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嫦娥二号,我们如此报道——嫦娥二号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发言摘登

2011-05-28

国防科技工业 2011年1期
关键词:新闻宣传嫦娥新华社

2010年12月24日,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新闻宣传工作表彰大会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机关举行。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文汇报等媒体单位的领导和记者,先后代表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会上发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作为工程研制单位代表也在会上发言。现将他们的发言予以摘登。

嫦娥二号直播 改变央视《新闻联播》34年历史

先进集体代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主任 姜秋镝

2010年10月1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播出方式非常独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片头出现了大小画框的形式,而小画框中出现的,就是嫦娥二号发射升空的直播画面。这是新闻联播34年历史上的第一次。

回顾一下中央电视台对嫦娥二号的报道,特别是在近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航天城、国家天文台、空间中心、密云观测站、陕西测控中心、远望号测量船等7处地点设置了直播系统,为CCTV综合频道、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以及英语、俄语、阿拉伯语等8个频道提供总计近百次直播连线,共12小时左右的直播报道时间。动用了白岩松,张泉灵,李小萌,欧阳夏丹,康辉等几乎所有的央视一线主播进行报道,并且开辟了《崔霞探嫦娥》、《面孔》等小栏目进行深度报道。前前后后参与报道的央视工作人员近千人。

在采访报道中,我们央视的工作人员也常常被航天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所感染,被探月工程中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和甘于奉献的基层工作人员所感动。我们采访了几乎嫦娥二号各大系统所有的总指挥和总工程师,我们也采访了西昌卫星观测站的夫妻哨、航天一院的炊事班、以嫦娥为媒的新婚夫妻。他们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事迹,他们严格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无不让我们肃然起敬。用航天精神报道航天,我们严谨、细致地采访好每个细节,及时、准确地报道好每条新闻,很多同志主动放弃国庆长假积极参与工作,很多同志在发射之后一连几天不休息追踪嫦娥。

嫦娥二号的圆满发射,离不开航天人的辛勤工作和勇于奉献,也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及时报道和深入宣传;而反过来嫦娥二号等重大新闻事件的深入报道,又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闻媒体的发展和新闻事业的进步。

新华社发一篇稿 相当于上百家媒体一起发

先进个人代表、新华社记者 陈玉明

在整个嫦娥二号报道,新华社播发的文字稿超过了100篇,图片稿超过了200张,视频节目播了70多段。我自己主要是做文字报道,总共大概写了四五十篇,包括一些长篇通讯和评论文章。

新华社的稿子主要是供其他媒体用的,所以我还特地查了一下文字稿件的采用情况。这次我们嫦娥二号100多篇文字稿件中,采用得最高的有404家,采用在200家以上的有13篇,100家以上的有35篇。一篇稿子,我们发表了,就相当于上百家媒体一起发表了。

应该说,新华社的报道是比较成功的,媒体反响也不错。下面是几家媒体用户对我们报道的评价。

济南时报总编室主任彭春风说,新华社对嫦娥二号的报道无疑是国庆长假期间的最大亮点之一,本报连续以头版重点提示和专版中的多个整版全部采用了新华社报道。发射前的大量报道紧锣密鼓,时时通报准备情况的动态性进展,时效快捷;对嫦娥二号技术特点、与众不同的创新环节既全方位解密又突出重点进行专项解读,脉络清晰、细节详尽。

大众日报编辑杨朋说,新华社对嫦娥二号的报道善于抓住看点、亮点和重点,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本报虽然也派出了记者现场采访,但还是大量刊用了新华社上述内容的报道。

山西日报编辑刘瑞强表示,科技类的报道专业性很强,超过了普通受众的认知范围和水平。新华社的解读性稿件通俗易懂,非常厚实,真正起到了为读者解渴的作用。所以我们的嫦娥二号专版报道其实是新华社专版。

这次嫦娥二号报道,新华社参与的人员可能有上百人,包括文字、摄影、视频、网络等。参加嫦娥二号报道,对我自己来说,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采访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航天方面的知识,等下一次嫦娥三号发射的时候,假如我还能有幸继续参与报道,我想我肯定能比这一次做得更好一些。

为嫦娥二号在香港及海外营造热烈的舆论声势

先进个人代表、香港文汇报记者 刘凝哲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不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重大进步,更是令全球华人倍感荣耀和自豪的重大事件。作为中央重要的外宣平台,香港文汇报在嫦娥二号任务的宣传报道中,遵循有关部门的宣传要求,结合海外宣传实际情况,采写刊出了多篇具有影响力的稿件,在香港以及海外华人社会中产生巨大影响。

香港文汇报对嫦娥二号的报道,不仅在数量上领先于港澳台其他媒体,稿件质量的优势亦十分明显。香港文汇报9月27日、28日、29日重要版面刊出的嫦娥二号整版系列专题,成为香港媒体在嫦娥二号发射前夕唯一系列作品。在遵守中央宣传政策的大政方针下,上述专题详细解读了嫦娥二号取得的技术突破、探月工程现状及未来发展,成功地为嫦娥二号发射在香港及海外造出热烈的舆论声势。

经嫦娥二号任务新闻宣传领导小组的批准,我作为香港文汇报唯一一名记者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现场采访。面对嫦娥二号新闻报道多、任务重等情况,我每日均从西昌现场发回6-7条稿件,完成一整版稿件。在10月2日即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后的第二天,香港文汇报共刊出5个整版的报道,其中包括使用铜版纸印刷的封底、封面以及头版跨版。这些采写精彩、编排细致、印刷优美的版面,不仅在香港媒体中堪称独一份,在全球华文媒体中亦是佼佼者。

人民日报嫦娥二号报道很给力

先进个人代表、人民日报记者 余建斌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嫦娥二号报道是人民日报2010年的重大新闻宣传报道活动。人民日报编委会对嫦娥二号报道活动十分重视,专门集合了经济社会部、总编室等多部门力量,共同把嫦娥宣传好。其中经济社会部主要负责策划、采访和部分版面工作,总编室负责精心编辑版面,共同形成合力。总体看,人民日报嫦娥二号报道密度高、力度大,全面、权威,影响力大,充分发挥了第一大报的优势。报社对嫦娥二号报道重视程度可谓空前,10月1日,卫星成功发射。当天还有胡锦涛总书记的国庆活动,以及中央领导参加世博会中国馆开幕,在10月2日报纸仅出4块版的情况下,给嫦娥报道专门辟出了要闻第2版做整版报道。

我所在的经济社会部科技采访室是报社嫦娥二号报道一线采访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科技采访室的全体同志深入采访、精心写作,放弃节假日休息,累计采写消息、通讯、深度解读等各类报道60多篇、近10万字,对嫦娥二号任务进行了及时、准确、深入和全方位的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获得读者、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好评。并且,利用人民日报核心评论优势,刊发多篇评论员文章,使人民日报这次的嫦娥二号报道很给力。总编室视点新闻版是人民日报嫦娥二号报道的主要着陆区,改版用创造性的编辑语言和手段,不仅使“嫦娥”报道全程版面得到落实,同时把报道做深、做透、做亮,多个整版策划报道,高频率的连续报道,体现了人民日报嫦娥报道的分量和水平。

在这次嫦娥报道过程中,新闻宣传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其他同志,无论是为采访报道提供方便,还是在新闻报道上进行相关的把关,帮助记者进一步了解嫦娥任务的技术细节等,都起到重要作用。记者自己努力,同时靠多方合力,才能最终写出比较好的报道。

创集团公司历年来专题报道之最

工程研制单位代表、航天科技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 贾 可

航天科技集团开展嫦娥二号任务新闻宣传工作,收获和体会颇丰。

一是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健全组织,积极履行职责。发挥了决策、统筹、协调、把关的重要作用。

二是精心策划,精心部署,全力做好准备工作。先后召开了嫦娥二号新闻宣传策划会、研讨会、协调会、新闻发布会等10余次会议,组织中央媒体深入科研一线进行前期采访7次,组织编写了20余万字的新闻通稿《嫦娥二号卫星绕月探测飞行新闻报道素材》,并配发资料光盘。这些前期工作都保证了新闻宣传工作按计划、按步骤地展开。

三是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新闻宣传合力。按照科工局的统一部署,集团公司将新闻宣传任务分解到宇航部、科技委、运保部、一院、五院、六院、七院、九院及航天报社、宇航学会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开展前期策划、新闻采访、素材收集、稿件把关等工作,把相关部门和参研参试单位的力量凝聚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了新闻宣传合力。

四是尊重规律,突出主题,把握新闻宣传的关键点和节奏感。据不完全统计,在“嫦娥二号”任务实施过程中,各级各类媒体共报道集团公司相关新闻166万篇(条、次),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面对面》、《崔霞探嫦娥》、《新闻调查》、《新闻直播间》、《24小时》、《今日关注》、《经济半小时》等热点栏目共报道集团公司动态消息100余条、直播连线节目10余条,接受采访人数超过100人,创集团公司历年来专题报道之最。

猜你喜欢

新闻宣传嫦娥新华社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新闻宣传中新媒体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关于新媒体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探讨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
新闻宣传工作的“四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