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文坛常青树安娜.玛丽娅.马图特
2011-05-30冯瑶
2010年11月25日,有着“西班牙语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誉的塞万提斯奖在马德里揭晓,西班牙女作家安娜·玛丽娅·马图特荣获了该奖项,她是历史上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作家。塞万提斯奖是西班牙文化部为表彰杰出的西班牙语作家而于1976年设立的,每年颁奖给在西班牙语文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作家。马图特在85岁高龄荣获该奖,这是对她勤于笔耕的肯定。
源于家庭生活的耳濡目染,马图特自幼就对文学充满热情,5岁开始动笔写作。她在1999年接受《阅读》杂志采访时说:“对文学的爱好是我家的传统。我的父亲有一间在那个年代不多见的非常大的书房,而我的母亲是其中不知疲倦的读者。对我们来说,看见大人沉浸在阅读之中是生活中很平常的画面。在家里祖父母喜欢给孩子读书,厨娘也会用恐怖故事让我们惊叫……我想或许我生来就是一个作家,就像有些人生来就是科学家或画家。”
马图特被誉为西班牙内战后最出色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多数涉及内战及战后的社会和伦理道德等问题,对因战争而深受精神创伤的人民寄予同情。她擅长在小说中糅合现代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技巧,在写实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因此被称为西班牙20世纪文坛极具特色的“声音”,成为现实主义流派中的特例。“沮丧”、“孤独”等阴郁情绪以及“邪恶”、“自私”等人性特征常常使她的作品流淌着悲观主义色调。“逃避现实的需要”、 “人与人灵魂的隔阂”、 “兄弟姐妹、爱人或朋友之间爱恨情仇等复杂情绪的交融”都是马图特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元素。这些或许与她历经磨难的童年以及后来坎坷的情感经历不无关系。
一
马图特于1925年出生在加泰罗尼亚一个保守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体弱多病。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随之而来的暴力、憎恨、死亡、凄凉、贫穷在她年幼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在早期创作中,马图特经常以儿童或青少年的视觉角度来描写内战期间以及战后的西班牙社会,基调阴郁而忧伤。新现实主义是她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特征。马图特在18岁的时候写了她的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说《小剧院》。主人公是一个会表演提线木偶的小男孩,他天真乐观与人友善,却被走私贩欺骗;他不懈地追求爱与幸福,愿望却被残酷的现实击碎。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揭示了梦想并不能使人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解脱这一主题。 这本书在11年后的1954年正式出版获得了当年的“行星文学奖”。
让马图特登上文学舞台的是她在1947年出版的小说《阿维尔一家》。小说灵感来源于《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长子与次子兄弟残杀的故事。在小说中,马图特讲述了这个大家庭中7个孩子的生活,他们彼此之间的憎恶及相互残害。作者借这些故事对比现实生活中儿童及成人世界,表达自己对人际关系以及对人生的看法。作者曾经说过她的梦想之一就是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而这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实现。因此,“人际关系中的交流障碍”是她作品中经常涉及的主题之一。这部小说让作者获得了当年西班牙纳达尔文学奖由西班牙命运出版社于1944年设立的文学奖项,是西班牙最早设立的文学奖,授予当年由出版社评选出的最佳文学作品。特别提名。马图特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开篇抒情,随着情节的发展渐渐浮现出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现实, 并通过书中孩子的眼睛,让读者看到现实与情感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马图特的作品并不带有社会批判成分,正如她在接受《阅读》杂志采访时所言:“我只是写出了我内心深处所抗议的。一个作家应该叙述令他困扰的事情,但是并不能给出解决办法,这不是他做的事。”
1952年,马图特与作家拉蒙·艾乌赫尼奥喜结连理,两年后她的儿子胡安·巴勃罗出生,成为她文学创作的新动力。她写了大量的儿童及青少年读物,这是她叙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令人遗憾的是,1963年马图特与丈夫离异。根据当时西班牙法律,她失去了对儿子的监护权,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害。在马图特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有《尤利西斯号上的偷渡客》(1965年)及《一只脚没有穿鞋》(1984年)。前者在当年获得拉萨路儿童文学奖1958年由西班牙国家图书研究院创立的儿童及青少年文学奖,设有最佳文学创作奖、最佳插图奖及最佳编辑奖等三个奖项。自1986年起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和西班牙文化教育部负责举办。。后者则是马图特在文坛沉寂了几年以后的一次厚积薄发,在当年获得西班牙国家儿童及青少年文学奖西班牙国家文学奖之一,自1978年起由国家文化部颁发。。在2010年11月出版的《月亮之门》中收集了马图特自1947年至1998年期间创作的所有短篇小说。这也是她长年在文学领域辛勤耕耘的一个见证。
二
马图特创作了许多“三部曲”小说,即一部文学作品由三篇小说组成,它们既具有共同特点又各自独立。她早期创作的三部曲《商人们》涉及西班牙内战题材,由《初忆》(1959年)、《士兵在黑夜哭泣》(1963年)和《陷阱》(1969年)三本小说组成。第一部《初忆》被称为西班牙战后新浪潮小说的主观现实主义代表作品。小说通过寄住在祖母家的小女孩马蒂亚的眼睛,观察和剖析内战期间西班牙马约卡小岛上的生活,描写天真纯洁的童心被残酷的现实世界所摧毁。小说在同年获得西班牙纳达尔文学奖。第二部《士兵在黑夜哭泣》,故事发生的场景不变,而人物发生了变化,讲述了一段和战争以及爱有关的故事。在第三部中马蒂亚以成年人的形象出现,影射了“失去理想、失去希望”的一代人。
马图特在近期完成的一个三部曲系列以神秘的中世纪为背景,第一部《守望塔》(1971年)是一本风格独特的骑士小说。主人公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童年及青少年的成长经历。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爱、恨、孤独、不安等各种情绪交织成一张令人难以逃脱的网。小说延续了马图特擅长的新现实主义风格,在现实中探索原因,却并不上升至社会批判的高度。第二部厚达一千多页的小说《被遗忘的固杜国王》从构思、写作到1996年正式出版,经历29载。作者突破沉寂十余年的创作瓶颈,在其中倾注的心血可想而知。马图特将其视为所有作品中的至爱。小说将读者带至中世纪的10世纪,讲述了在一个虚构的欧拉王朝中固杜国王四个时代的变迁。国王的母亲因爱生痛,便用魔咒令子女们忘却爱为何物。缺乏爱的王朝终于走向毁灭。小说中充满魔幻文学、骑士小说及神话故事等多种元素,以仙女、精灵、动物和骑士为主角。作者感叹人世间的生活充满无奈,因此选择用较为柔和的方式构造一个虚幻的空间。用动物或生灵来诠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借此反省心灵深处的好奇、柔情与爱等情绪需求,在人与动物间建构下一轮太平盛世的理想。”《开卷周报》,1997年。凭借这本“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巨著,马图特在这一年当选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院士,成为近300年来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女性。2009年,马图特将这本小说的第一版放入塞万提斯学院文学保险箱位于马德里塞万提斯学院地下室,用于存放西班牙文坛巨匠的著作,保险箱将在作家指定的某一个日期开启。马图特小说存放的保险箱号为1526。,她是西班牙文学史上第一位有幸能将自己的作品存入该文学保险箱的女性作家。2000年此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阿兰马诺氏》问世。马图特认为与其称之为小说,将其定义为中篇故事更为合适。故事的主人公阿兰马诺氏是仙女与凡人爱的结晶,他出生后母亲便去世了。阿兰马诺氏和他父亲的未婚妻——一个与他同龄的小女孩成了好朋友。长大后,为了帮助思乡的小女孩回到南方故土,阿兰马诺氏背叛父亲带着女孩逃亡,一路上尝尽人间冷暖。最后女孩被追兵的乱箭射死,阿兰马诺氏被处以斩首的酷刑。而他的父亲则在自责与孤独中老去。与前一部史诗般的巨著相比,第三部作品虽然篇幅短小,但毫不留情地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战争,逃亡,迫害,追寻不可能的爱,不被理解的童年等等。此书被舆论评为近几年内西班牙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之一。
三
马图特最新的一部作品是2008年出版的小说《无人居住的天堂》。故事发生背景是西班牙共和国时期,小主人公阿德莉娅娜出生在一个缺乏爱的家庭,她与现实生活中的成人世界格格不入。因此她虚构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快乐天堂并沉溺其中。在现实生活中与一个俄罗斯移民的儿子之间的友谊成为她唯一的安慰,让她感到被爱,被关怀,被理解。但是小男孩的死亡,却令她不得不重新回到幻想的世界里寻求温暖。然后阿德莉娅娜无奈地发现虚构的天堂亦无法再成为她的避难所,因为她已经长大。这是作者唯一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小说再次探讨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残酷现实:童年的孤独,现实与情感之间的距离,以幻想作为精神的慰藉。虽然小说通篇弥漫着忧伤的情绪,作者却用她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神奇美妙的“让读者从第一页就难以自拔并为它着迷的童话世界”。Biblioteca Miguel de Cervantes, Library News, december 2010 new books, 塞万提斯图书馆,2010年12月新书推荐,http:biblioteca-shanghai.cervantes.es/cn/library_chinese/news/december2010_1.htm
马图特一生获奖无数。她在荣获塞万提斯文学奖后接受采访时说:“我感谢文学,它给予我的比我对它期望的要多得多。我写作是因为这是我想做的事,我期待我的作品能被人阅读,我很庆幸实现了这个愿望。这才是我人生中所获得的最丰厚的大奖。”Entrevista de P~gina 2, 122010;2010年12月 “页码2”栏目采访。马图特已经85岁高龄,尽管她身体虚弱,却充满活力,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她透露她最近正在构思一部新的小说,并说希望这不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本。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能欣赏到这位令人尊敬的作家更多的佳作。
(冯瑶: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西班牙语专业讲师,邮编:210089)TRANSLATIONS译林外国文学大奖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