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我们的注意力
2011-05-30Elaine
Elaine
减损你工作效率的干扰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断裂式思维和分散注意力只会浪费时间和金钱。纽约一个信息技术研究公司调查了1000人,发现他们因受干扰而被耗掉的时间占到全部工作时间的28%。
研究人员将干扰因素按顺序排列,前5位是:同事顺便访问、从办公桌前被叫走、来了新邮件、切换到计算机的另一个任务上、电话呼叫等。他们还详细追踪了36名员工,记录他们是如何打发每一分钟的。
研究者发现,如果没有任何干扰,这些员工发邮件平均要花11分钟。然而电话铃响和有人走过来都会分散注意力。一旦他们被打断,再继续原工作,平均要花25分钟。
最终,该公司发表了题为《不专心的代价》的报告:按知识工人平均每小时薪酬21美元计算,全美国一年将为此耗掉588亿美元。
“如果我们想成功地控制工作和生活,就需要具有足够的专注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特瑞斯曼教授指出,“不专注时,人们只能对事物的个别特征进行初步加工;而在专注的情况下,则能精细加工,并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只有在专注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成功地完成手上的任务。”
注意力涣散制造更多焦虑
美国马萨诸塞州萨德伯里大学的爱德华·豪威尔博士是注意力方面的专家。他注意到,习惯同时做多件事情的人,很容易注意力涣散,并陷入不可自拔的焦虑之中。而过去10年中,有这类问题的人数竟增长了10倍。
信息社会,我们每天都不得不面对大量信息处理的压力。当各种信息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我们跟任务竞赛而又不能区分优先次序时,注意力缺陷就会出现。我们不仅集中不了注意力,反而冲动、着急上火,还会感到内疚,觉得自己不行。
爱德华·豪威尔说:“这时候,人们往往想应该睡得更少点儿,工作更努力些,留在办公室更晚些,而这样一来,大脑的情况只会更糟糕。”
而一些世界上最具创造力和最有效率的人,却拒绝让他们的大脑承受过多的信息洪流。美国最有名的金融顾问苏沙·奥马说:“我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好它后,我再做别的。”
如何做到专注
设立意识隔离带
与成人相比,儿童是过滤不良信息的“高手”——他们只对感兴趣的事物全神贯注,而对不需要的信息,能做到“充耳不闻”。
因此,提高专注力的关键,就是阻断多余的信息。我们必须对信息有所挑选,并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如果一天之中有10件事都是你想做的,但实际上只有精力顾及一半,那么就对余下的几件“视而不见”吧。不要想不能做的遗憾,而只去想必做的事对你更重要。
把握专注力高峰
“黄金时间做黄金事”是时间管理的重要原则。所谓黄金时间就是人体能量的高峰期。虽有个体差异,但总的来说,能量高峰时个体的反应力、注意力、思维敏捷性都处于相对的最佳状态。把要处理的事务按轻重缓急排序,最重要的事放在“专注力高峰”的时间来做,就更容易提高效率。
因此,首先可以看看你的“黄金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人是早晨,也有人是晚上。将专注力的高峰用于“重要事务”,而非疲于应对,这样能提高专注效果。
了解弱点,自我节制
专注力分散的原因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容易对各类新鲜信息产生好奇,经常网上潜水,QQ聊天;同事打扰时不知如何拒绝;无法从厌倦和焦虑的情绪中抽离……
认真找到自己最突出的弱点,才能实施具体的对策。如果你总是工作的同时浏览各种网页,频繁检查邮件,那么可以尝试处理重要文件时,关掉网络。
如果你的自控能力较差,可以尝试外部提醒的方式,比如在电脑前或办公桌醒目位置,贴张字条“不要聊天”。
另外,如果注意力分散、做事拖延的原因是情绪问题,比如目标难以完成有压力、任务不合理、对上司不满等,就要先克服情绪问题。可以利用积极想象法:想象任务完成的各个环节,越具体越好,乃至最后成功。这种任务的“可视化处理”会帮助你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脱离情绪的干扰。
学会暂停
有时候,即使我们愿望良好,也无论如何不能将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时就要学会暂时放弃。也许适当的运动是不错的选择——爬楼梯,户外行走等。许多白领选择工间健身也是这个道理。通常来说,运动会帮助你放松情绪,补充脑部供氧,从而提升专注力。
多种活动培养专注力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提出,游戏本身就是培养专注力和聚焦思维的最好的方式。比尔·盖茨小时候,父母工作之余总是尽可能地与孩子们待在一起,不断进行各种游戏。从棋类到拼图比赛,几乎玩遍所有的益智游戏,玩的同时,鼓励孩子努力思考。后来他痴迷上了计算机,但即使成为微软总裁,他也依然喜欢各种益智游戏,“这是专注力的来源,成功的来源。”盖茨说。
(摘自《心理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