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艺谋:今天中国的文学已没有好剧本了

2011-06-03刘瑛

电影 2011年9期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心动

文/刘瑛

1994年,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文学驼着电影走出去”。因为那时候有莫言,有刘恒,有余华,那时候一抓一个准。那时候也是他们的全盛时期,中国的文学厚积薄发。你像我见莫言就完全是传奇性,我那时候是在《老井》剧组体验生活,待了几个月以后,从山西直接跑到北京来,进了莫言的军医学生宿舍,不知道他在哪个房间,他们中间有人告诉我,你一叫他就出来了,我就莫言莫言喊,他就露了一个头,胖胖的,据莫言后来反复说,说他第一眼看见我,一个最好的印象就是我像他们村的生产队员。那个时候跟他谈了有五分钟时间,他就打算给我了。他不仅给我了,而且他说我五个中篇你随便挑,那个时候你看基础多好。

《山楂树之恋》的剧本我是在没有任何小说背景的情况下看的。所以我看到最后,老三躺在病床上,静秋跟老三告别,说她是静秋,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突然有心动的感觉,内心感觉好像哭了。不知道被什么触动,就是一个瞬间。我突然心很酸。为什么后来坚持拍这个《山楂树之恋》,就是我喜欢我自己心动的感觉。当时张伟平说了一句话,他说这部电影,就是为了成全我,要放他肯定不拍,他说这个毫无商业性的东西,又小,非常个人化的,只有插队的人才有的情怀等等。但我一意孤行了。但我今天看《山楂树之恋》这个小说,它有它本身的缺陷。因为大家都可以拿《活着》来举例子,一个作品不深刻,基本上这个作品已经死了一半。也许你会问我,既然我知道什么是深刻,也体会过那种深刻,为什么要选这个?可能我觉得这就像拐到一个角落去只是窃窃私语地讲了一个爱情故事。因为我拍过《活着》,我不要再拍一次《活着》,我倒喜欢《山楂树之恋》原小说的角度,就是它把时代推得淡一点,它把人抽出来一点,只讲爱情,我恰巧认为它跟《活着》构成不一样的风格。我就是珍惜我那份心动。我想把那个心动给观众。我听说这个片子让不少观众感动落泪,但也有被骂的声音,比如老三得了白血病的结尾。其实我也不喜欢,这个是老套得厉害的一个结尾,但是没办法,当时他需要一个人死,需要让短暂的爱情成为永恒,希望一个残缺美,这个都没问题,但是这个招,是个老招。但当时的我觉得要面向大众,因为山楂迷也是一个很大的人群,坦率地说,这样的情况下,我就觉得不要违背他们的喜爱,我就按照原作拍就完了。其实以前我改编别的小说的时候,我甚至可以根本不用在意原作者是怎么想的,但是面对一帮通俗小说的读者,我有顾虑,因为他是人民,我们那个时候,原作者你爱怎么改怎么改,莫言也是,我不管不管都不管了,那些作家人都非常好,还没一个像艾米这样的。这是不是一个很荒唐的事情?我这次是最靠拢原作的,这个作者从来没买过账,我其实是向民意妥协了。

现在经常有影迷冲到我面前语重心长地问我为什么不找个好小说改,其实是这个时代使然。现在稍有点好的东西,都被电视剧抢走了。人家作家也要买房买车,作家已经被电视剧预约了,甚至他的很多构思,人家电视剧都把钱预付了,都看到了“钱”景。没有一个作家说他的作品写出来以后,还专门给张艺谋留着。而且让作家跟我们这些导演来滚剧本,滚半年滚一年可能还没滚成,连时间都不愿意搭!我们确实需要好作品,我们需要有好的文学,我认为文学的繁荣、文学的坚挺、文学作品的层出不穷是最好的保障。今天中国的文学已经没有好剧本了,没有办法。不过这样说,好像我怪人家似的,我自己又没本事写。

《山楂树之恋》剧照

猜你喜欢

山楂树之恋心动
山楂树
秋天的山楂树
霞之恋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菊花之恋(外五首)
悬崖上的山楂树
海之恋
上一次令编辑们心动的事
“嗔哥”心动一日美食
西部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