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的力量
2011-05-23张永祥
张永祥
最近,每当上课铃声一响,只要一走到三年级教室门口,就能一眼看到高贺胸前系着鲜艳的红领巾,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好课本和学习用品,安静地等待着老师来上课。这时,一种难抑的兴奋感不禁在我心田悄悄荡起涟漪……
殊不知,这个小男孩——高贺,之前曾是个不遵守行为规范的“问题学生”。他上课时很不认真,课上有时自说自话、走来走去,一会儿碰碰周围的同学,影响别人上课;一会儿又让铅笔盒发出响声;更严重的是自己走出教室玩一圈后再回教室,还是安静不下来,眼里没有老师存在。课间活动与午间休息也总是要与同学闹,不是打人了,就是拿了别人的东西。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学生家长都感到很棘手,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小男孩。班主任与他父母经常联系,互相沟通,交流教子方法和经验。但高贺还是没有明显改观。于是在其他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下,高贺的父母每天中午吃过饭后,只好把他带走一段时间,到下午上课时再把他送过来。
我几次都试着在上课时给高贺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如回答正确及时表扬,使他改变过来,但每一次都失败了。有一次课上,高贺在玩绳子,并不断摇晃,后被我收掉了。我告诉他,下节课如果你能认真听讲就还给你。结果,高贺依然我行我素。
终于,让我抓住了教育他的机会,并且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一次,上完课快放学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在我让学生先休息一下,然后进教室整理书包回家时,高贺从外面兴冲冲地进来,手里拿着条红领巾和一块值日牌。只见他走到我跟前神秘地对我说:“老师,我捡到一条红领巾和一个值日牌。”说着朝我手里一塞,我一边接过来放在讲台上,一边表扬他说:“高贺,今天表现真好,捡到东西能及时交给老师。” 高贺显得有点不好意思。然后,我请学生背好书包准备排队回家。就在这时,我发现放在讲台上的红领巾和一块值日牌不知什么时候已戴在了高贺的身上。顿时,我有些惊愕,又有些好笑,但很快转念一想:“少先队员”是个光荣的称号,因此,能够戴上红领巾是很多孩子上学后的第一个愿望。这是个教育的契机,何不趁此因势利导?于是,我对高贺说:“哟,红领巾和值日牌戴在你身上真好看,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是个好学生。”没想到他有些难为情了,连忙把红领巾和值日牌摘了下来放在讲台上,我又进一步说:“高贺,如果你以后能在各方面好好表现,老师就把这红领巾和值日牌给你戴上,好吗?”他不相信地追问:“这是真的吗?”我马上说:“当然是真的,你可要争取呀!老师说话从来是算数的,不信,你问问其他小朋友,或者爸爸妈妈?”旁边的同学都附和说:“是的。”他满怀希望地点了点头,背着书包排队回家了。
没想到,这次意外的谈话却引起了高贺的重视。在以后的课堂上,他变了,能安静地坐在位子上认真听讲了,有时还能积极动脑,举手发言,回答的问题非常正确。于是,我就及时表扬他,让其他同学也给予鼓励,这时他更认真了。就这样,在大家的激励和帮助下,他进步很快。终于在6月份,在学校举行的“中国少年先锋队新队员入队仪式”上,高贺如愿以偿地戴上了红领巾。
试想一下,对高贺这样一个难雕、难刻的学生,如果任其自然不予理睬,完全放弃,甚至去嘲笑、怒骂,在前路无知已的情况下,他选择了辍学而流向社会,其后果又会怎样呢?著名教育家诺尔特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将学会欣赏。”对此,我有过切身经验并认为:“德育,用‘教的办法通常不见效”。我们细细想来,其道理就不言而喻了。
从教育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在失败面前,能否不气馁,并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准确地把握好人生坐标,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或教师的教育引导及其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上。在谈到德育工作存有的弊端时,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教育效果上,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差,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这不仅指出了当前实施德育的症结所在,而且也清楚地指明了当前和今后实施德育应加强和改进的努力方向。从意义关系上来讲,这三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统一体。如果说,针对性和主动性是实施德育的手段和方法的話,那么实效性则是实施德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只有增强针对性和主动性,才能增强实效性。对“三性”原则细作品味,不能不看出都与工作上的“深”和“细”有关。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早有定论并被世人所认可的至理名言。谈及“爱学生”,就现实情况而言,可以断定,大多数教师是能够做到的,因为这是做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但细作观察,其爱的对象,爱的程度则大相径庭,此正如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笔者认为,“漂亮”与“不漂亮”并不是指其相貌俊与丑。所谓“漂亮的孩子”,即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不漂亮的孩子”指那些被认为的“双差生”。“爱”与“不爱”在日常教学行为中突出表现:不能均衡用力、平等对待,扫描的首先是那些“好学生”。而所谓的“双差生”则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对其教育态度生硬、行为粗暴,方法陈旧,甚至想方设法挤走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此这般的态度、行为、方法,怎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怎么能谈得上转化后进生,又怎么能担负起时代交付给自己的历史重任?
红领巾在每个刚上学的孩子心中都是期待的,一条鲜艳的红领巾戴在了自己的脖子上,是一种空前的荣誉,令每个加入者兴奋不已。戴上它,一个无形的东西置入了少先队员的脑中,那是一种正义的精神,一种向前的动力,一瞬间,会感觉自己长大了,跟非少先队员们有了区别,自己变成了一个有组织的人,一个优秀的人,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也正是红领巾的可爱之处,力量所在。在此呼吁并强求:“德育工作要从“爱”字出发,均衡用力的对待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