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族财富,如何传承?

2011-05-30田磊

南风窗 2011年11期
关键词:宗庆后洛克菲勒富豪

田磊

中国的富豪们如何做慈善,越来越受人瞩目,不仅普通公众津津乐道,就连那些全球顶级富豪们也频频关注。继去年的“巴比晚宴”之后,5月11日,美国最负盛名的洛克菲勒家族当代掌门人佩姬·洛克菲勒带着20多个全球顶级富豪家族成员也来中国了,他们希望会会中国的富豪,话题仍旧是慈善。

当初高调拒绝巴比晚宴的“中国首富”宗庆后,这一次倒表现出不少热情,带着女儿高调出席了中国基金会中心网承办的家族慈善基金交流会。他还当场宣布,会成立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用以支持中国科技发展。

与洛克菲勒这样的财富家族相比,中国的富豪们无论是财富总量还是底蕴,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向下一代的传承也已经是个迫在眉睫的事务。对于全世界的有钱人来说,洛克菲勒家族打理财富的方式都是让人羡慕的。他们掌管巨额财富,影响公共事务决策,关心人类命运,处处受人尊敬,家族后裔历近百年而不衰,至今仍旧过着名利双收的生活。

错位的交流

5月11日上午,在北京东城区一个胡同会所里,佩姬·洛克菲勒的到来吸引了很多人关注,大家都很好奇,当代的洛克菲勒家族是怎样一种面貌?在过往的历史中,这个传奇般的家族像一个极大的矛盾混合体,一面是巧取豪夺的大财团、贪婪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则是最伟大的慈善家,他们乐善好施,建立了最庞大的慈善机构,在医疗、教育、科学等领域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

不过,佩姬的演讲多少让人有些失望,跟巴菲特、比尔·盖茨这样的顶级富豪们一样,他们津津乐道于对人类的责任等等这些在多数中国人听来虚无缥缈的话题。主办方特地安排了一个论坛,佩姬和宗庆后同台对话,但是,二者的交流一点也不顺畅。66岁的宗庆后和62岁的佩姬坐在一起,前者像一个充满着创富热情的少年,后者则更像一个无欲无求的老者。

在宗庆后这样的第一代中国富豪身上,仍旧充满着生机勃勃的草莽气息,他们极大的热情仍然用于拓展自己的财富,“我现在思考的最大问题还是怎样将娃哈哈做成百年老店,基业长青,而不是什么家族基金会。”宗庆后直言不讳,在现阶段的中国,将企业做好,为社会创造价值,才是最大的公益,财富应该掌握在创造财富的人手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现在做慈善,也主要是帮助那些丧失创造财富能力的人,让他们重新获得创造财富的能力。

而佩姬这样的富豪家族第四代,已经变得像个财富观的传教士,优雅地谈论那些事关人类命运和自我修行的话题,他们热衷于构建全球范围内的政商关系,分享财富观,拓展家族影响力。

2001年,佩姬就创立了一个由25国 76 个主流政商家族组成的全球家族公益协会,时常将全世界最富有的“一小撮人”召集一堂,探讨关于慈善、教育、艺术这些和商业无关的话题。“我们必须要考虑,这个世界最需要改变的是什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佩姬也说,这就要求我们去听从不同地区富人们的声音和兴趣,这样,也许会有利于弄清楚,我们的钱应该投入去做什么事?

很显然, 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中国第一代富豪家族与传承了近百年的美国富豪家族,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交集。在被问及是否有兴趣加入那些圈子时,宗庆后就说,“我可没想过要加入他们的圈子,去关心全世界的事情,中国自己的事情还做不完呢,不过,交流交流没问题,一起在中国合作做点事也可以。”

家族的荣耀

不过,在基金会中心网理事长徐永光看来,对于中国富人而言,家族基金会无疑也会是家族财富传承最好的归宿。“在国外的考察,我们发现,家族基金会成了维系家族后代兴盛的重要工具,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金会,让那些富人的后代产生了更多责任感和对家族事务的兴趣。”徐永光说,另一方面,家族基金会比公司基金会更加纯粹,和市场完全脱钩,没有其他的压力,维护家族荣誉,继承家族的光荣与梦想,也就成了最重要的目标,激励着家族的一代又一代人去为之奋斗。

在传统意义上,很多人都认为,较之于东方文明而言,西方文明的价值体系中,家族观念淡薄,所以他们会更容易把大量财富捐献出去,而不是留给子孙后代。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而且很可能是相反的,对于血缘和家族的偏执认同,似乎是人类的天性,并没有东西方之分。

在洛克菲勒家族的回忆录中,老洛克菲勒唯一的儿子小约翰·洛克菲勒就说自己“一生都挣扎着要配得上自己的名字和继承的遗产”,为了这个问题,早在30岁出头的时候,他就饱尝“精神崩溃”的折磨,得了严重的抑郁症。

一直到今天,洛克菲勒的后裔中,很多人选择了抛弃这个名字和它所拥有的遗产,正是因为再也无法忍受这个姓氏带来的压迫。即使是作为正统继承人的佩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称,“很多时候,洛克菲勒这个头衔都会让我感到尴尬,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还是慢慢克服了它,用它至少可以去帮助更多人。”这些都从另一个侧面印证着,家族和血缘的观念,在东西方文明中并没有区别。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份对家族荣耀的维护维系了慈善的传统。佩姬说:“我们的慈善传统很大程度上源于两个自我利益:第一是帮助别人之后的愉悦,那种自我感觉非常好;第二则是地球的问题很多,并且在持续恶化,如果我们不去努力改善它,最终自己的子孙也会受损。”

但是,慈善事业与家族利益的现实平衡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约翰·洛克菲勒在接替父亲成为家族掌门人后,就发现自己要想在石油生意和慈善事业这两种祖传家业之间找到心理平衡非常困难,因此他经常经受着神经失常的煎熬和折磨。小约翰·洛克菲勒曾经描述说,他在做生意的时候感觉就像参加一场和自己良心进行比赛的赛跑。

一直到今天,这样的困境仍然无法解脱,比如,洛克菲勒基金会投入巨资在非洲、印度等地掀起的农业领域绿色革命一直饱受诟病,被认为是将水坝和化工厂引入那些贫穷的国家,为其石油利益谋利,却破坏了生态;他们支持的转基因作物,也招致了环保主义者巨大的批评。

对于这些批评,佩姬则说:“我们一直都在认真地听取批评,并去思考它正确与否,最终的判断,早已不是洛克菲勒家族自己人来做出,而是要交给专家们去完成。洛克菲勒家族确实有科技至上的倾向,但与比尔·盖茨他们相比,我们显然更关注科技之外的东西,更努力地解决人文领域的事情。”

这样的问题,同样困扰着起步阶段的中国富豪们,家族私利与社会公益之间的平衡,也会是未来中国富人们从事慈善事业时永恒的困境。而公众对于富人们慈善动机是否纯粹的怀疑,也应当永远被鼓励,而不该被视为公益环境恶劣的因素之一。

基金会的价值

对于洛克菲勒这样的家族,他同时代的人,咒骂远远多于褒扬,人们只看到他们贪婪狡诈、唯利是图,尽管在那个时代,他们就开始为改造人类的命运做着许多有益的事情,比如资助医学研究,生物农业试验等等。但到了今天,洛克菲勒家族财富的原罪,似乎被洗清了,他们那些发家史中不堪的一面已经被人们遗忘了,记住的就只有他们的功德,尽管他们依旧掌管着美国的石油、金融、铁路、航空等产业命脉,在生意场上,他们仍唯利是图。

这一切,家族基金会起着重大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富人的形象,甚至为他们赢得了不少褒扬,在美国的家族史上,也确实留下过不少广为传颂的名言,比如卡耐基就说过:拥巨资而死者,死于耻辱。他在生前散尽了家财,而不是留给子孙后代。不过,翻检美国富豪家族史,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富人仍然都会选择把财富传给子孙后代,他们的后代中,同样纨绔子弟比比皆是,即使在洛克菲勒这样的家族中,挥金如土、荒诞不经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是,百余年的财富之路,他们已经建立起一个维护家族地位的成熟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家族基金会是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降低纨绔子弟产生的几率,剔除他们对家族声誉的危害,更能有效地将家族的财富转化为现实的权力。这种基于财富的权力甚至远远超过一届美国政府,持久地对公共事务产生影响,并总能使家族事业从中合法谋利。

佩姬还介绍说,在家族众多的基金会中,甚至有专门的基金会用于教育17至40岁的家族成员如何理解和做慈善,因为这是洛克菲勒家族最可依赖的遗产之一。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富豪家族而言,洛克菲勒漫长的家族史中,有着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比如,他们的慈善事业起步于取得商业辉煌的早期阶段,而不是富可敌国的时候,而且,从一开始,他们的家族基金会就确立了远大目标,资助的事务都是经过深刻考量的结果。在医学领域,他们在美国和中国建立的医学院一直到今天都是各自国家最好的医科大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他们早期资助的课题多是涉及研究怎样改变过于残酷的资本家对工人压榨的状况之类,为自己身处的国家度过制度危机,贡献了大量的知识资源。正是这些远大的目标和专一的投入,让家族基金会的传统得以建立,而正是这些传统造就了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这一代中国富人毫无疑问是幸运的,如何走出富不过三代的困境,不仅有传统的智慧可资借鉴,更有西方社会百余年来基于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环境下,所摸索出的一条成熟的路径。只要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不被打断,他们中的优秀者,当有机会打造出真正的百年家族。

猜你喜欢

宗庆后洛克菲勒富豪
他们说的都是谣传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矿泉水瓶的秘密
洛克菲勒家族的传承秘密
逝世者 戴维?洛克菲勒
宗庆后
新晋富豪
“爱省钱”的超级富豪们
宗庆后:员工是价值的源泉
洛克菲勒摔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