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镇上的大学

2011-05-30方可成

37°女人 2011年11期
关键词:刘瑜青石小镇

方可成

2011年7月1日,在湖北省的一个小镇,立人大学开学了。这是一所纯粹的民办学校——或者应该说这更像一个夏令营,因为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大学。这所学校没有校长,没有管理团队,没有充裕的资金,但它拥有一批中国最优秀的老师,并将大学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小镇上有了大学

青石小镇有大学了!2011年5月底,这个消息开始在网上流传。小镇蜗居在湖北省东南腹地,人口不超过7万,此前的最高学府是初中。但这所名为“立人”的大学发出招生简章后,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列出了一批堪称豪华的师资阵容:

刘瑜——清华大学副教授、《民主的细节》的作者,讲授美国的民主;

秋风——著名的宪政学者,开了两门课:传统文化与宪政转型、美国的宪政;

熊培云——南开大学副教授、《重新发现社会》的作者,讲授近代思想文化史;

“安猪”——公益组织“多背一公斤”的创始人,教大家“如何改变世界”……

拥有豪华师资的同时,立人大学的办学条件却差得可怜。它没有自己的校舍,只能借用小镇初中的宿舍和教室。没有校长,没有固定的管理团队,资金基本依靠公开的小额募捐。

而且,立人大学的第一期只有15天,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员不到80位,再加上前来帮忙的志愿者,也不过百余人。但这所“民办学校”却有着高远的理想:让刚刚高中毕业和进大学不久的学生感受真正的大学教育,以自由、开放的方式,探索民间高等教育的可能。

事实证明,立人大学的精彩远超想象。作为立大的特邀嘉宾,我于6月底启程前往青石。在那里,我给学生们讲授了“媒介素养”课程,但更多的时间里,我和这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开读书会、吟诵诗歌、排演戏剧、仰望星空、饮酒畅聊,共同参与创办一所理想中的“大学”。

“你的祖国是?A. 中国;B. 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天是7月1日,立人大学开学第一天。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张健讲授“国家:起源与组织”,他上来就给学生们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大部分人都选择了A。“这道题目的意义并不在于确定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大家思考国家的定义和起源——如果选择了B,那么你曾祖父的祖国又是哪个呢?”张健解释说。学生们七嘴八舌地提问,我坐在台下听课,感受到一种青春的气息在升腾。这种气息中有叛逆,有困惑,也有理想主义的味道。

同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校友的张健和刘瑜还进行了一次对谈,讲述了各自的学思历程。“我的学思历程从一片空白,到随波逐流,到头重脚轻,走了很多弯路。”刘瑜说。和许多同时代的人一样,她也在年轻时中了很多“毒”,以为“农民起义就都是可歌可泣的,北洋军阀时代就是民不聊生,西方议会都是互相攻讦,资产阶级都披着温情脉脉的面纱”。后来,她又随大流读萨特、尼采,因为“那时读布迪厄、福柯就等于现在手里拿着一部iPhone4”。到最后她才发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体验到“小孩子在大自然中发现一种草叫什么的欣喜”。

学生们早就为这位明星级的学者准备了许多问题。有学生举手说:“感觉自己周围的同学缺乏政治热情,不知你们当时的大学氛围如何?”刘瑜答:“生态更多样化,怪人更多,但是,任何社会中怀有政治热情的人都是少数,这并不是坏事,好的公民文化是参与型和冷漠型的结合。问题是,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不能‘被不关心政治。”

几轮问答下来,学生的提问逐渐发生了转向,好几个人都开始请教爱情问题。在这里,提问的氛围很宽松,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中国最穷的大学

教室里没有空调,进入7月后,青石的天气偏偏和学生们一样热情,电扇吹出的都是热风。刘瑜只能一边讲课一边擦汗。在这个手机都没有3G信号的小镇,物质的匮乏考验着每一位导师、学生和志愿者。

导师来上课全凭自愿,不但没有讲课费,还要自掏路费。来自各地的他们要辗转换乘多种交通工具才能到达这里,住在镇上唯一一家宾馆,每晚房费80元,房间里时常有蟑螂出没。

不过,比起学生和志愿者们的住宿条件,宾馆已经算是天堂。青石中学的宿舍里只有硬板床,有的窗户还没有玻璃,房间里闷热不堪,学生们往往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入睡,早上5点就醒了,澡堂里只有冷水。“到这儿的第三天,被褥里居然跑出一只虫子,我当场就崩溃了。”志愿者陈永明说,“后来,我已经练就了什么虫子都不怕的本领,这也算是上过立人大学的一大收获吧。”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最穷的大学。它能办下去,全靠热心人的资助。上了几天课,闷热的天气丝毫不见好转,要走进蒸笼般的课堂听课需要下很大的决心。义工们用微博求助,很快就有网友汇来了3000元钱,指定用于购买冷风机。

在网上,立人大学的关注者和支持者甚多,连校徽也是微博上的一名艺术家自告奋勇义务设计的。更重要的是,这些默默的关注者为立人大学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学校仅向每位学员收取200元学费,并采用小额募捐的方式筹得2万多元。在结业后公布的财务明细上可以看到,大多数的捐款金额是一两百元,最大的一笔有一万元,最终的结余部分被用作学生的奖助学金。

7月13日下午,青石中学突然停电了。但晚上的课程已经安排好,由熊培云讲“我的学思历程”。于是,志愿者们买来蜡烛,在课桌上、讲台边点燃。烛光摇曳中上课的场景,很快被学员拍照并发到微博上,这“最浪漫的一课”吸引了许多网友转发。

“无电之今夜,蕲春,烛光里的课堂。夜航船,年轻淳朴的心,视而不见的风浪。纪念,存照。愿世界安好!”熊培云在微博上这样写道。后来,不仅晚上的课在烛光中进行,白天的课也移师户外,去了学校附近蕲河的沙滩上。熊培云讲胡适、希腊女作家芒格斯,讲柏拉图和理想国,学生们围坐一圈,引得路人驻足观望,形成了一道有趣的风景。

15天能带来哪些变化

我并不愿意夸大立人大学的意义——毕竟,这更像是一次夏令营,而非真正的大学。而对于学生们来说,短短15天的时间能真正改变多少东西?

“在半个月内,学到很专业的知识是不可能的。我们希望立人大学暑期学校能成为一个激发性的项目,是开盖子,拍一拍,有些人的思维可能就被打通了。”立人大学的创办者李英强说。

实际上,来到立大的学生大多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这从他们的课外调研选题上就可以看出来。几位来自上海的高中生抵达青石后,在街边的简陋小店吃了几顿饭,发现价格居然和上海一些环境不错的餐厅相差无几,甚至更贵。于是,他们决定研究:青石的餐饮究竟为什么这么贵?

“晚上一直在听立人大学一期学员们的调研计划展示,颇为兴奋,不少同学的社会关怀、问题意识和知识储备都很棒。期待看到各个组的调研结果。”当晚,我兴奋地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在这样一群学生中,李英强所期待的激发和启发或许并不是奢望。来自吉林的中学生寇一妮是被在立人大学当义工的堂哥寇爱哲“强拉”来的,她一向不爱读书,但在这里毕业的前一天,她在河滩上对堂哥说:“哥,以后每周给我推荐一本书呗。”当时,寇爱哲的眼泪差点儿掉下来。

比起现在的夏令营形式,李英强有更大的野心——他希望将立人大学常态化,首先利用互联网,以公开课等形式建设“网络大学”,等若干年之后条件都具备了,再逐步实体化,使之成为正规大学的一种补充。“我们将会办一所新式的大学,以互联网为依托,发挥技术的力量,聚集一流的学者,为那些有心向学的青年创造接受更多大学教育的机会。”李英强说。

在某些时刻,超越了北大

其实,当立人大学一期结束的时候,回想起来,真正让立人大学接近大学真意的,并不是刘瑜这样的知名学者,而是学生们自己。当然,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立大明确鼓励学生自由成立社团,自主发起活动。

开学当天傍晚,一张A4大小的广告就贴在了一楼的墙上——“一起去读诗吗?时间:早6点半到7点半。地点:第一站‘悦来亭(校园内的小亭子)。”

墙上的广告越贴越多。有人发起观影活动,一起看同样是与教育有关的《死亡诗社》;成天抱着一把吉他的长发文艺男青年则发起了“摇滚乐在中国”的主题沙龙;还有学生举办了一场有关独立博客的分享活动。更具创意的是“真人图书馆”——将每个参与者视为一本有故事的书,读者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与“书”进行充分的交谈,了解他人的世界。

参加这些活动,令我有重回校园的感觉——身为北大毕业生,我觉得立大在某些时刻,真的已经超越了北大。

在这所中国最穷的大学,浪漫却并不是奢侈品。第一天晚上的课程结束后,一些学生不经意地抬头,看见满天繁星,忍不住叫了出来。从此,三五成群地去蕲河边看星星,成了风靡立大的活动。

另一项广受欢迎的活动是外出吃夜宵、喝酒、吟诗。当然,我也混迹其中。有一天晚上,一群人在路边的大排档吟诗到凌晨,到最后,花样迭出,广州人“安猪”用粤语念《黄鹤楼》,谢泳先生的弟子林建刚唱颂了《将进酒》,连大排档的老板都加入进来,吟诗一首,最后忘形到记不起究竟该收多少钱,仅仅向又吃东西又喝酒的十几人收了区区150块钱。毕业前,学生们在沙滩上举行了篝火晚会,演出了排练多时的话剧《我爱×××》。兴致浓时,导师秋风也起身献上一段京剧。

爱情的火花也在悄悄擦亮,毕业前的最后一天,有人表白成功了,有人“杯具”了,或许还有更多的故事留待后续。

就在立人大学办学的那段时间,一条微博广为流传:“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这段话的作者正是秋风。这个夏天,这些从立人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却可以自豪地告诉家人:我远离了物质和世故,体验了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摘自《博客天下》)

猜你喜欢

刘瑜青石小镇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安安静静小镇
小青石和水滴
“CK小镇”的美好
汉江春晓
轻质高强堇青石多孔陶瓷的制备与表征
守护生命之水,一家三代水库人的坚守与传承
Multi-phase-field simulation of austenite peritectic solidification based on a ferrite grain*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