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当个有钱的普通人
2011-05-30李雁程吴永强
李雁程 吴永强
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已死亡的亿万富翁;这也是一次沉重的调查——他们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寿终正寝。从2003年1月22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海仓被昔日的发小儿用猎枪杀死在自己的办公室开始,到2011年6月28日,知名运动品牌德尔惠公司董事长丁明亮死于癌症。从公开的报道看,8年多时间里,72位亿万富豪因各种原因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些贴在死亡上的标签
疾病=过劳?
19人死于疾病,平均年龄:48岁
数据显示,72名亿万富豪中,有19人死于疾病,占到26%,也是亿万富翁的第一杀手。
而在这19人中,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多,9人死于相关疾病。另一个就是癌症,统计显示,7人死于此类疾病。剩下的人则因其他疾病猝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因病去世的富豪中,有些人甚至是30多岁就英年早逝。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亿万富豪病逝的年纪明显偏小。”健康学家丁春生说,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了人类健康的4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良好心态”,但富豪能够做到这4点的应该说不多。
许多富豪是靠勤奋发家,但这个习惯也导致他们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工作和与工作有关的应酬上,休息与锻炼不够,长时间焦虑、紧张,都加速了他们的积劳成疾。
厌世=失败?
17人自杀,平均年龄:50岁
72人中,17人是主动离开了这个世界,虽然方式各有不同,但决心却是一样的强烈。
17名自杀富豪中,有为数不多的几人是因精神抑郁。更多的富豪,则是因为经营中出现重大问题,或资金链断裂后不堪重负,绝望自杀。
“事实上,一些富豪的逆商(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往往超出常人,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很孤独,这样就导致在压力和挫折面前,他们不会像常人那样寻求心理帮助,而采取了独自承受,一旦超过极限就会走向极端。”资深心理咨询专家张振环说,这正是所谓的“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遇害=竞争?
15人死于他杀,平均年龄:44岁
统计中,有15名富豪死于他杀,占被统计人数的20.8%。而每一个被杀害的富豪背后,都有一个血腥的故事。
无论凶手是朋友、生意伙伴还是竞争对手,他们共同的目的就是一个字——钱。人为财死的背后,折射出贫富差距过大的隐患。
伏法=堕落?
14人被处以极刑,平均年龄:42岁
14名亿万富豪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他们因为触犯法律,而最终被处以极刑。
第一种是因涉黑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次,有5人因为非法集资、诈骗等行为获罪。东窗事发时,曾给这些人带来巨大光环的钱财,却成了生命中不堪承受的重负。钱越多,刑越重,人生的讽刺意味尽在其中。第三种显然更为低劣。一些富豪在解决纠纷时,放弃法律手段而采取极端措施买凶杀人。最后一种被执行死刑的富翁,则是因为有钱后放纵自己。
意外=……
7人死因定性为意外,平均年龄:50岁
在72名亿万富豪中,有7名亿万富豪的死因,被官方定性为意外。
尽管被定性为意外,但个别富豪的死因却有很多传闻。真实性有多高,恐怕只有天晓得。
一代人的灵魂救赎
这个调查,沉重得难以言说。随着对每个人死亡背后故事的深入了解,你会发现这个群体比普通人要脆弱得多,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欲望,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当然,我们应该承认,即使有这么多形形色色的死亡,也不能表明拥有亿万财富是多么危险。但有一点却能确定,不管你有多少钱,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是买不到的。所以,富豪们如何在心理上将自己调节到“普通人”级别,是个课题。
近日,区别于电影《非诚勿扰2》的真人版“集体追悼会”事件受到网络热炒。
史玉柱在微博上表示:“刘永好、马云、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和我,在重庆集体研究决定: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我希望这是一代人在灵魂深处进行自我救赎,更希望这是他们在给自己肩上施加历史责任。不管悼词里说什么,有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反思和进步。”
在美国,每16个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欧洲,每2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日本,每3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而在中国,每200人中还找不到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企业家的精神,是怎样一个“坐标点”?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欧美从信用混乱,迈向成熟发达的现代商业,得益于一种商人的“新教伦理”,即一种独特的商业精神:商人以增加自己的资本为职业责任,而且注重依靠勤俭和诚信的职业伦理。
这是一种宗教式的感情——把获利仅仅作为一种职业,而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对这种职业有伦理义务。“裸捐”的比尔·盖茨认为,企业家只是穷人的信托人和上帝在人间的“财富管家”,积累财富不是为了一己,而要还给社会。
中国富豪们,也许可以在盖茨的话里找到多年来命运飘摇的出发点,以及归宿。
(据《新文化报》《齐鲁周刊》
相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