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彩色及频谱多普勒的特征性回顾分析
2011-05-30陈薇
陈 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湖北武汉430034)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性病变,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步,肝脏血管瘤的发现率逐步提高,但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1]。肝血管瘤和其他恶性肝脏肿瘤都富含丰富的血管系统,区别两者之间的血管以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利于提高肝血管瘤诊断准确率。本文通过分析80例确诊的肝血管瘤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血管特征,探讨其对非典型性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患者均经过CT或者MRI影像学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血管瘤。男33例,女47例;年龄185岁,平均年龄(45±2.5)岁。未有肝血管瘤的并发症,如瘤体破裂等。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ogic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凸型探头,频率3.5 MHz,所有患者清晨/空腹,体位采用仰卧位或者左侧卧位。检测时观察声像图部位、瘤体大小、数目、形态、内部和边缘回声特征,并记录血管直径以及血流速度。在显示肿瘤病灶后观察肿瘤内外动脉血流,同时对肿瘤内外周静脉血流进行观察,并测量肿瘤动脉、PHA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HV波形以及静脉舒张期血流速度Dv/收缩期血流速度Sv等参数。
1.3 统计分析
所有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值用mean±SD,组分之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O,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α=0.05。
2 结果
2.1 肿瘤内血管分型
肿瘤动脉血流分四种类型:(1)肿瘤内动脉血流,(2)肿瘤外周进入肿瘤内动脉血流,(3)肿瘤外围绕行动脉血流,(4)肿瘤内斑状血流[2]。分别对以上四种类型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测量分析。
(1)肿瘤内动脉血流型5例,其中Vmax=48.2±2.04cm/s,RI=0.432±0.013。
(2)肿瘤外周进入肿瘤内动脉血流型10例,Vmax=55.2±2.54cm/s,RI=0.532±0.023。
(3)肿瘤外围绕行动脉血流型48例,Vmax=95±12.54cm/s,RI=0.632±0.123。
(4)肿瘤内斑状血流型58例,Vmax=41.2±4.24 cm/s,RI=0.432±0.123。
结果显示在肝血管瘤中,肿瘤内斑状血流型为主要类型72.5%(58/80),次要的为肿瘤外围绕行动脉血流型60%(48/80)。并且肿瘤外围绕行动脉血流速度最快,明显高于其它类型。
2.2 肝脏固有动脉血流速度及管腔直径(PHA)测量结果中发现,在80例肝血管瘤患者中,仅有25例出现轻微管径直径增粗(0.45 cm±0.032),余下则无明显改变(<0.4 cm);25例中Vmax=64±5.25,仅有 1例 Vmax=72.3 cm/s,其余 55例中,Vmax=55±4.23,RI=0.54±5.13,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674)。
2.3 肝血管瘤中肝静脉血流速度及测量HV的Dv/Sv来衡量中静脉血流速度 结果显示,在肝血管瘤中,肝静脉血流波形均为HV0,瘤体内外静脉血流Dv/Sv=0.53±0.132,Sv<60 mm/s,其中 2例Sv分别为63 mm/s,64.2 mm/s,仅占检测人数2.5%,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
2.4 肝血管瘤与临床因素之间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在80例肝血管瘤中,分析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选择记录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酗酒,遗传史以及通过心理评估诊断抑郁症等见表1。
3 讨论
回顾分析了80例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下血管及血流速度以及阻力特征,发现肝血管瘤中肿瘤内斑状血流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分组,约为72.5%(58/80),次要的为肿瘤外围绕行动脉血流型60%(48/80)。并且肿瘤外围绕行动脉血流速度最快(Vmax=95±12.54 cm/s),明显高于其它类型(P<0.05),这与已经报道的研究结果相似[3]。笔者也分析了患者肝固有动脉的血流速度以及管腔直径,除25例患者肝固有动脉血管直径轻微增粗(0.45 cm±0.032);其余55例中血管直径均小于0.4 cm,统计学分析,两者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在25例患者中,笔者发现了一例患者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为Vmax=72.3 cm/s,明显高于平均值64±5.25 cm/s,在肝右叶出现了三个直径约3.5 cm的瘤体,结合CT进一步确诊为肝血管瘤(多发)。在80例病例中,肝血管瘤中肝静脉血流波形均为HV0,瘤体内外静脉血流Dv/Sv=0.53±0.132,Sv<60 mm/s,其中2例Sv分别为63 mm/s,64.2 mm/s,仅占检测人数2.5%,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这与研究相似,但血流速度过快的2例患者,检测了患者血生化指标,未发现AFP、ALT等改变,CT也未发现癌变以及其它病变,故笔者认为可能和个体发育差异有关。另外,笔者对肝血管瘤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筛选,希望对肝血管瘤的正确诊断提供额外指导信息。在监测的病例中发现,年龄,性别,吸烟以及酗酒不是肝血管瘤发生危险因素,而体重指数大于28,有血管瘤遗传史,以及抑郁症患者容易发生肝血管瘤。但有些已发表的结论认为吸烟,酗酒与肝血管瘤发生有关[4,5],这可能和监测的病例数以及偏倚有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高危人群来说,诊断肝血管瘤,特别是其表现为非典型性时,必要时仍需结合其它生化指标甚至活检,以排除恶性可能。
表1 肝血管瘤的危险因素
[1]陈美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J].河北医药,2009,31(9):1092.
[2]Tanaka S.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of liver Tumors[J].AJR,1990,154:509.
[3]罗东芝.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在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7):501.
[4]李晓梅,何年安.120例肝血管瘤超声诊断的回顾分析[J].安徽医学,2005,26(2):152.
[5]李玉子.60例肝血管瘤病人彩色多普勒显像分析[J].中国健康前沿,2009,4(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