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这里是“非洲时间”
2011-05-30桂涛
桂涛
在非洲,你必须遵守“非洲时间”——和非洲人约好的时间,再加上一小时或半小时。
“不守时”在非洲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事情可以悠闲地做,“走得慢并不是到不了”。两句非洲谚语就道出了非洲人的时间观:慢的攀登者不会掉下来;拖延不碍事,只能让事情变得更好。
在许多旅游手册上,往往有这样的警告:在非洲,每件事都要花比在西方国家更长的时间,再简单的事也要预留出空闲时间。
据说,因为东非的肯尼亚人不守时,设在当地的联合国机构也受到传染,新闻发布会往往都推迟召开,等待那些按“非洲时间”出席的当地记者。
南非俚语中,“非洲时间”(African time)就是“不守时”(unpunctual)。在西非,外国人将西非国际时间(Western Africa International Time)缩写成WAIT(等待),嘲讽当地人不守时。
精确时间对于非洲人而言似乎从来没有意义。乌干达作家比特克在他的《拉维诺之歌》中描述了他出生的村子的两个季节:“雨季意味着在地里干活、播种、除草、收获。意味着天不亮就起床……旱季意味着快乐、舞蹈、打猎。”
在这里,粗线条的时间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似乎完全不需要精确到分秒。在刚果的一种语言里,明天和昨天是一个词,只能通过上下文判断是什么时候。所以,和那里的人讨论明天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是哪一天。
如今,非洲人不守时一方面是因为道路交通条件差,容易迟到;另一方面就是由于根深蒂固的观念:“There is no hurry in Africa”(在非洲,没什么是急事儿)。
在非洲,仿佛一切事儿都不着急。超市的收银员总是不急不忙,任收银台前队伍再长,还是不能耽误聊天;机票上印着8点30分前不登机机舱将关闭,可到了9点20分检票口才缓缓打开;中国人在店里买东西,为非洲人算不出简单的账目急得跳脚,他们却还是不紧不慢地冲你竖大拇指;电话里说“马上来”,这意味着恐怕你还要等几个小时……
不过,随着非洲城市的发展,在大公司、大企业中,不守时现象已经日益减少,非洲时间开始日益与世界时间接轨。在一次非盟的发布会上,我们理所当然地迟到半个小时,结果只能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尴尬地架起摄像机,拍摄尾声。
有趣的是,在下班时间上,非洲人确实很守时的。在这里,让非洲雇员加班必须给钱或是做调班的安排,没有人会把加班当做美德。非洲人往往觉得中国人勤劳得不可思议。
在肯尼亚流传着一个说法:在肯尼亚的中国工程队工地上,所有中国人都是被中国流放来非洲的囚犯。这一讹传追根溯源就是因为肯尼亚人觉得中国建筑工人没日没夜地干活,总不休息,在国内他们一定是没有自由的犯人。
仔细想想,慢下来也有慢下来的好,可以欣赏到脚步匆匆所看不到的美景。悠闲和社会交往加强了对非洲人来说很重要的群体的稳固性,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人也许真应该向非洲人学习“慢的能力”,让我们火急火燎的心态慢下来。
(沉香摘自《少年文摘》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