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穆青的遗憾和《两张闪光的照片》背后的故事

2011-06-02张遂旺

中国记者 2011年6期
关键词:穆青红旗渠安阳

□ 张遂旺

(作者是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安阳日报》高级记者、专题新闻部主任)

1990年第7期《中国记者》一篇关于穆青回忆往事的文章,引起了《安阳日报》记者的关注,他们深入太行深山区寻找到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老英雄任羊成,并让老英雄与穆青相见。穆青对人民深深的情感,又激励老英雄重新出山。

勿忘人民

1990年,我在翻阅《中国记者》第7期时,看到一篇《他爱那万顷麦浪》的文章,其中有几段是记述穆青对往事的追忆:“1966年初,他(穆青)曾去太行山区林县红旗渠工地,有个叫任羊成的同志,整天腹部捆着绳子,让人从山顶送到悬崖中间打炮眼,除危石。他的腰部被绳子磨出了血泡,一片血肉模糊。下来后,妻子一边帮他脱衣服,一边抹眼泪。”

“穆老专程去拜访他,让他脱下衣服,看到的是腰部的一圈老茧。”

“‘文革’爆发后,文章没有写成,资料也遗失了,真可惜。我怎么也忘不了那腰部的一圈老茧。”

就是这篇文章,让我与穆老结缘。当时,看到这短短的话语,我的心颤抖了。25年过去了,是什么力量让一次普通的采访使穆老难以忘怀,而且深感内疚和不安?于是,我与同事高安宁带着“任羊成生活怎样?”“红旗渠建成后他又做了些什么?”等一串串问号走进太行山深山区,找到了修建红旗渠特等劳动模范任羊成,与他忆旧事话当年,谈当年他与穆青的交情。

1990年12月初,我与高安宁去北京办事,很想将任羊成的情况告诉穆老一声,于是我们在新华社传达室试着给穆青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穆青刚一听到“任羊成”的名字,立刻说:“快上来!快上来!”我们没想到,一个电话居然见到了久仰的新闻界老前辈、新华社社长穆青,他没有一点架子。

在聊起任羊成的过程中,他真诚地说:“记得他腰部磨出一圈老茧,我怎么也忘不了,不知那老茧还有没有?有一次,他除险时砸掉了几颗牙,不知道补上了没有?唉,材料丢失了真可惜!我对不起他,我没有完成任务,你们年轻一代记者要完成这个任务!”

□ 穆青(右)与任羊成(1991年)。

□ 穆青(左)与张遂旺(1990年)。

□ 张遂旺(左)与任羊成(2011年)。

他还嘱咐说,你们一定将任羊成的事迹写出来。我们表示怕写不好。穆老说:“只要对人民有感情,能写好。吃水不忘挖井人啊!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人民。”就是那一次,穆老在我的采访本上题写了“勿忘人民”。后来,经过多次采访,我与高安宁写出了《勿忘人民》的长篇通讯。因为按照穆老说的,带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去写,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反响极为强烈,后来获得了河南新闻奖一等奖。还记得那次见面,临分手时,穆老深情地对我说,他很想再见见任羊成,并交待,他年龄大了,你们要陪着来。没有想到,穆老对细微的事也考虑得如此周到。

1991年1月14日,带着穆老的嘱托,我与高安宁陪同任羊成去北京看望穆老。当我们跨进办公室,穆老望见老任后快步走上前来,两双大手长时间紧紧地握在一起。第二天,穆老扶着任羊成,乘上电梯,来到新华社22楼小餐厅,北京城一片灯火尽收眼底。穆青领着任羊成来到窗户前:“你看,下面马路上有多少汽车。”接着又开玩笑说:“羊成,现在我给你找条大绳,你敢下去吗?”“敢,咋能不敢!”“是啊!这22层还不到100米呢!还没有你当年修红旗渠在鹦鹉崖除险那悬崖深呢!”老任做梦也没有想到能登上北京的高楼,观赏首都的风光。

不少人更没有想到,任羊成在穆老的感染下,回山村后帮助乡里铺路架桥,腰上又系上了绳索去除危石。当地交通局干部、新闻摄影爱好者李明生看到老英雄不减当年勇,于是拍了一张任羊成身系绳索、手拿撬杠吊在半山腰除险的新闻照片。我与李明生是好朋友,他也深知我与任羊成的交情,就及时把照片寄给了我。看了照片,我当时万分激动,当下就将这张含金量极高的照片交给编辑,很快在《安阳日报》发表。有读者对我说,照片太有冲击力了,不仅抓人的眼球,更让人看到一代农民的心境,和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本色。

《两张闪光的照片》由来

自从认识后,我一直与穆青保持密切联系,他将办公室和家里的电话号码都告诉了我。我深知他常常惦记着老任,因此时常将老任的情况通报给他。作为新闻界晚辈,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当我拿到任羊成重新出山的新闻照片后,马上想到了穆老,于是又让李明生加洗了三张。随后,我把刊登任羊成下堑除险照片的《安阳日报》,还有加洗的照片及手头有关老任的一些资料寄给了穆老。

1994年1月8日,他在日记里写道:

“张遂旺今天寄来一张《安阳日报》,上面刊登了任羊成以六十五岁的高龄又系绳下堑,在悬崖峭壁之间清除危石的照片,其矫健的身影仍和三十年前修建红旗渠一样。

……

我准备写一篇文章,把他三十多年前和现在两张下堑的照片一起登出来,让群众看看,这是怎样一个共产党员!”(《穆青传》第474页)

不久,他让秘书高长富给我打来电话,深表谢意。穆老写文章,还需要一张任羊成六十年代除险的老照片,我想起红旗渠青年洞景区处的宣传栏里有一张,于是又麻烦李明生专程跑去翻拍,并很快寄给了穆老。一个月后,穆老写出了那篇脍炙人口的《两张闪光的照片》。1994年2月26日,这一长篇通讯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并配发当年任羊成凌空除险和他几十年后为山区修路又去半山腰除险的特写照片,发表在《经济参考报》头版。当年3月26日,《安阳日报》头版头条转发了该文,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我将报纸寄给穆老,他异常兴奋地说,这也算完成了他多年的一桩心愿。

1996年5月,穆青把他曾写过的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水才、任羊成等10个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汇集成书,取名《十个共产党员》正式出版。

穆青当年采访红旗渠和任羊成,写了十几本笔记,回到北京正准备写稿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笔记本被全部查封,没有写出关于任羊成的文章,这是他的遗憾、心痛和内疚。然而,穆老与任羊成的再次相见,让修渠老英雄重抖雄风,焕发青春,又加入了劈山修路的行列,老英雄的行动也感动穆老,跨越30年的两张照片,让其写出了不朽之作——《两张闪光的照片》。

不少人问:为什么穆老每篇文章都能感动人,我从《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范敬宜的一段话里找到了答案:“穆青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层里,所以他有最肥沃的养分;他的作品能代表最大多数的人,他能用最底层的事感动最高层的人。他有我们许多记者都不曾享受到的幸福。”

猜你喜欢

穆青红旗渠安阳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安阳之旅
在潮湿的雨季,邂逅温暖的你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安阳有个“花木兰”
我愿输你我这一生
我愿输你我这一生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寻根探源访安阳
用红旗渠精神教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