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红健:我的工控人生

2011-06-04夏红健

自动化博览 2011年5期
关键词:工控产品

编者按:在自动化行业中努力拼搏的人有很多,但经历坎坷仍坚持自主创业的人并不多见,而夏红健恰是其中的一位。与他谈天时很容易发现他骨子里技术人员出身的特质,说话很实在,自己有什么想法都会表达出来。他总用《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和《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来形容腾控,努力奋斗在工控行业的热忱使他永不言弃。本期《自动化博览》将走进夏红健的工控世界,听他分享自己的职场人生。

北京腾控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 夏红健

从2001年底到北京,筹办北京易控微网至今,已经快十年的时间了,其间有不少让人难忘的瞬间。我必须承认,我们是普通人,非富二代和官二代,只是有些想法,并一直坚持到今天,很不容易。

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我始终坚信:只要一个企业或一个人,实实在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中获得合理利润,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断努力和坚持,一定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取得成功只是迟与早的事情,当然也是必然的事情。

在这里要更多的谈谈我们的故事,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起探讨行业的机遇和前景。

我以前在南京一个企业做电力综合自动化,做过技术开发和技术支持,也做了一段时间质量管理,后来又做了销售工作。因为技术上有基础,站在客户的角度上能协助客户解决问题,业绩还不错。01年因为一些原因,我离职了。摆在面前有三条路:一是考研,毕业后进个外企或研究院所;二是去江浙的私企,我懂点技术和销售,如果协助老板成为千万富翁,我成个百万富翁也不成问题;三是和同事一起创业。我选择了第三条路,到北京和王总(现北京腾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铁刚)合作,2002年1月9日我们正式成立北京易控微网科技,在紫竹桥东北角的广源大厦租了一个二十八平米的房间,买了些桌椅,就开始了创业之路,一直到今天,快十年了。

创业之初最大的困难有几个:一是没有人脉。我到北京之初认识的人不超过3个人;二是没有资本,两个人那点原始积累,对于在北京来说,根本不顶事;三是没有背景;四是跨了一个行业,以前做的是电力自动化,门槛要高得多,对于起初只有两个人的公司来说,是不太可能的。后来选择做工控行业,这对我们来说基本上算一个陌生领域。开始选择做个产品代理,运行了半年,一事无成,最终发现我们手上有的,只是技术!在做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积累的一些硬件设计的经验和技术,以及对产品的一些定位和思考,只能选择做产品了,尽管这条路非常艰难。

有的公司做项目,有人脉,简简单单做个项目公司就发展起来了,而我们真是要什么没什么,就这样一穷二白的。项目拿不到,于是只好从产品做起!很多朋友交流中也了解到做产品的难度,因为需要大量的工作,去说服用户。王总的朋友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他们要把一些电力监控的模块用在油田上。以前用的一批,在现场总容易烧坏,稳定性不太好。正是因为我们做过电力综合自动化,技术上并不难,就这样,开始了产品的设计。

经过几年的磨砺,公司逐渐上了轨道。一些客户和朋友到公司来,就发现我们的公司办公面积越来越大,公司的员工越来越多,公司的产品越来越多,业绩越来越好,口碑也越来越好。后来很多客户觉得易控微网这个名字不太好记,我们则决定要统一新的品牌,重新成立一个公司,起了个新名字叫北京腾控科技有限公司,并将易控微网公司的股份转让给了腾控科技,由腾控科技控股。如此一来,腾控科技就成了集团性质的母公司,统一进行品牌的建设,统一营销。为什么要起腾控这个名字?因为我们觉得作为中国的工程师,作为中国工控行业里的一个创业者,中国一直没有一个非常叫得响的一流的工控企业,一个技术导向型的企业,起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实现中国工控的腾飞!

尽管要实现此梦想,的确不是易事,毕竟连世界五百强都在做工控,我们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我们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但实现起来,不是一年两载的事情,而是可能需要奋斗一生,甚至需要几代人共同奋斗。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就放弃。当中国有大量的高质量的电子产品出口时,也只有工控行业,不仅没有走出国门,还大量输入,我认为这是工控界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做不起来?我们要靠什么做起来?我们要怎样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我们要如何才能实现目标?如此等等,我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更需要定位清楚所扮演的角色,责任和历史的使命是什么!

想想华为,也是用这些芯片和器件,做成了世界通信巨头,想想南瑞和四方,在强手如云的电力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什么工控就不行呢?为什么电信行业华为的产品和电力行业南瑞的产品都非常可靠,做得相当出色,为什么工控行业就做不到呢?腾控知道问题的所在,知道为什么国内工控没有做起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去寻求答案。有时朋友提起,你们到底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我说,我们做的产品稳定可靠,很多地方的应用都是零故障和零维护。我们在行业经验上并不丰富,但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把一个测控的硬件做可靠做稳定。我也了解,光靠大喊大叫,是实现不了目标的,还需要埋头努力,去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的诉求,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认真协助他们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腾控目前累积了八百多家客户,很多都是长期合作伙伴,给他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和口碑,这是我们发展的基石。

腾控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或者最难的是什么?我们发展了这么多年,积累了很多的技术,推出了很多高质量的产品,大量的应用业绩,包括出口到阿联酋一百套等。公司完善了质量管理和控制,完善了公司的组织架构,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基础。但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就在于知道腾控的朋友太少了,了解腾控的更少,一是不知道有这个公司搞工控,搞PLC等硬件,也不知道这个公司搞得怎么样,什么情况。这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2009年,我们也做了腾控历史上的较大投入,投入到T9系列可编程控制器上的研发。问题总要一个一个解决,一个一个的重点突破,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我们也得靠自已完成质的蜕变。也有朋友问,你们为什么没有引入投资。说实话,我们非常想得到外面的资本投入,但我们是搞技术出身的,不太会说服别人来投钱,要写个年回报多少多少的,感觉也不敢太夸张,怕兑现不了承诺,失信于人。另外,我们在金融圈里没有人脉,也许有合适的投资伙伴,但我们没有机遇。这还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当你发展得很出色的时候,大把的投资者会拿钱给你,尽管那时,你不太需要了或者说没有那么急迫。雪中送炭的事情基本上碰不到,锦上添花的事情呢,肯定是很多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需要发展,需要几千万上亿的业绩,只有这样,才能拿出更多的资本来投入研发,投入营销,投入管理,解决企业发展的短板!只有发展了,才能留得住研发、营销、管理的优秀人才!只有发展了,才能赢得业界的合作伙伴!

在世界五百强中,有不少公司都在做工业自动化,在研发制造PLC,这是一个国家工业的灵魂,是高端制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每一个世界强国的工业化过程中,都诞生了一家本土一流的工业自动化巨人。中国的今天正处于这个变革之中,虽然腾控目前是一家小公司,各方面与工业巨人都不是一个量级的,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无所作为,也就更需要坚定信念,执着地追求梦想,沉下心去,认认真真地做好产品和服务。更多的和工程师互动,更多的去积累一些技术和行业经验,更多的服务于中小企业,更多的发挥我们在本土的研发优势。我相信我们是有未来的,一个很不错的未来!

猜你喜欢

工控产品
好产品,可持续
从灵感出发,邂逅好产品
锐翔工控(天津)自动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锐翔工控(天津)自动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工控速派 一个工控技术服务的江湖
工控速浱 一个工控技术服务的江湖
热点追踪 工控安全低调而不失重要
基于攻击图的工控系统脆弱性量化方法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