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福岛核事故对电网安全的启示

2011-05-29Article张晓婷整理

河南电力 2011年5期
关键词:骨干网特高压核电

文 Article_张晓婷整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海域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破坏性极高的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等大规模次生灾害重创日本电力系统,东京电力公司所属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事故级别最终确定为7级,达到了与最著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同样的最高级。目前,附近海域和环境放射性物质严重超标,相邻国家相继监测出微量放射性核素,事故的影响仍在逐步扩大。此次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事故对我国电网安全启示很多,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在生产管理和应急机制方面的缺陷和教训也值得电力企业深入分析、引以为戒。

对我国电力发展和电网安全的启示

(一)电网安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具有极端重要性。电力已成为现代社会的“血液”,是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际众多大范围停电事故也一次次印证了电力供应对于现代社会运转的极端重要性。此次日本的灾难可谓“立体式”,自然灾害、核泄漏威胁,电、油、气、水全面短缺,从日本首相到东京电力的决策层,再到日本民众,都被灾难折磨得筋疲力尽,其中电力供应短缺是影响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关键因素。此次日本福岛核事故本身得以稳定,关键在于外部稳定电源供应得以修复,从而提供了动力能源,可以持续对反应堆进行冷却。在特大地震灾害的不可抗力中,大量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在所难免。灾害发生后及时抢修,恢复电网设施,对于事故抢险与居民生活保障以及后续经济恢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核电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核电安全是实现核电规划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对安全的高度关注必须贯穿于核电设计、建造、运行及退役的全过程。我国的核电发展需要在坚持既有核电战略,满足能源与环境需求的基础上,从核电的技术路线、规模发展节奏与区域布局的考虑中体现对安全性的要求。

(三)应加快推进特高压骨干网架和跨区电网建设。事实证明,电网的规模越大、电压等级越高、网架结构越强、智能化水平越高,其资源配置能力和抵御故障冲击能力越强,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越高。当前,我国应加快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形成全国强联网格局,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规模,有效提高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网内任何一个地区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时,都可以立即从全国各地组织电力资源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提升电网综合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关键是要加快建设特高压骨干网架。“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建成后,到2015年可支撑约2亿千瓦的新增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接入。特别是新增的7000万千瓦风电、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必须采用特高压将其打捆送出。我国交、直流示范工程已经取得全面成功,具备了大规模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条件。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发展特高压电网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同时,更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以充分发挥输煤、输电的综合协同优势,构建科学高效运输体系,保障我国能源和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

(四)应深入推进“一特四大”能源发展战略。立足于我国资源禀赋状况和基本国情,应对能源供应与气候变化挑战的双重压力,必须进一步优化电源布局,加快建设一批大型坑口电站,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和规模,发展更多的高参数、高效率大机组,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并通过集中治理,降低污染排放。同时,要优化调整电源结构,加快开发利用水电,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对于核电,从长远看,仍然是我国常规能源的重要补充,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核电。

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情况下,电网的作用尤为突出。我国要大力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即发展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才能真正推动我国能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变革,建立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五)要坚持电力统一规划和统一调度。实施电力统一规划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提高电力系统整体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效率、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能力的重要前提。实行电网的统一规划,对于形成分层分区、结构合理、运行灵活、适应性强的网架结构非常重要。实践证明,过去几年,国家电网公司坚持自上而下的统一规划,是各级电网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应当继续坚持下去。坚持电力统一调度,是我国电力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经验,特别是在突发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只有统一调度,统一指挥,才能及时、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统一的电网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这在2008年抗击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已经得到充分证明。而日本东京、东北电力公司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只能各自为战应对困难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故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六)构建功能强大、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应急体系建设是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日本特大地震警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应急体系建设的紧迫感,进一步完善极端情况下的应急机制建设,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快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决策和指挥机制、应急信息发布机制、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机制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和水平,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的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调有序、高效运转。此外,还应更加注重普及应急常识,加强应急知识培训,提升全民应急素质。

保障电力安全发展的举措

(一)全面落实“十二五”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加快特高压骨干网架建设。

(二)进一步提高涉核设施供电系统防灾能力。

(三)实施差异化设计,优化运维体系。在地震等地质灾害高发区,适当提高电网整体设防标准,实施差异化设计。同时,结合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行要求,加快推进电网专业化管理,优化运维管理模式,通过责任主体明确、资源优化调配、任务协同作业,有效增强电网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四)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安全生产过程管控,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电网运行管理,深化调控一体化和专业化检修工作,提高电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生产运行管理,深入开展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着力提升电网风险预警和预控能力。

(五)大力推进应急体系和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四级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扎实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

猜你喜欢

骨干网特高压核电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有轨电车信号系统三层骨干网传输方案分析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NGB骨干网中QoS 保证实现机制研究
核电链接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失效绝缘子判断的仿真计算
OTN和PTN技术在高速公路骨干网中的应用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
特高压输电塔双重非线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