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热的冷思考

2011-05-23李瑞娟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1年5期
关键词:四边形课件案例

李瑞娟

【摘要】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本文通过四个案例反思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应处理好四种关系:①手段与目的的关系;②问题宽泛性与定向性的关系;③生活性与数学严谨性的关系;④趣味与数学味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然而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案例一】一节公开课的小插曲

这是一位教师一节公开课的一个片段: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上到一半,突然,电脑操作出现故障,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上课教师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向电脑教师抛去求救的目光,经过电脑教师的及时检修,电脑又恢复了正常,课又热热闹闹地进行下去。

本案例中,幸亏电脑教师及时,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假设修理电脑的教师碰巧不在,结果又会如何呢?

反思一:教学情境应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确实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也让教者和学者都津津乐道。但是,在多媒体的使用上不少教师却走进了误区。一提到创设情境就直接和使用多媒体画等号,导致课件的使用泛滥成灾。课堂上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而是不停地在讲台上忙碌操作,脑子里不停地思考着下一步的点击切换,继而失去了捕捉鲜活资源来创设“生成性情境”的机会。

教学手段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做到适度适量。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教学中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互相配合,才能争取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为了避免案例中的尴尬,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更大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案例二】一张课本上的主题图

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中,课本提供了一幅游乐场的情境图。一位教师是这样运用这个情境的:

T:“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几乎把画面上的景物全都描述了一遍,甚至有些学生提出“我发现地上有小草、我看到天上有气球”等与数学无关的信息,教师都不假思索地一一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八分钟过去了,学生的答案还是海阔天空,不着边际。此时,由于学生的回答始终没有涉及到自己预设的答案上,教师虽然还“面带微笑”,却笑得越来越勉强,甚至额头上已冒出了汗珠。这样的紧张和不安是谁造成的呢?

显而易见,上述教学情境具有宽泛性,他把学生的思维放到了广阔的背景之中,符合学生的现实起点,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从理论上分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但为什么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反思二、教学情境要处理好问题宽泛性与定向性的关系

本案例中,教师只是原原本本的把主题图拿到课堂上。由于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缺乏目的性,又没有适时引导,导致了学生漫无边际地侃着。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学生思维很活跃,但实际却使课堂教学陷入了“问题千个,离题万里”的局面,没有发挥教学情境应有的优势。

情境设计要紧扣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因此,教学情境地创设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在情境运用中不能放任自流,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适时、适度地引导,处理好教学情境宽泛性与定向性的关系。我认为当教师课件演示主题图后,可直接引入:“同学们快来看,游乐园里多热闹呀!小朋友们都在玩什么游乐项目呀?”此时,学生注意的焦点自然会集中在游乐项目上,不会再出现“信马由缰”的局面。待这一问题处理完毕,,就可补充一个具有定向特点的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既具有宽泛性,又能培养学生对所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活动紧紧围绕“乘法”这一主题展开。

【案例三】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段

这是一位教师在执教《四边形》时的一个教学片段:课件演示操场的主题图

T:在这幅图里还有哪些这样的四边形?让我们比一比,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S1:地砖是四边形。

S2:楼梯上有四边形。

S3:窗户是四边形。

S4:我发现足球门也是一个四边形。

……

T:你们可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四边形。……

反思三、创设情境要处理好生活性与数学严谨性的关系

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曹飞羽教授指出:“要把数学的科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概念的含义区别开来。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是一个平面图形。地砖、窗户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四边形的物体',是立体图形。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建立错误的概念,是不科学的。学生举出这样的例子,我们也不要盲于否定,可以运用多媒体把四边形从事例中抽象出来,呈现给学生一个数学意义上的四边形,这样帮助学生建立四边形的概念就会科学、严谨得多。不仅突出了生活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的意识。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科学理性是数学生命经久不衰的支柱。为此,让数学课堂在适度改变它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我们要关注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对于情境设置,必须注重数学本身的明确性和严谨性。

【案例四】一个教学刊物上的教学情境

《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教学片段:教师出示小猴子的图片。

T: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它叫智多星。你想对它说句什么话?

S:(自由地与智多星打招呼)。

T:智多星还有许多好朋友,它们是--小猫咪咪、小狗汪汪和兔子小白。(教师边说边呈现出带有不同数字的小动物图片)。

T:你喜欢哪两种动物?能不能比较出它们身上数字的大小?怎样比?

上述教学片段从表面上看,以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作为教学情境似乎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仔细想来,像这样臆造的情境是否过于牵强,虽然趣味有余,但价值几何?

反思四、教学情境要处理好趣味与数学味的关系

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最终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因此,教学情境仅仅做到生动、有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这内容时我将情境改为学生熟悉的“货比三家”的活动,效果不错。此情境中蘊含着数的大小比较,有比较浓的“数学味”,这种比较活动不再是无意义的,而是现实的和有价值的。具体情境如下:“老师家准备买一台洗衣机。来到人民商场,发现一款自己满意的洗衣机价格是948元。后来又到国美、苏宁两家电器城,发现同样款式的洗衣机分别卖1008元和898元。老师该到哪家商场买洗衣机?为什么?”这样,要解决到哪家买的问题,学生就必须对洗衣机的三种价格(948、1008、898)进行比较。这样,凝结在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价值和凝结在“数的大小比较”中的生活价值才是学生能切身体验出来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可以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情境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是为数学本质服务的。我们应依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努力创设良好的、合理的、合适的情境,尽量避免出现东施效颦、弄巧成拙的尴尬。

【参考书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介》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四边形课件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四边形逆袭记
4.4 多边形和特殊四边形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