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近期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1-05-31李国权邹丽娟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放化疗宫颈癌显著性

樊 辉,李国权,姜 聪,李 杰,邹丽娟

(大连医科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 肿瘤放疗科,辽宁 大连 116027)

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位居第3位。据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统计(2008),全球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中,绝大多数在发展中国家[1]。宫颈癌目前仍占中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1位。体外放疗配合腔内放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标准治疗方式。尽管近年来放疗设备和技术不断进步,治疗效果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2],但仍远未令人满意。随着化疗的广泛运用,同步放化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更是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公认。本文回顾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放疗科2008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将采用放疗同步顺铂单药化疗与单纯放疗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并作了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Ⅱ~Ⅲ期宫颈癌患者113例,均经病理证实。患者的病理类型:鳞癌96例,腺癌17例;大体分型:菜花型62例,结节型32例,溃疡型17例。临床分期按1994年(FIGO)标准分期。其中,Ⅱ期49例、Ⅲ期64例。入组前未接受过任何抗肿瘤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妇科、彩超或CT等检查。患者年龄为34岁~75岁,中位年龄54岁。其中,单纯放疗组(放疗组)57例,同步放化组(放化组)56例。两组患者Karnofsky评分≥80分,心、肺、肝及肾功能基本正常。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放疗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瓦里安2300)6MV-X线体外放疗,先予三维适形盆腔体外放疗,1.8~2Gy/次,5次/周,DT:30 Gy/15~17次;之后改为盆腔四野(前后野中央挡铅)放疗,加量至DT:45 Gy/23~25次,同时交替行192Ir后装腔内放疗,1次/周,A点剂量4~6 Gy∕次,总量DT:36~40 Gy/7~10次,后装腔内放疗当日不行体外放疗。放疗期间配合阴道冲洗及保护肠黏膜等对症治疗。

1.2.2 化疗方法:采用顺铂(DDP) 单药方案化疗。具体用法:顺铂 30 mg静点,1次/周,共4~6次。

1.3 不良反应处理

两组患者均每周行血常规检查,观察不良反应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如WBC<2.0×109/L时,及时给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便次≥4次/d,给予止泻、保护肠黏膜等药物治疗。

1.4 疗效评价

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妇科检查、彩超或CT检查肿瘤完全消退;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50%;无效(SD):肿瘤体积缩小<50%;进展(PD):肿瘤增大或有新病灶出现;(CR+PR)为有效。

1.5 不良反应评价

采用WHO分级标准,分为0度(无反应)、Ⅰ度(轻度反应)、Ⅱ度(中度可耐受)、Ⅲ度(重度不可耐受)、Ⅳ度(有严重并发症)。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整体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患者的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较治疗刚结束时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两个评价时间点,同步化疗组的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明显好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分层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大体分型及分期3个因素进行分层后,对有效率进行比较。治疗后3个月各亚组的有效率均明显较治疗结束时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亚组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整体疗效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根据临床病理特点的有效率比较

2.3 不良反应

同步放化组与单纯放疗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肝肾损害均不明显。

同步放化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步放化组56例中51例出现骨髓抑制。其中,Ⅳ度4例,Ⅲ度8例,Ⅱ度28例,Ⅰ度11例,但经升白细胞治疗后短期内可恢复;单纯放疗组57例中35例出现骨髓抑制。其中,Ⅱ度24例,Ⅰ度11例。

同步放化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单纯放疗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步放化组中31例出现恶心呕吐,Ⅰ度17例,Ⅱ度14例,经止吐治疗后好转;单纯放疗组中14例出现恶心呕吐,均为I度。两组患者放疗中均出现以轻中度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放射性肠炎症状,给予止泻、保护肠黏膜等药物治疗后症状均能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 论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虽然增加放疗剂量可提高盆腔控制率,但晚期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并且放疗达一定剂量时局部控制率不再提高而并发症明显增加[3]。近年来强调放疗技术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放疗的疗效,但是仍需临床的长期观察[4]。多年来中晚期宫颈癌单纯放疗的疗效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其失败原因主要是肿瘤局部未控或复发,以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中晚期宫颈癌因局部肿瘤体积较大,肿瘤浸润宫颈间质面积较大,淋巴管间隙受侵,淋巴结转移率高,加之有较多乏氧细胞对放疗不敏感及血行转移,单纯放疗不能消灭照射野以外的微小的亚临床转移病灶,这些病灶成为放疗后肿瘤短期内扩散、转移和复发的根源。

随着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关于同步放化疗在宫颈癌中应用的报道越来越多。近期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同步放化疗是安全和可以耐受的治疗[5],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明显延长了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6]。本研究对确诊的1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的入组患者在一般临床情况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此基础上对于疗效进行整体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疗。虽然,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单纯放疗有所增加,但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均可纠正,患者可耐受,不影响治疗进程。本文所得到的结论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相符。对疗效的分层分析表明,放化疗对于鳞癌的疗效优于腺癌;对于结节型的疗效优于菜花型和溃疡型,其中溃疡型的疗效最差;对于Ⅱ期的疗效优于Ⅲ期。上述结果提示,病理类型、大体分型和分期是治疗疗效的预测因素。

在疗效评价上,本研究采用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3个月两个时间点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在放化疗治疗后仍进一步退缩,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均进一步增加,说明对疗效的评价应以治疗后3个月为佳。

本文仅对近期疗效做了回顾性分析,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下一步需要对患者的生存做深入分析,希冀获得更加有益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Jemal A,Bray F,Center MM,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 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2] Powell ME. Modern radiotherapy and cervical cancer[J]. Int J Gynecol Cancer,2010,20(11 Suppl 2):S49-S51.

[3] 余健,张国楠,樊英.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50例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5) :287-289.

[4] 魏丽春,石梅.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17):1387-1390.

[5] Kantardzic N.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for cervical cancer: results of five randomized trials[J]. Med Arh,2010,64(6):368-370.

[6] Rose PG,Ali S,Watkins E,et al. Long-term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concurrent single agent cisplatin, cisplatin-based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or hydroxyurea during pelvic irradiation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J Clin Oncol,2007,25(19):2804-2810.

猜你喜欢

放化疗宫颈癌显著性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肝内胆管癌行全身放化疗后缓解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