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波拉的血统和稚嫩成就了《教父》

2011-06-03魏征陈树凯

电影 2011年12期
关键词:派拉蒙教父黑帮

文/魏征 陈树凯

《教父》是谁?

《教父》什么?它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经典,对很多人而言,还是一部教科书。姜文就如此评价:“科波拉的镜头是否平庸,这都不重要,关键是他用什么样的态度来表现这个家族,以至于带出某种世界观或者某种情怀,这是我喜欢的。”

1972年,《教父》的上映取得了空前成功,一举成为当时的影史票房之最。《教父》的成功衍生出了1974年的《教父2》,这是一部被称为影史上少数“续集更胜前作”的作品,也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续集电影。1990年,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为了重现当年勇,走上了拍摄《教父3》的险路,虽然一败涂地,却也跟着前两集混了不少票房。《教父》系列是世界影史上唯一一个获得两次奥斯卡奖的电影系列,这部跨度长达20年的黑帮电影对电影史的影响至深至远。

作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黑帮电影,它不仅使当时不被看好的科波拉与还算影坛新秀的阿尔·帕西诺一举闻名、让马龙·白兰度演艺事业重新振作并为他赢得了第二座奥斯卡小金人,《教父》系列更因为科波拉的介入为黑帮片重新标注了定义,跃升为黑帮电影的巅峰——将打打杀杀的低俗黑帮电影提升为融入了家族、权利的史诗电影。由于原著作者以及科波拉的意裔美国人的背景,《教父》也在无形中勾勒出一段“移民发家史”——或者说,是“美国发家史”。

有时候不是导演选择电影,而是电影选择导演。科波拉的电影气质成就了《教父》,电影本身也是创作者灵魂的体现。

科波拉与派拉蒙的18年抗争

当派拉蒙买下小说《教父》的电影版权时,想的只是花200万拍一部现代黑帮电影,但他们的如意算盘很快落空了。派拉蒙找来了12个导演,却没有一人愿意接拍这部片子。大家普遍都不看好这一敏感题材,认为要么就是拍不好,就算拍好了,也会无形中得罪了黑帮。于是几个制片人开会讨论,时任派拉蒙制作部总裁的罗伯斯特·埃文斯非常希望能找到具有意大利血统的美国导演执导《教父》,因为他研究过有关黑手党的电影,发现非意裔导演的作品全都票房惨淡。于是,他们一致通过找个意大利人来导。然而公司属意的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翁,当时却对“黑手党”故事不感兴趣,而一口回绝,转而拍摄了那部让他充满了遗憾的《美国往事》。

这时候,因为与人合写的《巴顿将军》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出现在派拉蒙的视野中。假如你以为派拉蒙是看中了这位年轻导演的潜力,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一座小金人对派拉蒙毫无意义,反而是科波拉的意大利血统和年轻人的稚嫩让派拉蒙更心动,无论如何,一个听话的导演就算一无是处,靠着原著小说的名气,只要控制住预算怎么也不至于赔钱。由此可见,科波拉在派拉蒙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他在片场的受重视程度。据说他当时上厕所时听见两位剧务私下议论:“这小孩儿哪找来的?从来都没见过哪个导演像他这么差的……”

然而派拉蒙并不了解真正的科波拉是个怎样的人,当时科波拉已经执导了8部电影,由于乔治·卢卡斯的《五百年后》严重超支,身为该片制作人的科波拉拖欠了华纳兄弟公司40万美元,在卢卡斯的建议下,科波拉决定用执导《教父》的片酬偿还债务。

“如果有人借给我20亿美元,那我就再借300亿,并且拍出一部真正伟大的影片来。”

这就是科波拉对于拍电影的决心。无论派拉蒙对他是多么地不重视,从接到剧本的第一刻起,科波拉就开始了与派拉蒙漫长的抗争。派拉蒙想把故事的时间改为现代,并且把地点放到洛杉矶的好莱坞片场,以节省费用。可是科波拉却坚持把故事放在40年代,而且一定要在纽约实地拍摄,只有在40年代的纽约才能体现出时局的动荡。可是这对于派拉蒙来说就意味着大量的道具化妆和预算的增加。最终,因为科波拉的坚持,原本只有200万的预算一直升到了400万。

对演员的选择也是科波拉与派拉蒙矛盾的焦点,尤其是扮演维托·科里昂的马龙·白兰度。白兰度在他出演《叛舰喋血记》时就患上了职业病,好莱坞的导演和制片人认为他很难合作,有些评论家说他已经表现出对表演厌倦的情绪。派拉蒙的一位主管建议请丹尼·托马斯扮演唐·维托,因为这个角色相当爱家。派拉蒙总裁更曾宣称,白兰度永远不可能出现在《教父》中。但科波拉就是看中了他。最终屈服的派拉蒙虽同意与白兰度签约,但前提是白兰度片酬必须远远低于以往,而且务必参加试镜和签署绝不延误拍摄进度的协议。在试镜中,白兰度击败了竞争对手,也彻底征服了派拉蒙公司上层,虽然白兰度后来凭唐·维托的角色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但他因好莱坞把印第安人塑造成野蛮残暴的形象而拒绝领奖。

关于迈克尔这个角色,派拉蒙本想请罗伯特·雷德福或瑞安·奥尼尔扮演,而科波拉则希望启用看上去像意大利人的陌生面孔,他看中的是初出茅庐的阿尔·帕西诺。帕西诺在当时尚未成名,只出演过两部小电影,而且派拉蒙认为身高只有1米70的帕西诺不适合扮演迈克尔。虽然杰克·尼科尔森、达斯汀·霍夫曼、马丁·辛和詹姆斯·凯恩都参加了试镜,但科波拉仍坚持为帕西诺争取角色,并以退出拍摄相威胁,万般无奈的派拉蒙最终只得妥协。

最激烈的冲突发生在电影开拍一周后,派拉蒙认为这是影片制作出师不利的一周,而科波拉却认为拍摄首周非常顺利。派拉蒙认为科波拉总是进度滞后、频频出错,而且坚持增加不必要开支。派拉蒙高级管理人员对最早的电影工作样片很不满意,并考虑用伊利亚·卡赞取代科波拉的导演之职。这一次,轮到马龙·白兰度来回报科波拉的“伯乐精神”。他坚持,如果解雇科波拉和换掉摄影棚,他就要退出这部电影。

整部电影就好比是派拉蒙的一个赌注。从最初的200万预算到最终的700万成本,虽然获得了将近3亿美元的总收入,然而,无论是对于派拉蒙还是科波拉而言,那一段都是生活中最可怕的经历。一个制片人说,拍《教父》的过程是如此痛苦的经历,以至于之后的30年内提都不愿再提。由于深陷经济困境,派拉蒙迫切需要一部“大热门”来扭转乾坤,即便强硬如科波拉也在拍摄期间承受着巨大压力。派拉蒙希望《教父》能尽可能地吸引观众,以致用聘请“暴力教练”威胁科波拉,为了讨好制片商,科波拉不得不增加一些暴力场景。可以说,他每一刻都活在剃刀上。

《教父》系列的两次奥斯卡获奖:

《教父》(1972)

第4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教父2(1974)

第4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原创音乐奖

至今,科波拉都不喜欢《教父》

实际上,科波拉并不喜欢《教父》这本书,直到现在,科波拉仍不喜欢这部影片。他说:“我对它不感兴趣。令我吃惊的是它竟那样成功,以致当我打算从事别的事情时,它又把我拉进了另一次辉煌。”

《教父》获得巨大成功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根本就没有时间拍摄《教父》第二集,他满心期望的是用这笔钱拍自己感兴趣的电影。当派拉蒙找到他,他要求为这个结局挑选一个风格不同的导演,他自己只是担任主要的制片人。科波拉推荐了马丁·西科塞斯,但马丁的电影公司老板不同意。庆幸的是,派拉蒙这一次认清了科波拉的真正价值,在答应了他提出的种种条件后,科波拉回归《教父》系列。

1974年,《教父2》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科波拉因该片获得两项奥斯卡奖和更多的钱。至此,时年36岁的科波拉已得了5座奥斯卡金像奖。像罗伯特·阿尔特曼或者马丁·西科塞斯一样,对于自己的影片如何拍,科波拉已经能够起决定作用。

《教父》的第三部并没有如人们期望的那样,紧随而至。十几年后,早已功成名就的科波拉才答应拍摄计划,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解决他个人和摄影棚的资金困难。另一部分原因是派拉蒙通过了影片5600万美元的预算,同时附加了一些严格的条件:他必须支付给作者、制片人、导演百万美元的酬金,电影的最后版本不得少于140分钟,并且电影中任何其他多余的开支都将由科波拉个人承担。

早在拍摄续集的风声传出来,科波拉就先声明,他和编剧、小说原著作者马里奥·普佐给这部片子起的片名是《迈克尔·科里昂之死》。他更愿意这部影片被观众认为是第一部和第二部电影的结尾,而不是第三部。可是制作公司派拉蒙并没有同意,还是简单粗暴地给片子标上了《教父3》。原来当时的派拉蒙本来是想把第三部拍成一部关于新一代教父文森的血腥大片,连剧本都找人写好了。显然,从商业运作来看,派拉蒙认为一部充满动作的犯罪片自然比一个家族没落的故事更有票房保障。万幸的是科波拉和普佐重新写了剧本,才有了眼前这部完整的结局。

若干年后,当我们回过头看,《教父》让一个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在而立之年奇迹般地圆了自己的梦想,但是在20年后,却依然觉得嘴里含着“商业”那一颗最苦最涩的药,但他依然成功了,不仅是科波拉自己,还有“教父”们和《教父》系列。

《教父》原著及作者

《教父》系列的成功与另一个人也是分不开的,他就是小说的原作者马里奥·普佐。1969年,《教父》的原著小说出版,一举成为当年美国的重磅畅销书,曾连续70周排名畅销榜,37年销量达2000万册。马里奥·普佐因此一炮成名。

马里奥·普佐出生于有七个孩子的意大利移民家庭,在纽约的穷人区“地狱厨房”长大。他的《教父》大部分都建立在这段个人背景的基础上,但是在普佐的第一部“黑手党”小说完成之前,他连一个真正的匪徒也没有遇到过。在前两部小说和一部儿童书之后,普佐生了场大病才最终有了写《教父》的念头。治疗费用如此之贵,普佐决定写一部受众比较广泛、并且商业上比较成功的小说来赚取足够的医疗费。这个创意得到了出版社5000美金的版税,小说到期还没有完稿,万般无奈他通过自己的经纪人找到派拉蒙,拿到了1.2万美元的预支版税,后来又不顾经纪人的反对,以8万美金的超低价格把小说的电影版权卖给派拉蒙。

普佐想到用自己能干的妈妈做原型来创作科里昂这个人物,并且根据他当年的记者生涯中得到的关于美国东海岸的意大利黑手党的材料写了这个故事。

小说完结后,让普佐和派拉蒙都大感意外的是,《教父》以百万销量稳坐排行榜。可以说,派拉蒙是用区区8万美金捡了一个大便宜。

普佐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写出了《教父》这本书,在三集电影中,他还与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一起共同合作了《教父》三部曲的电影剧本。在科波拉与派拉蒙的抗争中,也有马里奥·普佐的一份功劳。

但是很多“教父迷”们不知道的是,普佐只创作了《教父》的第一部小说,其余两部小说则与他无关。

第二部《教父归来》和第三部《教父复仇》作者:马克·瓦恩加德纳

《教父》出版33年后,蓝登书屋重金征募作者,续写黑帮经典。马克· 瓦恩加德纳从一百多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伟大的神话应由具有独创性的作家来重新讲述,瓦恩加德纳极为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他给普佐笔下神话般的人物注入新的活力。以原著未解之谜为线索,马克· 瓦恩加德纳为黑帮经典《教父》推出续集。一本《教父归来》让沉寂多年的科里昂家族再次回到世人面前。

第三部《教父复仇》把科里昂家族放在了黑手党与美国政治甚至国际政治交叉的广阔舞台上,堪称一本连接历史和现实的黑帮小说经典。与《教父归来》相比,《教父复仇》情节更加完整,刻画人物众多,个性分明,还涉及到之前《教父》迷们一直感兴趣却又没能在作品中找到答案的一件事——科里昂家族到底和总统被刺有着怎样的联系?此外,瓦恩加德纳还在这个传奇故事中增加了女性角色的戏份,成功塑造了她们生动、立体的形象,堪与其中的男性人物媲美。

猜你喜欢

派拉蒙教父黑帮
半个世纪前,《教父》朝我们走来
罗福兴:“杀马特教父”的回归
柏林公布黑帮报告
美国黑帮往事
马警方:当地华人黑帮最多
派拉蒙影业和华桦传媒提前终止融资协议
斯蒂芬·金《宠物坟场》被翻拍
《教父》45年一直被致敬,从未被翻拍
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