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蜱·噻嗪酮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
2011-05-30徐肖平林致中
徐肖平,林致中
(浙江省开化县植保站,浙江 开化 324300)
为明确40%毒死蜱·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2010年特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在浙江省开化县城关镇塔底村的单季稻田中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中浙优1号,土壤为砂壤土,前作为油菜。供试药剂为40%毒死蜱·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浙江天一农化有限公司)、5%伏虱乐可湿性粉剂 (浙江天一农化有限公司)和40%毒死蜱 (兴功)乳油 (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处理
设6个处理,即毒死蜱·噻嗪酮0.9,1.2和1.5 kg·hm-2,伏虱乐0.6 kg·hm-2,毒死蜱1.5 L·hm-2和清水对照。小区面积 22.4 m2,重复4次。
1.3 试验经过
试验在7月23日即水稻处于分蘖拔节期、4(2)代后峰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用药,用水量为900 kg·hm-2,用 MB-16型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且施药时田间有3~4 cm水层,药后保水5 d。小区间筑小田埂以防串灌。
1.4 药效测定方法
7月22日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 d(7月26日)、7 d(7月30日)、14 d(8月6日)和21 d(8月13日)分别调查1次,共4次。每小区平衡跳跃式随机取样10点,每点2丛 (共20丛),采用盆拍法,分别记录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残留活虫数。
根据实际调查虫数,计算校正防效,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稻飞虱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毒死蜱·噻嗪酮不同用量间各处理比较,3~14 d防效未达显著差异,21 d防效达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试验所采用的3种用量均适合生产上应用,但从持效期考虑,以选择1.5 kg·hm-2为宜。
毒死蜱·噻嗪酮与伏虱乐处理比较,3~14 d防效未达显著差异,21 d防效达显著差异;与毒死蜱比较,防效达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毒死蜱·噻嗪酮对稻飞虱的防效好,且持效期长。
2.2 对不同种类稻飞虱防效
灰飞虱。从表2可以看出,毒死蜱·噻嗪酮处理药后3 d防效分别为73.1%,82.2%和90.4%,药后7 d防效分别为72.6%,70.4%和79.5%,防效总体优于伏虱乐和毒死蜱处理。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57.6%,26.1%和59.9%。药后21 d妨效分别为40.7%,25.0%和58.6%,毒死蜱·噻嗪酮1.5 kg·hm-2处理防效优于伏虱乐处理,除毒死蜱·噻嗪酮0.9和1.2 kg·hm-2,药后21 d外,其他防效均优于毒死蜱处理。这一结果表明,毒死蜱·噻嗪酮用量1.5 kg·hm-2对水稻灰飞虱不仅有良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
表1 各处理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
褐飞虱。毒死蜱·噻嗪酮处理药后3~21 d的防效均优于毒死蜱处理,除毒死蜱·噻嗪酮用处理药后14 d和用量1.5 kg·hm-2药后3和21 d外,其他防效均低于伏虱乐处理。这一结果表明,毒死蜱·噻嗪酮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和持效期显著优于毒死蜱,但不如伏虱乐处理,只有在毒死蜱·噻嗪酮用量1.5 kg·hm-2时对水稻褐飞虱才有良好的防效和较长的持效期。
白背飞虱。毒死蜱·噻嗪酮处理药后3~21 d的防效,显著优于毒死蜱处理,除了毒死蜱·噻嗪酮1.2,1.5 kg·hm-2药后3,21 d的防效外,其余均低于伏虱乐处理。这一结果表明,毒死蜱·噻嗪酮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效和持效期显著优于毒死蜱处理,但略低于伏虱乐处理,只有在毒死蜱·噻嗪酮用量1.2,1.5 kg·hm-2时对水稻白背飞虱才有良好的防效和较长的持效期。
2.3 对水稻直接影响
在本试验条件下,未发现药剂处理对水稻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表2 各处理防治水稻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毒死蜱·噻嗪酮对稻飞虱的总体防效好,且持效期长,安全性良好。不同用量间各处理的总体防效显著优于毒死蜱,好于伏虱乐处理。从持效期考虑,以选择毒死蜱·噻嗪酮1.5 kg·hm-2为宜。在本试验条件下,未发现药剂处理对水稻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毒死蜱·噻嗪酮对水稻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有较好的防效和较长的持效期。毒死蜱·噻嗪酮用量1.5 kg·hm-2对灰飞虱不仅有良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毒死蜱·噻嗪酮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的防效和持效期显著优于毒死蜱处理,略低于伏虱乐处理,但在毒死蜱·噻嗪酮用量1.5 kg·hm-2时对褐飞虱和在毒死蜱·噻嗪酮用量1,2,1.5 kg·hm-2时对白背飞虱都具有良好的防效和较长的持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