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创新构想
2011-05-23齐冬梅
齐冬梅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在新的教学观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是新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如何利用这些有利的形式开展德育工作,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将和同仁探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 中小学传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德育教育在现阶段面临大好的机遇,但是,只有认清传统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才能抓住机遇。笔者认为,至少在以下问题上还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1、德育和教育的关系问题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德育与教育始终是一体的。在我国古代,教育是以德育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近代以来,科学进入学校,改变了学校中德育的“大一统”的局面,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仍然处于优势地位。然而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使现代教育产生了求真、求知而不求善的倾向,使德育与教育逐渐割裂开来。正如有学者所言,现代学校 “进行的不是全人格的,而仅仅是其中一部分,即知识的教育。”[1]学校教育在实际操作时实质排斥德育,“学校教育是用教材装满学生的头脑,完全不关心学生的判断力以及道德和良心如何”。[2]也就是说,现代教育追求为生存的知识和本领,而放弃了自身的精神追求。这样的教育,“也只能将人培养成为整个自然、社会因果链条中的一个被动环节。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把人塑造成简单的生产工具,把他们加工成整个生产机器中的各种零件”。[3]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新德育教育,需要首先反思教育和德育的关系。
2、教师与德育的关系问题
现代教育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很大程度上在向产业化靠拢,学校不是修身养性、提高人生境界和提升人生价值追求的场所,而是日益成为一个竞争激烈的场所。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者削弱了扮演学生人生楷模的传统角色,转化成了校内激烈竞争的发起者和加剧者。由此引起的严重后果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将自己超然于道德之外,要求学生作到的,自己可以不做,正如陶行知所言“他们和学生是两个阶级,在两个世界里活着。”[4]在这两个世界里,当然不可能和平相处,必然产生矛盾,解决的途径就是损坏学生和道德的世界。归纳起来,教育者的这种行为主要有两类:倭化和各种体罚。所谓“倭化”,就是我们只把自己看成“正常人”,而把他人看成“不正常”的人。在学校中主要表现为:教师用“笨”、“傻”等词语挖苦学生;将学生分成优秀生和差生,将优生进行重点保护,而将那些升学无望的差生分在一起,让他们“自生自灭”。
3、德育教育本身的内容与形式的误化
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统一的,但是,在学校德育的实践方面,我们往往强调以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为特征的知性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德育的情意或态度方面,只重视道德认知这一理性因素,实际上,任何纯粹记忆性的学习都是无益于事的。因此,着眼德育本身的误化是德育创新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是值得每位学校德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这是德育创新的关键。
4、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问题
这是德育操作层面的根本性问题,是德育创新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道德教育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在原始社会里,道德教育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溶为一体的。教育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之后,在一定意义上看,必然产生了德育的危机。因为制度化教育产生以来,道德教育越来越从生活中分离出来,按照科学和科学教育的逻辑组织起来成新的结构,这种结构虽然大大方便了学习,但是,由于德育和智育的发展有本质的不同: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学习知识,却不能通过这种方法学习道德,因此,危机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凸现出来。实际上,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真正的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德育同样也要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
二、 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尝试
为了克服传统德育中的突出问题,适应新时期的历史特点,笔者构建了生活德育的设想。所谓的生活德育,简言之就是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的德育教育模式,笔者有以下的设想:
1、融德育教育于学校日常生活中。
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的德育首先是从日常生活出发、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并回到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指日常消费活动和日常交往活动。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它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
2、在学习生活中开展德育工作。
(1)重视教育内容的德育意义。杜威认为:“当一个学科是按照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去教的时候,它就具有积极的伦理意义。”[6]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不同的学科只是研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如果把一个学科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其服务于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在学科学习的同时,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理解,这一教学过程就具有伦理上的积极意义,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
(2) 重视知识内容本身的道德教育意义。学校教育的许多内容,本身就具有伦理意义,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或许他们没有意识到知识中蕴涵的德育内容,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内容所蕴涵的人文与道德内容自然而然的整合到学生已有的德行结构中去了。
新课程的改革改变了许多传统观念中落后的理论,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曙光。如何实现实实在在的没有架子没有口号的德育教育途径,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