温、后期多雨情况下,实现大面积亩产290.47公斤
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生产技术
黄淮海区域:与农机、育种、土肥、植保等方面的专家及相关综合试验站合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麦茬大豆机械化免耕精量播种技术和相关机具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破解了该区域长期制约大豆生产发展的麦茬处理、秸秆还田、匀植保苗等技术难题,将有力推动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
栽培、农机专家及黄淮海区域综合试验站站长共同探讨麦茬免耕播种技术策略
麦茬大豆机械化免耕播种作业
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示范现场会(郑州)
南方区域:研究集成玉米套大豆等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综合栽培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南方套作大豆面积的扩展和产量的提高。以四川省为例,2007—2010年累计推广1520.3万亩地,新增大豆194.53万吨,获社会经济效益54.13亿元。
了解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技术需求
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通过套作大豆网站进行技术宣传和在线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