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货币政策 更要反思制度

2011-05-30顾海兵

南风窗 2011年20期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备案货币政策

顾海兵

近期,针对现实经济中的老问题与新问题,比如通货膨胀、房价依旧高位、民间利率升高、信贷增速过高、结构调整升级更加困难、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小、炒作盛行等,各种反思纷呈。《南风窗》上期的封面策划发了一组文章,其中王小广先生认为重要原因是货币政策过度宽松,陈和午先生认为要改善中美两国原有模式的弊端,记者张墨宁综述学者意见认为要变动政府边界。笔者以为,对结果对现象的直接反思有必要,但就事论事是不能治本的。目前,我们更应该反思深思的是决定这些结果背后的制度性原因。如果制度没有问题,就没必要对结果争论,正如总统大选制度与操作没问题,就不要对被选上者指手画脚。这里,只就货币政策做些讨论。

货币问题来自于货币政策,这是逻辑。而进一步的逻辑是:货币政策来自于货币制度或货币政策制定程序。一般,比较重视前一个逻辑。如果货币制度没什么问题,这种重视是自然的。但问题是,中国是个转型远没有完成、制度远没有成熟的国家,因此,现实中的货币问题表面上是源于政策,实际上是根于制度。这里只指出一点,那就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存在天然的重大缺陷。还是先看看有关制度的设计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工作程序,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不言而喻,这样的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不独立的。政府是既执行规则又制定规则,人大本应制定规则却被“备案”了。如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委员会怎可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再加上一个季度才开一次会,这样的货币政策委员会怎可能成为第三方独立机构?怎可能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没有独立,何來自立、自主、自责?由此,追逐大量的外汇储备、放出大量的人民币于国内、到国外送订单去解决他国内需之不足是必然的。怎么办?当然是彻底改革货币政策委员会。怎么改?当然是借鉴国外的经验。这里就不论了,也不必论了。

猜你喜欢

中国人民银行备案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备案建材事中事后监管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我省高校新增备案和审批本科专业名单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保健食品或可探索“审批+备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