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6例疗效观察
2011-05-26尤峰
尤 峰
(江苏省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是全身性动脉硬化在肢体的局部表现。动脉内膜粥样改变导致血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肢体发凉、怕冷、麻木、间歇跛行等症状,甚至出现溃疡或坏疽。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还在逐年增高。2008年11月~2011年1月,本科采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1月江苏省中医医院老年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6例,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中有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并经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男22例,女 4例;年龄76~85岁,平均(79.42±4.11)岁;病程6个月~8 a,平均(8.75±3.23)个月。对照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74~84岁,平均(78.68±4.06)岁;病程8个月~7 a,平均(9.55±3.48)个月。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瓶;含红花黄色素80 mg,由山西华辉凯德药业公司提供)缓慢静滴,每日1次,14 d为 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成分水蛭、地龙,由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8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对于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分别根据不同病情给予对症治疗,伴有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皮温、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治疗的有效率;(2)治疗前后用多普勒超声仪(型号ALOKASSD5000)检查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s)表示,采用χ2及t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肢体血循环改善,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基本恢复,肢体侧支循环建立,疼痛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肢体血循环较前改善,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明显好转;有效:自觉症状好转,但肢体温度、皮肤颜色及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略有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无效: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溃疡坏死扩大。
2.2 治疗结果
2.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2.2 2组治疗前后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血管内径/mm 峰值流速/m◦s-1血流量/mL◦min-1治疗组 26 治疗前 1.18±0.46 0.95±0.08 21.6±12.7治疗后 1.96±0.48*△ 0.40±0.03*△ 28.5±14.8*△对照组 20 治疗前 1.22±0.37 0.98±0.13 20.4±11.3治疗后 1.81±0.26* 0.24±0.04* 22.6±13.2*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中医“脉痹”、“脱疽”的范畴。好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以下肢发病为多见。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糖尿病等多种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内皮下脂质沉积,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平滑肌细胞增殖,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管腔增厚狭窄,造成下肢供血不足。内皮损伤后,使内皮收缩因子与舒张因子之间,抗凝因子与促凝因子之间及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失去平衡。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发生动脉硬化的最初事件即“启动子”[2]。所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是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重要手段。同时,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影响了微循环的疏通,从而加速了组织缺血坏死[3]。因此,在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脑梗塞,用于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报道尚不多见。其是从活血化瘀中药红花中提取的水溶性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是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量研究证实其可以抑制PAF,是一个天然活性的PAF受体拮抗剂[4]。并进一步证实了红花黄色素具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再通作用[5],能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血小板黏附,清除自由基,促进纤溶系统,溶解下肢动脉内微小血栓[6]。同时红花黄色素不仅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而且可以通过调节血脂的代谢,抑制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等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从而拮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炎症反应,达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7]。由此可知红花黄色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疏血通注射液是动物类中药复方制剂,也是临床常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药物。本次临床观察显示,采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确实能扩张动脉,改善缺血下肢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的吸收,从而缓解下肢疼痛症状;改善下肢皮肤组织营养,促进溃疡愈合,疗效明显优于疏血通注射液,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所以,笔者认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适合作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药物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尚德俊,王嘉桔,王书桂.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119~223.
[2]曹剑,李小鹰,赵沙沙.老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内皮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无创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5(4):230~232.
[3]候旭晖,张静菊,杨松柏,等.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881~1882.
[4]臧宝霞,金鸣,司南,等.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作用[J].药学学报,2002(9):24~27.
[5]金鸣,李金荣,吴伟.红花黄色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5):67~69.
[6]金鸣,高子淳,王继峰.羟基红花黄色素A抑制PAF诱发的家兔血小板活化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5):39~42.
[7]林萍,任谦.红花黄色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和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8):65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