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标记的噩梦”远未终结

2011-05-30王家曦

南风窗 2011年20期
关键词:沙林囚笼毒气

王家曦

暌违数年,继三卷本的《1Q84》之后,《地下》中文版终于得以面世。从村上春树本人的创作履历看,如此大部头、题材严肃深入的非小说类作品是绝无仅有。村上春树以一个记录者的身份,在震惊世界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发生后访问了60多名亲历者,记录并整理其证言,让这起发生在近20年前的惨剧得以完整呈现在对它熟悉又陌生的中国读者面前。

一如本书的译者、翻译家林少华在译序中所言,《地下》与《1Q84》有着不止于情节脉络的复杂联系,不仅现实中的奥姆真理教成了小说中的邪教团体,现实体制所织就的精神囚笼、无处不在而又面孔模糊的“无名之恶”及其对个人的异化,也都延伸到“有两个月亮的1Q84年”里。东京沙林毒气事件几乎与阪神大地震接踵而至,作者虽因恰巧旅居海外避过了两场在时间上几乎重叠的灾难,但以“日本人”的角度探究事实真相的兴趣却由此被激发。

面对事发后媒体将受害者经历表象化、名片化、符号化的反应,村上不无遗憾,因为他是一个致力于挖掘个体独一无二特性,并视之如珍宝的作家。他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还原事件的全貌,用他的话说,便是以“新的工具和材料”挖掘那些“长久埋藏于自身的东西”。笔者通读《地下》中62名亲历者的讲述,发现当中除了一些让人震撼的细节重新浮现之外,村上还花费了大量笔墨去陈述和探究受害者们在从现场生还之后所经历的生活的巨大变化。对于每一位受害者来说,沙林毒气事件成为一个突然降临的人生转折,很多人在毫无准备之时就要直面强加给他们的命运,比起气愤、仇恨,更多的受害者處于长久的困惑中不知所措。

而在罪恶深重的加害者们中间,村上同样观察到了困惑。“并非犯罪型人格的普普通通的人因为种种流程而犯了重罪,觉察时已经成了不知何时被剥夺性命的死囚——我设身处地地想象这种仿佛一个人留在月球背面的恐怖。”对于实施犯罪的狂信者而言,他们毫无征兆地抛开旁人艳羡的事业和家庭,毅然决然地投入麻原彰晃的教义中,为的是解脱困惑、寻求答案。以旁人的视角观之,奥姆真理教的教义所指出的答案固然不值一哂,但恰恰是这样一套村上斥之为“junk”(垃圾)的体系,经过教主麻原彰晃的加工和构建,凭空制造出一个温暖安逸的精神囚笼,让这些迷茫的人们以近乎自我催眠的手法,无保留地在自己身上复制。

村上认为,与外界渲染的有所不同,教徒们不是简单被洗脑,而是在选择接受这套junk体系之后自己寻求走进这个囚笼的,并且成为这座牢笼最坚不可摧的枷锁。村上真切地体认到这种隐藏在“日常性”中的黑暗面,因为“地上”和“地下”只有一线之隔。奥姆真理教的信徒们虽然一度居于社会金字塔的中高层,但最终因无法融入体制而被体制的“免疫系统”排斥和驱逐。无论是急于博取教主信任的主犯林泰男,还是《寻羊历险记》中希望继承“先生”遗志的黑西服秘书,都自愿殉祀这个由junk构成的体制,而陷于救赎式的自我欺骗中。

在全书最后,村上以“没有标记的噩梦”告诉读者,奥姆真理教是日本社会固有的体制性高墙和不时死灰复燃的“全共斗”(类似中国的红卫兵)精神捏合成的怪胎,且二者具有相当的共性,都是以略显荒诞的巨大暴力强加于不特定的对象作为表达其“物语”的方式。由《1984》到《地下》再到《1Q84》,这个“没有标记的噩梦”(经某种文化放大的人性阴暗面)并未终结,且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投出长长的阴影,时刻激起人们不寒而栗的沉思。

猜你喜欢

沙林囚笼毒气
《新蝙蝠侠》谁在囚笼之中
惊魂毒气战
死于车祸
毒气、侦探和笔记
走开!毒气君
写在美丽的沙林
毒气
囚笼
抛开
不知保释金降至2美元白坐5月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