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类石墨材料的场发射性能
2011-05-18王蜀霞贺叶露杜声玖刁凯迪
王蜀霞,贺叶露,杜声玖,刁凯迪
(重庆大学 物理学院,重庆400044)
石墨纤维场致发射性能的研究从1970年开始。Y.Chen等[1]制备的石墨纤维材料在2.5 V/μm外加电场下获得了μA级的场致发射电流(表明石墨纤维材料具备一定的场致发射性能)。MA Hui-zhong等[2]利用脉冲激光消融法制备出一种类石墨薄膜,开启电场为10.8 V/μm。Busta等[3]在硅衬底上利用直流电弧放电法制备了纳米级石墨薄膜,在直径分别为0.5 mm和2 mm的面积上得到了发射点密度为10μA/cm2的结果。但至今对石墨薄膜的制备及在场发射方面的应用[4-6]报导得较少。本文采用传统的热CVD法在Ni丝上沉积了一种类石墨材料,并应用二极结构对其场发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场发射特性。
1 实验
1.1 类石墨材料制备
类石墨材料由传统的CVD法制备,以CH4为碳源气体,H2为还原气体,Ar为保护气体。将气体先后通入石英管中并加热,在长为4 cm半径为0.5 mm的Ni丝上直接沉积反应产物,此时Ni丝既作催化剂又作沉积衬底。制备成复合丝状冷阴极材料。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热CVD法装置原理
1.2 场发射性能测试
复合丝状冷阴极场发射性能采用二极式测试,阳极为U形铜槽,铜槽半径为3 cm,长为4 cm。将复合丝状阴极置于U形槽中心,故阴阳间距为3 cm。场发射测试在定制的场发射测试系统中进行,腔体真空度~8×10-4Pa。电压0~104V连续可调,原理如图2所示。分别测试I-E曲线、I-T曲线。
图2 类石墨材料场发射二级管结构示意图
2 结果与讨论
2.1 形貌表征
图3为沉积在Ni丝上的类石墨,即表面一层的黑色物质,因Ni丝底部需与石英管接触,故有效沉积面积只有Ni丝表面积的一半。
图3 CVD法直接在Ni丝上沉积的类石墨实物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所类石墨材料进行形貌分析,与传统石墨有类似之处但其结构更加独特,是一些纳米片状结构构成的团族,宛若花瓣,既有尖端结构又有刃状结构。这些对场增强效应应该有很大的帮助。如图4所示。
2.2 Raman光谱分析
图5为类石墨材料的一阶Raman光谱,在1 300 cm-1和1 580 cm-1附近出现峰值,分别为D峰和G峰,进一步证明材料中含有石墨微结构存在,所以取名为类石墨材料。
2.3 场发射性能测试
由图6可以看出I-E曲线呈指数关系。在1.7 V/μm外加电场下获得了μA级的场致发射电流,当外加电场大于2.5 V/μm时,场发射电流随着外加电场迅速增大。当外加电场为4 V/μm时,电流密度达到1.85 mA/cm2。
通过I-E曲线可以作出相应的F-N曲线(图6),可以看出F-N曲线近似为一条直线,说明该材料具有优良的场发射性能。
图6 类石墨场发射I-E曲线和F-N曲线
圆柱形内场强公式为
其中:R=3 cm,为U槽半径;r=0.5 mm,为Ni丝的半径。丝状阴极有效发射长度L=4 cm,有效发射面积为πrL,计算可知,其开启电压为2 800 V,开启电场为2.5 V/μm。鉴于该类石墨材料是碳基材料的一种,本文对比了其他常见碳基材料的开启电场,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材料的开启电场
为了测定类石墨材料的最高工作电场强度,仍将阴阳间距保持在3 cm,真空度在8×10-4Pa下,逐渐增大电压,场发射电流开始随电压的增加迅速增大。当外加电压达到一定值后(8×103V),场发射电流开始减小,且减小得越来越快。可以推测此时类石墨材料在过高的电场强度下表面形态已经被损毁。可以把8×103V看做该材料的最高工作电压,即最高工作电场强度为3.9 V/μm,但由于每根Ni丝上沉积的类石墨材料性能有所差异,所以在最高工作电压、相同电压下场发射电流、开启电场和阈值场也相应地有一点差异,经过反复测试,这种材料的最高工作电压一般在104V左右。超过104V后,材料很容易被损毁,故在测试其性能时一般都保持其正常工作电压为2×103~1×104V。
较其他碳材料(如碳纳米管),类石墨边缘是连续的,即使边缘上某发射点失效,其他发射点也继续保持发射的连续性,使得发射稳定性可靠。图7为4×103V下类石墨的场发射电流稳定性测试图。真空度维持在~8×10-4Pa下,测试发现在60 min内电流整体波动较小,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能,且当电压为4×103V时,场发射电流密度为40μA/cm2(图8),进一步显示了这种类石墨材料具有优良的场发射性能。
图7 类石墨材料场发射最高工作电压图
2.4 类石墨材料在照明方面的应用
将U型铜槽内部涂上均匀的荧光粉,模拟成灯管的阳极。表面沉积有类石墨的Ni丝作为荧光灯的灯丝并作为阴极。当阴阳两极的电压达到4×103V以后,U型槽内部开始出现白色的光斑,如图9(a)所示。当电压达到8×103V,槽内发出耀眼白光,如图9(b)所示。图9(c)为绿光。
对荧光灯的电流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如图10所示。可以看出,电流局部虽有波动,但整体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电流大小较图8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没涂覆荧光粉时,从类石墨发射出的电子在电场下加速打在铜靶上,类似于X射线管情形,此时一部分电子进入铜靶,一部分电子被铜靶散射,故电流较小。涂覆荧光粉后,荧光粉和铜靶的结合可以看作MS接触(所采用的荧光粉主要成分是ZnS),由于金属与n型半导体间功函数不一样,(Ef)s>(Ef)m,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将流向金属,当外加正向电压时,n型半导体中电子将进一步流向金属直到二者费米能级平衡,故涂覆有荧光粉后相同电压下电流会增大。
图10 荧光灯的电流稳定性测试
3 结束语
采用(CVD)法制备了一种类石墨材料,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Raman光谱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表面形貌为花瓣片状结构,边缘具有突出尖端。采用二极结构对这种材料的场发射性能进行测试,当外加电场1.7 V/μm时获得了μA级的发射电流,当电场为4 V/μm时,电流密度达到1.85 mA/cm2。开启电场为2.5 V/μm,最高工作电压为8×103V到104V。实践证明,该材料在冷阴极电子源如荧光灯、X射线管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应用前景。
致谢:感谢重庆大学-重庆启越涌阳微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FGNT研究与应用联合实验室对本工作提供的设备和样品。
[1]Chen Y,Patel S,Ye Y,et al.Field emission from aligned high-density graphitic nanofibers[J].Appl Phys Lett,1998,73:2119.
[2]MA Huizhong,ZHANG Lan.Field Electron Emission from Graphite2like Film Deposited by Laser Abl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Liquid Crystals and Displays,2004,19:244.
[3]Busta H H,Espinosa R J,Rakhimov A T.Performance of nanocrystalline graphite field emitters[J].Solid State Electronics,2001,45:1039.
[4]Jicai Deng,Lan Zhang,Binglin Zhang,et al.The structure and field emission enhancement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d flower-like graphitic films[J].Thin Solid Films,2008,516:7685.
[5]Wen-Ching Shih,Jian-Min Jeng,Ming-Hong Tsai.Improvement of field emission of graphite flakes using hydrogen thermal processing[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9,255:7679.
[6]Wen-Ching Shih,Jian-Min Jeng,Ming-Hong Tsai.Enhancement of 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 of graphite flakes by producingcarbon nanotubes on above using thermal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0,256:2409.
[7]Wang J J,Holloway.Free-standing subnanometer graphite sheets[J].Appl Phy Lett,2004,85(7):1265.
[8]Zhong-Shuai Wu,Songfeng Pei,Wencai Ren,et al.Field Emission of Single-Layer Graphene Films Prepared by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J].Advanced Material,2009,21:756.
[9]Merkumov V I,Lowenes D H,Baylor L R,et al.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forms of carbon[J].Solid2State Elect ronics,2001,45:949.
[10]Gao B,Yue G Z,Qiu Q,et al.Fabrication and electron 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 films by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J].Advanced Material,2001,13(23):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