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中国令人害怕?”

2011-05-30郑若麟

新民周刊 2011年47期
关键词:令人援助法国

郑若麟(巴黎)

“为什么中国令人害怕?”这是法国一家杂志《扩展》的封面标题。应该承认,自2008年以来,已经有一段时间没看到中国再度成为如此集中的(负面)报道对象了。随着今夏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洲便瞄上拥有大量现金的中国,期盼中国能出手援助。然而正由此而始,法国媒体上又出现一股“恐华症”,出现大量反对甚至“担忧”中国援助的声音。而“为什么中国令人害怕”专刊,则是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这本经济刊物应该说相对而言是比较客观的,也较少政治偏见。但尽管如此,这家杂志也在字里行间充分显示出对“中国向欧洲提供援助”怀有很大戒心:中国的目的是什么?会造成近、中期甚至远期对欧洲的哪些损害?中国会不会由此控制欧洲?而欧洲是否会沦为中国的“仆从”?在国人看来极其荒唐的问题,在法国和欧洲却被严肃地提出来。

众所周知,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外国债主。中国是否也正在成为欧洲的债主?事实上中国已经购买了欧洲6300亿欧元的主权债务。自2008年起至2010年,按《扩展》杂志计算,中国对欧洲的投资翻了六番。此后中国进一步加速增持欧债,仅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中国就购买了640亿欧元的欧债。尽管中国投资仅占欧盟外资的2%,远远低于美、日对旧大陆的投资,但《扩展》引用一位汉学家的话认为,中国通过“香港、影子公司和逃税天堂的间接投资”,已经占欧盟外资的20%。总之,“狼”已经来了。再加上近期法国媒体频频报道中国“购买法国酒庄”、“购买希腊港口”、“购买沃尔沃、萨博和罗孚汽车”、“购买高新技术”……更令人加深了中国似乎要把整个欧洲都买下来的感觉。所谓中国令人害怕,是有“原因”的:是中国咄咄逼人的经济、文化(如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政治(对援欧提出条件)、军事(航母下海)乃至意识形态(全面加強对外宣传)、地缘战略(大规模进入非洲)的进攻态势造成的……

然而实际上“中国令人害怕”的话题在欧洲早已是老生常谈、历时长远,虽然内涵也在“与时俱进”,但形式从没有变过。从“黄祸论”到“不要唤醒睡狮”、从“中国人占领巴黎”(60年代的一部法国喜剧片,虚拟“红卫兵占领巴黎”的场景)到“中国威胁论”,中国在某些欧洲人眼中,始终是一个“令人害怕”的对象。在过去中国被欺凌、被压迫的时代,与今天中国出现超越欧洲的迹象时,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故在我看来,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为什么中国令人害怕?就是因为法国部分政治家、汉学家、经济专家、媒体人等习惯于以己度人;正如上帝用自己的形象造出了人一样,法国和西方部分媒体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勒了一幅中国人的形象:充满征服欲、专擅阴谋、以“高度集中”的权力、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试图渗透、控制并最终占领西方。并将这种中国人的负面形象通过长期的、连续不断的方式灌输给法国民众;最终结果,就是部分法国民众对中国的一举一动均本能地从负面去寻求解释;于是中国是否要向欧洲债务伸出援手,也就被理解为“中国试图借机控制欧洲”。连左翼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也情不自禁地在法国电视上公开质问,“中国援助欧洲,会是无条件的吗?”

令欧洲害怕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西方媒体自己造成的。经过长期“唱衰中国”后,相当多法国民众以为“中国崩溃”在即,时时等待着这一天到来。但没想到的是,濒临“崩溃”(法国学者雅克·阿塔利最近表示,如果欧盟各国不迅速改变政策的话,圣诞节时欧元是否还存在将是一个大问号)的却是欧洲自身;其政治家却接连在欧盟峰会、G20峰会上寻求中国的“施舍”和“恩惠”(法国媒体用语),这岂不在心理上对欧洲民众形成更大的冲击:问题那么多的中国居然还没有崩溃,还能够援助我们;那要是中国继续发展,那欧洲还有生存的空间吗?

好在西方还存在着有良知和清醒的公共知识分子。法国大作家帕特里克·贝松最近在《快报》的专栏文章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政治不正确”的话,翻译如下:“如果民主体制是有可能存在的最佳制度,那就应该是欧洲购买中国的债务,而非反之。”

猜你喜欢

令人援助法国
爱心援助
法国(三)
法国(一)
令人惊喜的均衡与成熟 B&W Formation Bar/Bass
在那个令人心跳的晚上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法国浪漫之旅(二)
令人匪夷所思的《公平竞争法》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令人惊奇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