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评价

2011-06-02李彦格毛彦娜刘炜张红梅李慧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9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特发性紫癜

李彦格 毛彦娜 刘炜 张红梅 李慧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回缩不良等为特点。婴幼儿ITP有其特殊性,起病急,病情重,多数患者血小板数量极度低下,并常以病毒感染、预防接种为诱因[1-3]。因此一旦明确诊断,需要积极治疗。但由于婴幼儿处于特殊的生长发育时期,治疗措施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本文通过对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及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ITP疗效的比较,探讨了最佳的婴幼儿ITP治疗措施,为临床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市儿童医院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住院治疗的ITP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38例,男:女为1.1∶1;年龄≤1岁48例,1~3岁32例,诊断均符合2009年ITP国际工作组修订的ITP诊断标准[4]。全部病例均表现为皮肤出血点和(或)瘀斑,少数伴鼻出血或牙龈出血,部分伴有贫血。随机分为2组,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PLT数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病例常规应用维生素C、华克盾等一般支持治疗。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1 g/(kg·d),连用2 d,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400 mg/(kg·d),连用5 d。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治疗后3、5、7 d血小板(PLT)计数情况。

1.4疗效判定 ①完全效应:血小板上升到100×109/L以上。②部分效应:血小板上升到50×109~10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③无效应:血小板<50×109/L。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观察的80例ITP患儿均有效(100%),治疗后3 d复查PLT提升>30×109/L: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34例,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11例。治疗后5 d复查PLT提升>30×109/L: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38例;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32例。治疗后7 d复查PLT提升>30×109/L: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40例;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40例。治疗后3 d复查PLT>100×109/L: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28例;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8例。治疗后5 d复查PLT>100×109/L: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35例;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24例。治疗后7 d复查PLT>100×109/L: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30例;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38例。本研究着重观察用药后3 d PLT提升>30×109/L情况,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34例占85%,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11例占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即在使用丙种球蛋白时,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ITP较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具有时效上的优势,更快提升PLT数值。

表1 2种剂量的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ITP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严重者可发生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其发病机制是诱发因素导致免疫紊乱,血小板相关抗体增加,血小板破坏加速,婴幼儿以急重型为主。既往常采取输注全血或血小板的方法治疗,但由于输入的血小板存活短暂(寿命只有7 d),须多次输注,反复输血可引起血小板抗体增加,还可能引起输血相关疾病,给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很多学者积极探讨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目前ITP的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为主,但由于婴幼儿处于特殊的生长发育时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存在较大争议,大部分学者认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应作为婴幼儿ITP的首选治疗,但治疗剂量的选择不尽相同。自1981年Imbach首次应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ITP取得较好疗效以来,临床大量研究和观察提示,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升高PLT效果可靠。其作用机制为:封闭巨核细胞Fc受体,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与吞噬,从而干扰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的作用;在血小板上形成保护膜抑制血管中IgG或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结合,从而使血小板免受巨噬细胞破坏;抑制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产生,PLT因而上升[5]。

本研究结果提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ITP是有效可行的,大剂量及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均有效(有效率为100%)。虽然Warrier等[6]曾对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的不同治疗剂量(250~1000 mg/kg,2 d)作过分组研究,显示各组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用药3 d后PLT提升>30×109/L情况明显高于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目前ITP发病机制比较公认的是免疫性机制,实验研究表明,70%的ITP患者血中存在血小板抗体,大剂量使用具有更好的封闭血小板抗体的作用,具有理论的支持点。

综上所述,使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ITP,剂量为1 g/(kg·d),连用2 d能快速提升PLT,减少因PLT减少所致严重出血并发症机会,达到更好的临床控制病情的目的。

[1]沈红.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临床分析.青海医学杂志,2005,35(9):45.

[2]黄俊,卢俊.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诱因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07,9(154):27.

[3]Musaji A,Meite M,Detalle L,et al.Enhancement of autoantibody pathogenic by viral infections in mouse models of anemia and thrombocytopenia.Autoimmun Rev,2005,4(4):247-252.

[4]Rodeghiero F,Stasi R,Gernsheimer T,et al.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definitions and outcome criteria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of adults and children:report from 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Blood,2009,113(11):2386-2393.

[5]Crow A R,Lazarus A H.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and polyclonal anti-immunoglobulin in the amelioration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what do we really know.Transfus Med Rev,2008,22(2):103-116.

[6]Warrier,Bussel JB,Valdez L,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lowdose 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treatment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immune thmmbocytopenic purpura.J Pediatr Hematol Oncol.1997,19(3):197-201.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特发性紫癜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特发性腹痛一例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