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文化建设中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2011-06-03曹世华

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战略政治思想

曹世华

在集团文化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问题、实际问题以及认识上的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缺乏正确导向,就会导致思想困惑或工作偏差,影响集团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研究和经验,实施集团文化建设,应把握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集团文化建设与集团战略关系

集团文化建设是大集团适应激烈市场竞争形成强大无形资产的必然途径。集团文化建设是集团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最有效武器。集团文化是规则的规则,是制定制度的依据。集团文化的潜在作用,在规则和制度不发生作用的地方,它同样在起作用。因此集团文化建设是建设大集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经济领域使用军事上但战略管理思想和智慧,是企业管理思想的一大进步。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特别是在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的浪潮中,集团企业要增强核心竞争力,既需要注重战略管理,又需要注重文化管理,二者不能相互孤立,要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相互对应的关系。正确处理集团战略与集团文化的关系,对集团企业做强做大和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集团文化是集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是长期、全面的政策与方略。从纵向看,集团战略有层次之分,既有集团总战略,也有所属成员单位战略;从横向看,在集团总战略之下,还有诸多领域的分战略,如人才战略、营销战略、科技战略、品牌战略、竞争战略、文化战略等。集团文化既是集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集团战略实施的支撑和保证。在实施过程中集团文化必须服从、服务于集团战略,文化与战略在实施中是相融的。

集团战略决定着集团文化的建设方向。从本质上讲,集团文化与集团战略是一致的。但是,当集团战略在执行中在内外因素影响下,进行战略调整和战略转变时,必然会出现文化与战略的不适应性。这时集团文化必须改变滞后状态,按照新的战略需要和战略转变方向,建设与新战略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还必须按照战略目标的要求,坚持文化建设先行,为战略发展扫清思想障碍,创造执行环境。

集团核心理念是集团战略的灵魂。凡是成功的集团企业,其背后一定有一种特色文化在维系、支撑和牵动。没有集团文化的深厚底蕴,便没有集团战略的成功。集团文化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集团发展战略。这种服从、服务的表现形式,既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又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一方面集团战略的制定,集团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灵魂,它对集团战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集团文化在集团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并为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员工对集团价值观上的认同,将转化为实现集团战略目标的信心和决心,使集团战略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得到贯彻实施。同时,集团文化建设还对集团战略的实施起牵引和推动作用。集团文化的创新,将带动集团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在软硬件建设上的一系列的创新工作,为集团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鲜活的动力。

集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集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都是人,都是针对人的精神世界,着眼人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价值观而进行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集团文化建设都不直接涉及对物的管理,虽然它们的目标中都包含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但这是通过改造人的主观精神世界间接达到的。

两者的工作内容有相互交叉或相同的领域。思想政治工作和集团文化建设都必须围绕科研生产经营开展工作。集团理念、经营宗旨,集团文化要讲。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讲。职业道德建设、集团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要讲,集团文化也要讲。两者的工作方式相似,都是通过沟通、树立典型,建立激励机制,进行教育引导等。两者都是从观念出发,去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使之变为群体的意识或共同的观念以指导行动。思想政治工作是从执政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出发来开展工作的。集团文化建设是从一系列的经营管理理念出发来开展工作的。其目的都是要人们接受、理解、拥护和认同这些认识和观念,并且按照它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两者的终极目标相辅相成。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集团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集团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在很多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公司,这两项工作也往往是由同一个部门、同一支工作队伍来负责组织策划和管理的。

集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是两者的工作范畴不同。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思想政治建设范畴,其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社会性的目标,阶级性、政治性很强,它是服从于执政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的政治行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门类在国有企业的贯彻;集团文化属于管理范畴,其工作目标是针对集团企业而言的,是要搞好本集团企业,其经济意义远远大于政治上的意义,它的依据主要是行为科学理论和经营规律。两者的工作重心不同。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政治性的意识形态和理想信念教育,而集团文化则侧重于集团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员工工作伦理和习惯的养成及经营管理理念的实践。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是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而集团文化的着眼点是直接提高管理效益。两者的操作方法有差异。先进的政治理论往往需要灌输,是自上而下的教育和引导。集团文化虽也需要灌输但更侧重于培育和养成,主要是贯穿于集团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养成习惯。

思想政治工作与集团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是我国集团文化建设的特色。集团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与集团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可以原则性地表述如下:在工作布局上两者不可偏废,不可相互替代,都要抓紧抓好,注重工作实效。在工作的领导体制上,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集团文化是行政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党组织的“一把手”,集团文化的第一责任人是行政“一把手”。集团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舞台和用武之地;思想政治工作为集团文化建设打下了思想基础。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还是集团文化建设,党政组织均应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为同一目标——集团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而共同奋斗。

集团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集团文化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一种载体作用。在集团企业内部,物质文明的发展表现为集团企业物质生产的进步和员工工作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表现为员工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学文化的进步,两者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发展形态。集团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旨在提高广大干部、员工的道德素养,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促进集团企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集团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在提高员工思想和道德素质上是一致的。

集团文化与精神文明又有区别。一是概念涵盖范围有所不同。精神文明是

一个大概念,涵盖全社会;集团文化更多地是涵盖集团企业自身的工作内容。比如计划生育是国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意,而不是集团文化应有的重点内容。二是工作目的有所不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集团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集团企业更快地发展。

集团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组织,在其运作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可以是自觉地建设形成,也可以白发地形成。自觉建设集团文化,就是要弘扬优秀文化,即建设集团企业的主流文化。然而,在我国自觉地建设集团文化工作则刚刚起步,集团企业主流文化还不够系统和强大,还必须大力提倡和弘扬。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影响,集团企业自发形成的多元文化往往有许多不良的文化掺杂其中。因此,在弘扬和建设集团企业主流文化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不良文化的治理。所谓“不良文化”是指存在于干部、员工中的与市场经济规律和集团理念相背离的、违反集团企业规章制度和纪律规范的观念、习惯和不文明行为。集团企业不良文化的存在,反映出集团企业管理体制的缺陷、制度的不完善、员工是非观念的模糊以及社会不良文化对集团文化的影响。不良文化是集团企业管理流程中的“毒瘤”,对集团企业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危害。集团企业要建设富有特色的主流文化,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理念体系,就要治理和消除不良文化观念和行为的负面影响。

集团企业不良文化既存在于经营管理中,也存在于员工日常的言行中,其表现形式多样,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包括受旧体制影响形成的不良文化现象,如市场观念差,重生产,轻开发和销售,管理者和员工缺乏创新观念,重传统经验、轻变革;缺乏效益观念,重形式主义,轻实效;分配机制不健全,考核不科学,重使用,轻培养;机构重叠,重权力,轻职责等;管理不善形成的不良文化现象,表现在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管理不科学等诸多方面,无视制度、践踏制度的现象也随之产生。如员工工作流程的不合理,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等;传统不良文化在集团企业中的表现,如家长制和一言堂作风,实践中常常是领导不在家工作就停下,上面催一催、下面动一动等;以及员工不良生活习惯带到工作中来如参与赌博,不讲文明、不讲卫生、行为野蛮等不良习惯。

不良文化现象并不是不能治理的,只要下定决心,革旧布新,严格管理。加强教育,持续整改,各种不良文化也会走向消亡。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是一种传递的形式。集团文化在内部的传播与扩散,可称为内传递;集团文化在外部的传播与扩散,可称为外传递。从集团企业内部治理不良文化,要注重畅通五条内传递通道:一是发挥集团核心理念的导向性传递作用,让广大员工从多种途径加深理解和认同,并通过有效载体尽可能使核心理念显性化,在实践中得到贯彻。通过发挥集团企业主流文化的影响力治理不良文化;二是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辐射性传递作用,对优秀文化起到推崇作用,对不良文化将起到抑制作用;三是发挥管理者的示范性传递作用,集团企业各级管理者,特别是集团企业高层领导人,不仅要做集团文化的积极倡导者,更重要的是要做集团文化的实践者、推动者。四是发挥制度的约束性传递作用,制定一些有利于集团理念、集团精神贯彻执行的规章制度。集团理念、集团精神自身并不是规章制度,但它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约束力,所谓“上车理论”就是认同集团理念的就上车,不认同集团理念的就下车,这对治理不良文化有很强的抑制力;五是发挥文化活动的熏陶性传递作用,开展各种习俗、仪式活动,以及围绕科研生产经营有本单位特色的文化活动,是集团文化传递的有效通道。在这些文化活动中,使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启迪和熏陶,促进文化自觉的养成。把理念、精神寓教于文化活动之中,是治理不良文化的有效途径。

(作者系神华天泓贸易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玉茗

猜你喜欢

战略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