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课堂上出现“错误”
2011-05-17王明杰
王明杰
教师在课堂上要承载“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在这种“圣堂”中,我们总是追求传道之完美性,讲求传授知识的滴水不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教正确、讲明白,倘若课堂中出现了“错误”,则会让人贻笑大方。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妨以一颗平常心来重新审视课堂,把它视作师生逐步认识错误,进而体验认知、情感、价值观的提升,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
一、善待教师的错误
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的来说,教师也是成长着的人。他一方面在不断地克服各种缺点错误,另一方面又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需要深入备课、精心组织、努力避免课堂上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对动态的课堂又时而出现意外的错误。例如一位小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一时因为有人而有些紧张了,在用天平称粉笔的重量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和砝码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粉笔为100克,第二次为10克的状况。此时听课的老师焦急地期待着教师能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然而该教师却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为是天平的误差。
面对这种错误,我们的善待并不是放纵,而要自觉地认识错误,并通过教学机制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我们可以设想在上面提到的例子中,假如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错误”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正视教材的错误
教材是编者精心选择和组织,并经过教育部门的严格审定而通过的。其知识性、思想性应该是正确无误的。然而,从客观上讲,教材不可能是万古不变的绝对真理。我们要正视并合理的运用这些“错误”。比如:有一位老师教授《第一朵杏花》,在欣赏“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一佳句时,一位学生提出“吹绿了小草”中的“绿”字用错了。面对学生向教材突如其来的“发难”,独具慧眼的老师迅速地抓住了这个契机,改变了让学生欣赏、积累佳句的预定目标,立即创设了一个发散思考的创新空间,于是就问学生:“错在哪呢?”这个学生陈述其理:“和第一个‘绿字重复了,我觉得用‘醒好。春姑娘来了,睡了一冬的小草醒了,探出了小脑袋。”老师继续鼓励,激发学生创新:“你敢于向教材挑战,我很佩服。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对这个教材的“错”立即开始了热烈的交谈。形成了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形成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
三、宽容学生的错误
在一个教“三角形”的课堂上,老师提出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学生纷纷举手,列舉了很多显见的“三角形物体”。老师正要总结时,一个小男孩举起了小手,只见他举着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说:“这一张纸……”老师一看认为这个学生错了,马上纠正:“那是长方形而不是三角形的物体。”小男孩失望地坐下了。之后听课老师问小男孩:“课堂上老师说你那张纸不是三角形的物体,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小男孩又拿出那张纸,剪下一角说:“你看,这小片也是三角形呀?”相对其他学生显而易见的回答,这具有创意的一“错”却被老师给“错杀”了。
其实,学生也好,科学家也罢,一个正确的认识、一项重大的创造发明,无不历经数次与“错误”的周旋、历经错误到成功的尝试和体验。只有宽容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大胆地尝试和积极地体验,健康的个性才能形成。这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也正是新课程强调“体验课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