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女青年曾经约定不嫁老干部等

2011-05-19

时代邮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刘绍棠章士钊王力

延安女青年曾经约定不嫁老干部

抗战期间,延安流行一个段子:有个女知识青年与老干部谈恋爱,晚上散步,女青年说:今晚的月亮真好看。老干部说:好看什么?铜洗脸盆子!女知识青年中流行这个段子,说明她们对地位较高的老干部并不看重。薛明、李宁等中央党校的女学员曾经约定:不嫁老干部。

贺龙喜欢上薛明,经常骑马到中央党校去找薛明。中央党校副校长彭真找薛明训话:“你有文化,你能代替贺老总当司令?小资产阶级毛病,还要贺老总来追你?”还是组织威力大,立即促成贺龙与薛明的终生婚姻。

邓小平也有择偶问题。女青年浦群英端正俊雅,性格活泼,是个合适的对象。浦群英的父亲是云南的火腿大王,姐妹三人一起来到延安。组织上介绍浦群英与邓小平结识时,她并不乐意,后来经过接触才对邓小平生出感情。这个浦群英就是卓琳。

这种由组织介绍的婚姻当年相当普遍。白区工作,有“住机关”之说。为了掩护身份,男女地下共产党员,由组织安排,假扮夫妻住在一起。日久生情,假夫妻往往变成真夫妻,可是,工作需要分开时,真夫妻又要分离。战争年代,生死存亡第一,爱情与婚姻都要有所服从。(摘自《中国秘密战》,郝在今/文)

新中国曾“取消稿费”

1958年,作家张天翼、周立波、艾芜联名在《人民日报》发表《我们建议减少稿费报酬》,作家们的“觉悟”引来了一片叫好声。稿酬制度被逐步取消。《人民日报》评论员发表《怎样看待稿费》,用贬斥的语气提到了一个“为存款三万元而奋斗”的人。

这个人叫刘绍棠,1952年,16岁的刘绍棠发表小说《青枝绿叶》,被《新华月报》文艺版转载,还被编入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1953年入党,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1954年,刘绍棠出版了第二本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同年被保送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在一次会议的闲谈中,刘绍棠说:“如果能有三万元的存款当后盾,利息够吃饭穿衣的,心就能踏实下来,有条件去长期深入生活了”。然而,这话被别有用心的人在反右运动中以《从神童作家到右派分子》为题,变成了“刘绍棠扬言要为三万元而奋斗”。1957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从刘绍棠的堕落吸取教训》。

刘绍棠时年仅21岁,被打为“右派”后,从此被剥夺了写作权力,先是在京郊铁路工地和水利工地劳动,后来回家乡当了20年公社社员,直到1979年才重返文坛。

与刘绍棠同样因稿费被批判的还有很多。在1956年“知识分子的春天中”,中山大学为陈寅恪等开出了每千字20元的“特级稿费”。“春天”一过,便成了罪名。巴金、杨沫等曾收受过“巨额稿费”的作家被视为“黑帮分子”受到了批判。

1975年邓小平整顿时期,出版工作恢复才重新提上日程。1977年10月,恢复了基本稿酬。1980年7月,恢复了印数稿酬。(摘自《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陈明远/文)

溥仪被苏联抢去的两箱珠宝

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奉天(沈阳)机场被苏军俘虏,然后押往苏联赤塔市。上机时,苏军士兵验查溥仪带着两个大皮箱,只见箱内满装五光十色的金银珠宝。其中有重量分别为218.3克和596克的两个金盘;用重量为34.8克拉的174颗钻石和两颗红宝石装饰制成的23K金昆虫形怀表;镶有石榴石和装饰表的23K金首饰合、红珊瑚手镯、纯金项链等大小几百件名贵宝物。溥仪的这两箱珠玉全是从清宫带出的,没想到在苏联被没收了。

1946年4月,苏联专家对这两箱珠宝进行了估价,约为478000卢布,显然是压低了价格。同年5月,溥仪被接到哈巴罗夫斯克的政府招待所赴宴。当地内务局的一名上校问溥仪:“溥仪先生,我们苏联政府现为恢复国民经济发行公债,假如您同意把你的财物捐献给苏联政府,那就再好不过了。”溥仪明白此话的意思,说:“我很愿意把全部珍宝捐献给苏联政府,支持国家建设。”有人摆上了纸笔,溥仪在纸上写了一段话:恳求苏联政府接受我的珠宝以利战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从此,这两箱价值连城的珠宝被运往莫斯科,转交苏联国家保管局存放。

1950年8月1日,根据中苏有关协议,苏方将溥仪的两箱珠宝及其本人移交中国政府。但是,两箱珠宝经溥仪验查,少了许多东西,特别是溥仪喜爱的金剑不见了。后来从别的渠道得知,那把金剑和其他被扣下的宝物存放在苏联国家特别档案馆。 (《文汇读书周报》,马俊杰/文)

中国援助日本关东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日本突发7.9级地震,史称关东大地震,波及1府8县,日本死亡10余万人,灾民百余万。尽管当时中日关系因一战后日军强占青岛而异常紧张,但中国仍然给予了慷慨援助。

地震后,孙中山很快向日本摄政太子裕仁发出慰问电,北洋政府也迅速作出反应,由财政部筹银20万元汇交日本政府,并由地方长官劝谕绅商,广募捐款。当局还派遣商船运送粮食、药品及红十字队赴日救灾。《申报》、《大公报》等均于首要位置刊登日本震灾消息,表达同情。梅兰芳发起成立了全国艺界国际捐赈大会。

9月8日,外交部成立了临时救济日灾委员会。时任直鲁豫巡阅使曹锟捐款5万元,其中3万元赈济日本人,2万元赈济旅日华侨、留学生。张作霖向日本赠送面粉2万袋、牛100头。北京银行公会筹拨10万元,购办米面3万石,赴日救济。北京还举办游园会、游艺会、展览会,募集赈款。

9月4日,上海总商会成立“中国救济日灾义赈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成的24人赴日救护队前往神户。内陆省份如湖南、成都,也投入到了救助行动中。

9月13日,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刊登社论,感谢善邻中国民众的同情心:“中国人会出此热心来救日人的灾难,是日人梦想不到之事……感谢中国人的高义。”

10月20日,日本派出“国民表谢团”启程来华答谢:“此次贵国人民,对于敝国震灾所给予伟大之同情……此次来沪,敬表谢意,极希望此后中日两国国民益臻亲善。”(摘自《环球时报》,王锦思/文)

毛泽东连续十年向章士钊“还债”

1963年初,毛泽东向他的“英语教师”、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说:“我还欠了你父亲一笔债没还呢。”毛泽东说明了事情的来历。早在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银款,向老乡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为毛泽东筹集了两万银元。

毛泽东要章含之转告她父亲:“从今年春节开始,要还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一年还2000元。十年还完。”几天之后,毛泽东派秘书果然送来了2000元,并说,主席安排今后每年春节送上2000元。

章士钊对章含之说:“告诉主席,不能收此厚赠。当时的银元是募集来的,我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毛泽东听到后笑着说:“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章士钊字行严)一点生活补助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得了的呢?我要是说明给他补助,他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我知道,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是还债。你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稿费中抽的。”从1963年春节起,毛泽东每逢春节初二这天,总是派秘书给章士钊送去2000元,直到1972年送满两万元。

1973年春节过后不久,毛泽东又向章含之提出:“从今年开始还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摘自《文史参考》,刘火雄/文)

王力先生的最后一课

1984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自学考试制度,由于第一学期开设的课便是《现代汉语》和《写作》,中山大学特邀王力宣讲开道,老先生欣然应允。

11月18日,王力来到中山纪念堂,纪念堂内5000个位子座无虚席,站在走廊、过道或者跳入乐池的学员把整个会场挤得水泄不通。还有数千人聚集在场外四周草地上,工作人员只好临时装上扩音器。王力当天讲的是《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属于专业性较强、一般人“难窥堂奥”的学术演讲,居然吸引到12000多人。

这是王力生前最后一堂公开课,也是他从教50年来学生最多的一堂课。当他回到中大宾馆时,师母问:“今天的课上得怎样?”他自豪作答:“我讲的课哪还有不成功的?”

这堂课也展现了王力“龙虫并雕”的大师风范。身为中国语言学界的泰斗,王力长于以“雕龙缚虎手”持金针度人,用如椽巨笔作小块文章。所谓“雕虫”,既包括早年为生计所迫写散文、做翻译,也包括编撰普及性、入门性读物。至于像为电大学员录制讲课录像,为中小学生答疑析难等“屈尊纡贵”之事,王力同样甘之如饴。

1986年5月,王力在京病辞。在遗嘱中,他说:“我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我对我的一生是满意的”。(摘自《南方日报》,郭珊/文)

猜你喜欢

刘绍棠章士钊王力
王力手迹
不畏先生畏后生
章士钊妙藏态度
章士钊《柳文指要》出版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