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1-05-23刘晓惠
刘晓惠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新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自己的数学”。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关键词: 生活化 体会 感受 解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课标》特别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结构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究竟如何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同其他学科知识一样,是在人类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记得课改第一年,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我想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形象化,教师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情境图中,我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还把学生带出教室,让他们数一数我们的校园里10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初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再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我就模拟买卖商品的情景,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一个学生拿2元钱买单价是1元4角的圆珠笔,售货员怎样找钱?这一系列问题既形象直观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二、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我们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如:在一年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可这样设计:“今天大家是刚来学校的,大家互不认识,你知道我们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吗?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吗?全校又共有多少人吗?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暂时还不知道,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从中了解到并会计算出来,这就是我们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家有信心学好它吗?”又如,在教学“10的分成”时,可创设一个分李子的情境:妈妈买来10个李子,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及能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较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要应用到圆的周长,只要认真观察,就肯定能发现的。据我所知,车轮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时钟的分针针尖走过的路线是钟面的周长;圆形餐桌围的花布邊的长度也是餐桌面的周长;人们经常戴在手上的手镯也含有圆的周长的知识……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再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育》
《数学新课程标准》
《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晋江市永和镇后埔小学 雷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