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2011-05-17姜雪
姜雪
一、激发兴趣,鼓励中发现闪光点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里因素。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才能激发其积极的思考,进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在作文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成功的鼓励,使他们写作兴趣经久不衰,哪怕有一点可取的,有一丁点进步也应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课上信心十足的写好作文,对于个别“差生”也要积极发现其闪光点加以点拨并发扬光大,使其逐渐成为写作的佼佼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见解,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布置作文的时候,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比如在训练“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这个作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帮父母做点事,结果每个人写出了不同的内容,如《帮妈妈洗头》《帮爸爸捶背》《帮妈妈洗脚》……避免了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而且学生也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重视说话训练,从小奠定写作基础
课标提出,作文应按由说到写的顺序逐步提高。这是因为口头语言的发展走在书面语言前面,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叶圣陶也指出“作文和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可见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写得质量。新课改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说话训练的教学,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这一环节,把握好教材内容,夯实基础,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另外,一二年级的某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去续编结尾,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对万物万事充满好奇,喜欢展开想像,并乐此不彼。比如《狼和小羊》这篇课文,同学们出于爱心,编出了各种让小羊脱险的结尾,如猎人来了,打死了狼,羊妈妈来了,救了小羊等,像这样的续说故事的训练,即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更为将来写作文打下了基础。
三、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小学生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实践。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由于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作文源于生活,只有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素材才会取之不尽。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积累写作素材。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你眼中的秋天》时,我把学生带到野外,让他们去感受家乡秋天独有的特色,我们这里的秋天与众不同,因为我们这是三樱椒和萝卜基地,田野里,一片片绿油油的萝卜地,同学们观察后说:那辣椒红的像玛瑙,绿的像碧玉,那一道道白色萝卜条,远看像一条条大瀑布,像白色长城……丰收的景象尽收眼底,同学们你一言,他一语,说出了秋天的特点,这样同学们写出了一篇篇赞美家乡秋色的文章。为了写好有关庆祝教师节活动场面的作文,在教师节前夕,我提前布置了庆祝教师节主题班会任务,让同学们自己去布置会场。开始我一走进教室的那一幕至今令我感动,全班同学手扬花瓣异口同声在喊“祝老师节日快乐”。结果那天的班会很成功,班会之后,同学们又写下了一篇篇优秀的欢度教师节的文章。
四、养成“三多”习惯,磨出好文章
“三多”即多读、多积累,多练笔。
多读:写作不仅要有兴趣,更要有阅读能力,积累一些阅读知识。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那么多知识的积累,学生的文章内容就会空洞,就会晦涩。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更要牢记读写结合的理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理解作者的写作灵感,激情的思想,和作者产生共鸣。
多积累:可以要求学生在看到优美的句子或词语时,分门别类的把他们摘抄下来,有些报纸的内容可以剪下来粘贴在专门的本子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里有了电脑,这样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途径,让学生可以上网查资料,阅读网上的文章,看博客,把有用的资料收集起来。通过这样的知识积累,学生的文章就会饱满,读起来润滑。
多练笔: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就要多练。平时让学生记那些好词好句,并且坚持写日记,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事记在日记里。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哪怕是语文课中的一篇文章给你的体会都可记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练笔,这正应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