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地区牦牛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2011-06-01吕望海

中国兽医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寄生虫病农牧民牦牛

吕望海

(青海省共和县畜牧兽医站,青海共和813000)

1 自然概况

共和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98°54′~101°22′,北纬 35°46′~ 37°10′之间 。 全县总面积 为17 252.27 km2,其中陆地面积14 640.73 km2,占总面积的84.86%,草场面积121万公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有青海南山、日月山、鄂拉山等高山,平均海拔3 200 m。具有显著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气温日差大,光照强,四季不分明,全年日照2 670~3 036 h,平均气温 -0.7℃~ 6.3℃,无霜期48~157 d,年降水量 250~420 mm,年蒸发量1 400~2 400 mm。2009年初全县存栏牛153 062头,其中牦牛131 099头,占牛总数的85.66%。

2 调查目的

养牛业是共和县畜牧业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农牧民群众的赖以生存的传统饲养业,2009年初全县牦牛饲养量达131 099头,2008年全县牦牛出栏数达32 000余头。历年来,在家畜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中,由于只重视绵山羊内外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而忽略了牦牛外寄生虫病的危害性,致使牦牛生长速度缓慢,犊牛存活率有所降低,不仅削弱了其生产性能,而且降低了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进一步摸清共和县高寒、高海拔地区牦牛外寄生虫病感染情况,为今后有效地开展牦牛外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于2009年初开始,对共和县石乃亥乡等4个纯牧业乡镇的5 687头牦牛进行了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3 调查时间

根据牦牛外寄生虫的寄生习性与季节、气候等因素有明显关系这一特点,调查时间从2009年1月初~2010年1月底结束。其间,我们利用将近一年时间,间断性的开展了调查工作。

4 材料与方法

生物显微镜2台,放大镜4个,采集虫体标本所需的器皿、器具等必备的实验室器材若干。受检牦牛来自我县石乃亥、黑马河、倒淌河、江西沟、切吉4个牧业乡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查 5 687头,其中成年牦牛3 017头、幼年牦牛2 670头。对被检牛体表的各个部位进行详细肉眼观察和手摸,必要时按操作规程采取病料(螨病)进行镜检。

5 结果判定

5.1 在任何检查部位发现一种外寄生虫随即判定为阳性,并进行登记计数和虫体检查鉴定。

5.2 对有关调查数据用t检验的方法处理后进行差异性对比。

6 结果分析

6.1 结果 从受检的5 687头牦牛中,检出外寄生虫共7种,即:牛皮蝇蛆(H.bovis maggot)、牛颚虱(L.vituli)、牛毛虱(D.bovis)、疥螨(S.scabiei)、痒螨(P.communise)、花蠕形蚤(V.alakurt)、草原革蜱(D.nuttalli),隶属于 1门 2纲3目7科7属。从受检的5 687头牦牛中,共检出各种阳性牛4 783头(见表1),其中:成年牛1 967头、幼年牛 2 816头,各种外寄生虫的总感染率达84.10%(4 783/5 687),其中:成年牛 34.59%(1 967/5 687)、幼年牛49.52%(2 816/5 687)。

6.2 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本县牦牛外寄生虫的感染率普遍较高,特别是幼年牛的感染率普遍高于成年牛(见表2)。经t检验分析,幼年牛和成年牛感染率之间的差异性极为显著(P<0.01)。

表1 共和县牦牛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统计

7 讨论

7.1 据调查,本县大部分地区对牦牛外寄生虫病的防治仅采用涂、搽、洗等简单的原始防治方法,而且这种防治方法只限于发病后的犊牛。防治方法过于落后,虫源不能完全除绝,产犊母牛仍有外寄生虫感染,群体感染率仍然较高,很容易引起犊牛的二次感染。

表2 共和县牦牛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统计

7.2 建议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对牦牛外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严格贯彻执行畜疫防治双轨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形成县、乡、村“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进一步提高防治密度。7.3 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树立正确的防治理念,让他们初步掌握一些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和简单的防治方法,了解寄生虫病对人畜的危害性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7.4 为做好本县牦牛外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转变以往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一要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改变以往的传统防治方法,有药浴条件的地区进行药浴,无药浴条件的地区充分利用夏季剪毛、抓绒的机会,在涂、搽、洗等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用手摇式喷雾器喷洒杀虫药物,以提高防治密度和效果。二要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治工作,鉴于牦牛性野,晚上独居,除母子、周岁犊牛之外,牛群个体之间很少有体表接触,因此,在防治工作中只要对产犊母牛、当年犊牛、周岁犊牛的外寄生虫彻底防治,连续几年,就可有效控制整个牛群外寄生虫的感染率。三要做好平时的服务工作,业务部门尽量准备一些广谱、高效驱虫药物,以满足农牧民群众的所需。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农牧民牦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肉牛常见三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跟着牦牛去巡山
加州鲈寄生虫病及防控建议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