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的暴力诅咒
2011-05-30储昭根
储昭根
“骚乱地区面临最严重的失业问题,最潦倒的贫困,最差的教育,以及比尼日利亚任何地区更短的寿命”,正是如此突出、可怕的贫穷,让这些人感到被疏远,所以“选举的争议只不过是深层不满的发泄口”。
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4月16日在相对平静中举行了已被几度推迟的总统大选,然而当两天后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现任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Goodluck Jonathan)以57%得票率战胜仅得31%选票的进步变革大会党候选人穆罕默德?布哈里,并且在全国36个州中的31个州(仅需24州即合格)得到超过25%的选票,符合尼宪法要求,因而在首轮即当选下届总统时,支持前军政府领导人布哈里的北方选民纷纷走上街头,通过焚烧轮胎、堵截街道、烧毁执政的人民民主党官员的住宅或选举委员会办公室,以及抢劫商铺等方式,抗议当局涉嫌选举舞弊行为。有人权组织表示,尼日利亚选后骚乱已造成至少500人丧生。
自尼日利亚12年前“拥抱民主”,关闭了军人执政的旋转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暴力和对选举的操纵仍缠绕着这个有着373个民族的石油大国。然而此次被观察家普遍承认是尼国数十年来最为公平的大选,竟也引爆了严重的骚乱,不能不说这个国家出了问题。
南北对立仅仅是表象
尼日利亚最常被提起的矛盾是南北对立,即以基督徒为主的南方和以穆斯林为主的北方之间的冲突,这也反映到1999年以来4次大选当中。前两次大选,都是南方人奥巴桑乔获胜,第三次则是北方人亚拉杜瓦。本来,遵照“总统南北轮换制”的不成文规定,这次大选也该北方人出头,然而,亚拉杜瓦总统2010年2月因病辞世,来自南方的副总统乔纳森继任总统职位,他在任期届满后没有让位于一位北方候选人来代表执政党参加今年的大选,而是说服党内大佬同意他角逐连任,这样就给反对派留下话茬,迄今主要在野党都不承认选举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南北轮换制”是执政的人民民主党出于平衡党内各派系利益而达成的阶段性共识,并不具有法律效力。自尼日利亚结束军人统治以来,人民民主党赢得了历次选举,一党独大态势明显,其在尼日利亚三大主体民族——北部信仰伊斯兰教的豪萨-富拉尼族、西南部信仰杂糅的约鲁巴族和东南部信奉基督教的伊博族中都具有较大影响。此次抗议选举舞弊的布哈里的支持者,即便在其占据优势的北方穆斯林地区也不是绝对多数。用南北对立来理解尼国政争的根源,其实是一种过于简易的办法,很容易掩盖真正的国家治理矛盾。
地域差别之外,信仰不同也会对大选投票产生一定影响。从宗教上看,尼日利亚大体上一半信仰伊斯兰教,一半略少信仰基督教,还有少数信仰原始宗教。尼日利亚北部12个州尽管仍在世俗政府控制之下,但各地均有伊斯兰法存在。因此,在尼国为数不多的几次总统选举中,最初几次的投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宗教的分野,即穆斯林、基督徒大体支持属于自己宗教信仰的候选人,尼地方政权亦呈教派割据格局,但随着民主的深化和经济议题的突出,这种按宗教信仰投票的模式已逐渐淡化,执政党名义上也努力争取各宗教信徒的支持,这是尼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积极方面。尼警察总监发言人近日表示,发生在尼北部地区的骚乱与民族、宗教问题无关,完全是一些对选举结果不满的人故意制造的事端。姑且听之。
对自身优势的寻求
从历史上看,尼日利亚从未实现过政治上的统一。殖民入侵前,这些部族曾在各自地区建立过王国,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英国殖民者在尼日利亚推行一套所谓的间接统治,将三大民族、三大地区分而治之,各地区的经济并不与邻近地区关联,而是直接成为英国的原料输出地,这样原先就存在的地区与民族间矛盾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因经济利益分歧而加深。
在尼日利亚南部,约鲁巴族和伊博族都不同程度接受了基督教,其中伊博族受影响最大,其所辖地区发展最快。伊博人对于西方文化和教育也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态度,因此被英国人认为是“合作的民族”,大批伊博人被提拔到公务员和军官岗位上;而约鲁巴族则依靠所在区域内的拉各斯港,取得了商界的主导地位。可是,独立后首次民主选举中,投票前夕才匆忙宣布自治的豪萨族却倚仗人口优势在投票中胜出,由该族领袖巴勒瓦担任联邦总理。对此,伊博族认为,他们经济最发达,受教育程度最深,在独立运动中表现积极,贡献也最大——为没有当上总理愤愤不平。但豪萨族、约鲁巴族却认为,独立后不论政府、军队都充斥着伊博族的各级官员,加上伊博人在殖民时代已占了很多便宜,如今独立了,权力理应重新分配。
上世纪60年代初,在伊博人控制的东区发现大油田的消息使得族群和地区矛盾雪上加霜:伊博人援引宪法,不希望石油开发的收益被其他民族和地区均沾;另两个民族却认定既然是一个国家,资源理当属于全体国民。于是以三大部族为背景的三大政党各自垄断本地区的政治,三足鼎立,相互对垒。他们把夺取国家政权作为最高目标,并为此进行着殊死战斗。
部分以精英自诩的伊博族人日益感到,人口不占优势的他们仅凭议会和选票,是难以让国家按照他们的方略来发展的,他们中的激进分子产生了用非常手段实现目标的想法。1966年2月,一群伊博族少壮军官把这种想法付诸行动:他们发动了“二月政变”,暗杀了巴勒瓦总理。随后伊龙西准将窃取了革命果实,成为尼日利亚第一届军政府领导人。本已在政界、军界职位上占尽便宜的伊博族人利用这次机会大肆排斥甚至杀害异己,从而使原本紧张的族际、区际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引起了尼部队中人数占绝对优势的豪萨士兵的反弹——第二轮“七月政变”爆发。豪萨士兵政变成功,但他们无力阻止杀戮、焚掠等无法无天的行为,特别是民族间的相互清洗。族际矛盾日趋白热化,以致伊博人1967年5月30日宣布脱离尼日利亚联邦,成立独立的“比夫拉共和国”。此后便是惨绝人寰的3年内战——多达100万,也可能高达300万人,要么死于战争,要么因尼政府的封锁而饿死,而且他们主要是儿童!
惨痛与沉重的代价并没能关闭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尼日利亚从1960年10月独立后组建首届民选政府,到1999年5月再次还政于民的近40年中,先后建立了8个军政权,军人执政近30年,政权更迭不下10次(当中有过奥巴桑乔还政于民的举动)。这些军政权,往往打着维护国家统一、稳定,要求反腐、均富的招牌,却干着为本集团牟取私利的勾当。
再回到今年大选看,古德勒克?乔纳森是生物学博士,出身三角洲地区的伊贾族,所代表的是精英阶层,而以坚定反腐著称的前军事统治者穆罕默德?布哈里则获得草根的坚定支持。就这点而言,此次大选仍是精英与草根的对决,体现了各自对自身某种优势地位的寻求。
资源的诅咒
在民主体制下,本应就如何分配天然资源展开正常、合理的博弈,但因军人独裁或对选举的人为操纵,尼日利亚丰富的天然资源竟变成对自己的“诅咒”。而巨大的贫富鸿沟已导致武装团体在石油资源丰富的南部三角洲以及伊斯兰激进派别在干旱的尼北部地区的兴起。尼日利亚国土面积不算大(约等于法国加意大利),却都适于居住。因人力(总人口1.6亿)和自然资源充沛、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尼日利亚被称为“非洲的巨人”、“黑钻石之国”。目前,尼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30余种,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石灰石、大理石、铁矿和锌矿以及锡、铌、钽、铀等。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358亿桶,天然气储量约187.5万亿立方英尺,高品位铁矿石约30亿吨,优质煤矿27.5亿吨,天然沥青420亿吨。尼石油储量居非洲第一位、世界第九位,天然气资源居世界第五位。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同时也是欧佩克成员国之一。但统计数字显示,自1990年以来,生活贫困的尼日利亚人的比例从49%提高到77%。80%的尼日利亚人在一天2美元或更低的消费水准下生活。公众教育和卫生系统均以失败告终,每天停电是日常不争的事实。尼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原油出口,而政府支出消耗了80%的原油出口收入。更主要的是,军方及文职领导对石油资源的侵吞,使得石油的赢利并未能推动尼日利亚其他产业的发展,造成尼日利亚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不足、政府效力低下、百姓守着金饭碗却没饭吃。
在尼南部尼日尔河三角洲产油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是外国公司和联邦政府挣大钱,另一方面是产油区贫困落后、环境恶化、日益被边缘化。于是,当地数以万计的穷人不断凿开油管,盗出原油或成品油,然后转手卖到黑市,以此谋生养家。每年数以千计的盗油者或被射杀,或葬身于油管爆炸的火海中。一些少数民族青年武装组织甚至得到族内长者支持,常常破坏石油设施,劫持外国石油公司员工,甚至谋求民族分离,对跨国石油公司和尼联邦政府构成了持续性的威胁。利益分配不均所诱发的动荡,已成为尼政府一大难题。
缺乏石油资源和港口的尼北部地区,情况更糟糕。著名的报纸Next社评指出,此次选举适逢尼国北部地区干旱,当地的骚乱也是居民对经济绝望所致:“骚乱地区面临最严重的失业问题,最潦倒的贫困,最差的教育,以及比尼日利亚任何地区更短的寿命”,正是如此突出、可怕的贫穷,让这些人感到被疏远,所以“选举的争议只不过是深层不满的发泄口”。
腐败浸透体制
尼日利亚表面上还是挺光鲜的:非洲第一大产油国、非洲第二大经济体、“新钻11国”(NEXT-11)成员,过去几年经济增长也达到6%~7%高水平,同时尼日利亚还是联合国维和的积极参与者。但同样出名的是其腐败与混乱,以至于其他非洲人提到尼日利亚都会皱眉头。尼日利亚对世界的“贡献”还有毒品走私犯、电子邮件诈骗犯、富二代“裤裆炸弹客”等等。
无处不在的腐败不仅是尼国家发展中的一个痼疾,还是其几乎所有问题、矛盾的总根源。1966年伊博族少壮军官们发动“二月政变”的理由是政府腐败;1983年12月31日,布哈里再次以腐败和金钱政治为由,推翻民选国家元首,自任元首。而布哈里1985年以调查国防部“黑金”案打击对手,引起部分军官恐慌,不久即被易卜拉欣?巴班吉达8月27日政变推翻。1999年奥巴桑乔上台时曾立下豪言壮语,下决心整治政府腐败,还人权于人民。他出台《反腐败法》,成立专门反腐机构“经济和金融犯罪委员会”、尼日利亚金融情报处;解除多名高官职务;在执政党人民民主党内部开展反腐败。但由于政府腐败积重难返,官商勾结成风,举措很难得到执行,改革成效都不大,而有组织有规模的地区动乱却日益增强。
亚拉杜瓦2007年4月接任总统后表示对腐败零容忍。他是尼日利亚历史上第一位公布个人财产的领导人。在其带动下,副总统乔纳森及各州州长也都公布了个人财产。同时,亚拉杜瓦也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一些涉嫌贪腐的前州长被捕,包括卫生部长、国务部长等一批高官受到查处。但他所承诺的政治领域改革及惩治腐败缺少实际举措,效果不彰,在各领域的施政非常缓慢,因此背上了“慢爸爸”(Baba-go-slow)的绰号;由于他过分强调法治和法定程序,还被反对派讥讽为是在替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现总统乔纳森在竞选连任时同样高调承诺反腐败,而且保证不会干涉反腐机构的工作,但据美国《外交》杂志来源可靠的消息披露:在此次大选前的党内初选中,乔纳森支付了党代表每人7000美元,而他的党内对手只提供了5000美元“费用”,从而乔纳森最终代表人民民主党出线并赢得了此次大选!
正因为如此,在尼日利亚,任何一届政府、每位领导人都发誓惩治腐败,但该国的“腐败循环”似乎要永远进行下去。根据尼日利亚1999年宪法的有关规定,部分政府高官在职期间享有免于民事和刑事起诉的豁免权,这为贪官利用职权谋求私利大开方便之门。而《公务保密法》使得独立发布政府数据为非法,对政府的监督就处于黑暗之中。同样,法院难以排除偏见和腐败的嫌疑,以往有关选举的法律诉讼,从未有一个选举舞弊的裁决结果。由此衍生出更为黑暗、古老但却很流行的政治教父主义(godfatherism):允许少数相对富裕的人——多是文化素质较低、“半拉子”的暴徒——赞助他们所推选的候选人,并将其安排到所需的政治职位上为他们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惜贿赂、威胁,甚至杀害任何反对者。
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06年之前的30年里,有3000亿美元从尼日利亚消失,而据尼国“经济和金融犯罪委员会(EFCC)”的数字:从1960至2006年,该数字是3800亿美元。在尼日利亚,腐败不只是污染了体制,而是体制本身。也因此,无论尼日利亚的军人还是平民,抑或其统治者,都很难在这一体制下独善其身。更何况,维持腐败所得的非法利益只能靠暴力,这就是说,在此一既得利益格局未被打破前,尼日利亚将难以摆脱暴力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