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011-05-23申翠英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1年5期
关键词:田园诗抒情古诗词

申翠英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鉴赏只局限在对其比较直观的、表面的鉴赏,学生并没对所学的古诗词理性的、深广的和个性化的鉴赏。这样的教与学都不可能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内涵和真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一、了解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面对一首古诗,我们读完后并不是急于教学生去如何理解它的字面意义,而首先应该去了解作者本人的人格魅力、身世经历、创作风格。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符合作者的思想去思考作者。如创作风格,不同作者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孟浩然的清新自然、苏东坡的豪放、温庭均的婉约等。另外作者的身世经历也可能成为我们鉴赏其作品的一个重要依据。

其次,应了解作者所处的创作流派,因为不同的创作流派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如田园诗的恬淡宁谧、山水诗的清新优美、边塞诗的悲凉慷慨、讽喻诗的沉郁激愤、咏史诗的雄浑壮阔等。当然我们对流派的分类主要是根据诗的内容,因为有时一个作家可能会写出不同风格的诗。如王维,他既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同时他的边塞诗如《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阔大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次,应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将直接影响到作家的创作风格、创作内容和创作思想。如遇外敌入侵,诗人可能会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遇政治腐败,诗中可能会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或者会厌恶官场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疾苦等。

二、教会学生学会对古诗词进行分类

对古诗词进行分类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一步,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古诗词最基本的感情基调,所写内容,从而更深一层去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下面将对古诗词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分类,以供参考。

1、乡情亲情类

因为古代的交通和通信都不方便,出行在外的人经常会很长时间不回家。因此古诗词抒写乡情亲情的诗词比较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亲念友,或写征人怀乡,或写闺中怀人。如马致远的《秋思》,李白的《静夜诗》,李商隐的《无题》等。

2、写景咏物诗

自南朝谢灵运载山水诗之先河,东晋陶渊明填田园诗之空白,发展到唐代,产生了影响较深远的田园诗派,其代表人物为王维、孟浩然。他们的诗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3、怀古咏史诗

古代诗人往往怀才不遇时,就会出现睹物思人的情景。他们经常会通过对古代的人物和事迹的怀念,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以表达诗人鲜明的情感意向。这类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词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4、边塞诗

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占有一席重要之地,这种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科举进身容易得多,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战争诗词便迅速发展了起来。开辟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当然,古诗词可以有很多的分类,在此就不作一一介绍,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的诗作指导学生对其进行分类。

三、教会学生使用一些常见的鉴赏语言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专业术语,这里从语言特色、诗作风格和抒情方式等方面来进行阐述。诗词的语言特色主要有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诗作风格主要有雄浑、豪放、沉郁、悲慨、冲淡、旷达、洗练、清新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思想感情方面的术语有壮志难酬、钟情山水、建功立业、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感时伤世、昔盛今衰、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包括抒情方式(前面已讲过),表现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衬托、联想、想象、对比、反衬、烘云托月、侧面烘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虚写实、虚实相生、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晴),修辞手法等。还有其它很多方面的术语,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归纳,引导学生积累。

古诗词的鉴赏本身应该是一种愉悦的教学活动,它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这种愉悦的鉴赏活动用愉快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而不应该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被动接受。

猜你喜欢

田园诗抒情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简论抒情体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浅谈田园诗的创新
古诗词中的新年
『双阳』抒情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