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分析
2011-05-23储毓舜田军孙婧蔡伟姜铁民
储毓舜,田军,孙婧,蔡伟,姜铁民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及肥胖的人群。由于女性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其绝经后的冠心病发生率与男性逐渐趋于一致,但是在围绝经期女性中冠心病患者并不少见,甚至存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这部分人群值得我们临床给予足够的重视,本研究旨在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从而对该人群进行必要的治疗和健康教育,防止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2007-11至2010-04在我院心内科因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住院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276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上述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冠心病组135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心绞痛者),平均年龄(46.36±9.38)岁;对照组141例(无冠心病者),平均年龄(47.14±9.84)岁。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以外的其他心血管疾病者;有严重肝、肾、胰腺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障碍、血液病及急慢性感染。276例患者入院后询问并记录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月经史。测量并记录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及女性性激素水平的测量。
方法 参数测量:所有患者于住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抽取肘正中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女性性激素,包括睾酮、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成熟素、孕酮、泌乳素。同位素放免法测定空腹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表达胰岛素抵抗水平。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两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HOMA-IR指数经自然对数转换以服从正态分布。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取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女性一般临床资料特征:冠心病组比对照组的吸烟比例明显增加(38.52%vs 2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其他临床特征,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月经正常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女性性激素水平的比较:冠心病组比对照组的雌二醇水平降低[(54.49±21.36)pmol/L vs(63.53±23.64)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女性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比较:冠心病组比对照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LDL-C及HOMA-IR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1
表1 两组女性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比较()
表1 两组女性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1mmHg=0.133 kPa
组别 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体重指数(kg/m2) 空腹血糖(mmol/L) 空腹胰岛素(mIU/L)对照组 141 128.36±14.59 83.52±9.45 25.42±3.75 4.99±0.63 10.33±6.27冠心病组 135 130.05±15.23 82.79±9.66 27.33±4.03* 5.06±0.61 16.42±5.63*组别 n 总胆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对照组 141 4.28±0.91 1.27±0.53 1.24±0.27 2.76±0.860.83±0.37冠心病组 135 5.03±0.93* 1.35±0.58 1.19±0.23 3.34±0.91* 1.31±0.41*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冠心病(定义为1)和非冠心病(定义为0)。以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冠心病为因变量,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冠心病的发生与吸烟、体重指数、总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雌二醇及LDL-C存在明显相关性,见表2。
表2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围绝经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逐渐衰退直到完全衰竭的过渡期,一般年龄在45~55岁之间。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减少了卵巢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使体内性激素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变化。在本研究中发现围绝经期女性的雌二醇水平较正常偏低,而冠心病组的雌二醇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雌二醇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已经得到证实[1],主要表现为:调节血脂的水平,减少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抗氧化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血管内皮系统,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而目前研究少有报道另外几种女性性激素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
肥胖和血脂代谢异常是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在围绝经期女性肥胖程度增加[2],血脂水平升高[3],监测这个阶段女性的血脂水平可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在本研究中,冠心病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生相关。围绝经期女性出现肥胖和血脂代谢异常,一方面是由于雌激素保护作用的减弱,造成脂代谢异常影响,另一方面是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
胰岛素抵抗影响着正常的糖、脂代谢,而且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日益得到重视。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显著降低,从而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有研究显示在糖耐量正常的人群中,围绝经期女性胰岛素抵抗程度显著提高[4]。而我们的研究发现冠心病组的空腹胰岛素、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空腹胰岛素、HOMA-IR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证明胰岛素抵抗是导致女性围绝经期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在本研究中,冠心病组的吸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吸烟可以诱导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促进儿茶酚胺升高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易于氧化、不饱和脂肪酸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Bertuccio等[5]研究证实,围绝经期的吸烟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由于其他危险因素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我们认为吸烟在该人群中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吸烟可能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总之,通过本研究结果可见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冠心病与众多因素有关,其中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是这类人群的显著特征。吸烟在该人群冠心病的发生起到相当主要的作用,并且作为可控的危险因素应该尽早戒除。最近的研究证实激素替代治疗可以使小于60岁的女性冠心病风险和死亡率降低[6,7]。近年来临床研究认为在较年轻的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雌激素治疗仍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预防措施。超重的围绝经期女性通过锻炼及控制饮食可以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8],有减少冠心病风险的可能。因此,围绝经期女性要重视可能发生冠心病的潜在风险,及早发现冠心病危险因素并针对各种危险因素给予早期、全面及有效的处理,可能降低这个阶段女性冠心病的发生率。
[1]Gordon T,Kannel WB,Hjortland MC,et al.Menopaus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Framingham Study.Ann Intern Med,1978,89:157-161.
[2]Ho SC,Wu S,Chan SG,et al.Menopausal transition and changes of body composition:a prospective study in Chinese perimenopausal women.Int J Obes(Lond).2010,34(8):1265-1274.
[3]Matthews KA,Crawford SL,Chae CU,et al.Are chang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midlife women due to chronological aging or to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J Am Coll Cardiol,2009,54(25):2366-2373.
[4]Schianca GP,Castello L,Rapetti R,et al.Insulin sensitivity:genderrelated differences in subjects with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2006,16(5):339-344.
[5]Bertuccio P,Tavani A,Gallus S,et al.Menstrual and reproductive factors and risk of non-fata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Italy.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7,134:67-72.
[6]Salpeter SR,Walsh JME,Greyber E,et al.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hormone therapy in younger and older women:a meta-analysis.J Gen Intern Med,2006,21(4):363-366.
[7]Rossouw JE,Prentice RL,Manson JA,et al.Post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age and years since menopause.JAMA,2007,297(13):1465-1477.
[8]Chihara H,Kawase R,Otsubo Y,et al.Effec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mprovement due to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overweight perimenopausal Japanese women:a preliminary study.J Nippon Med Sch,2008,75(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