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011-05-17李淑清

关键词:不倒翁科学课动手

李淑清

动手实践教育是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通过尊重、信任、引导、鼓励等影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给每位学生表现自己个性和才能的机会和环境。有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就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只有学生有创造性,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不同领域,有能力的人才,所以在每个学科当中,培养学生主动发展能力是教师重要职责和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

特别是科学课,作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的基本学科之一,它担当着对科学进行启蒙教育的任务,因为科学课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认识自然事物,运用得到知识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在科学课当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通过实验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条件

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特点,也是学好科学课的重要途径。

1演示实验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培养分析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得到感性知识。比如,在五年级科学消除叶上叶绿素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观察的目的;观察三角烧瓶里的旰的颜色和酒精的变化。之后,在演示实验中,依照观察目的,注意观察把叶放在酒精里加热的过程,就可发现叶变成金黄色,酒精变成绿色,学生依教师的引导和自己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得到了葉绿体制造叶绿素的结论。这样,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有助于理解知识。

2学生实验是学生直接进行实际操作,培养他们手脑并用的能力和养成独立实验的基本技能。比如《浮与沉》当中,学生自己把木块、乒乓球、铅笔等物体放进水里,进行判断哪一个物体沉的实验。学生争先恐后参加实验为得出结论而努力。然后对怎样使小瓶下沉,怎样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飘上来的问题中,教师引导学生,按小组讨论,想出多种方法,用实验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尝到了的喜悦,教学始终处在热烈的气氛当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施积极运用在教学当中,可以创造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和条件。

二、在讨论和观察中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知觉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自观察的过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遇事多问、多思考的习惯,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讨论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而且主动地拿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客观上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刺激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所以在科学课里通过《问题-观察-讨论》的方法,研究事物的各个方面,综合研究结果,得出结论,最后应用把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蚂蚁》这一课当中,观察蚂蚁的外部形态特征,先观察蚂蚁的身体分为几部分,然后从前部到后部,让学生按顺序观察蚂蚁的身子各部位的形状,细心观察后,通过热烈的讨论得出了蚂蚁身子分为:头部、胸部、腹部等三个部分的结论,根据各部位的特征,可以形象地说出蚂蚁,《多种果实》中,让学生观察普遍看到的各种植物的果实,根据小组讨论,使学生知道各种果实的外形特征,从而为学习果实的内部构造方面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这样,观察和讨论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实践。

三、通过操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操作过程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熟练技能的良好的实验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制作,戴、贴等制作过程,使抽象知识演变为形象的知识来学,记忆更加深刻。

在科学里通过关于《构造、原理、方法的认识-顺序操作》等方法,不仅把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而且还发展了美育,提高了兴趣。

比如《制作不倒翁》的实验中,让学生准备制作不倒翁必备的材料,通过视觉、听觉教学手段,使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制作方法,在掌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制作不倒翁,学生踊跃参加制作不倒翁的活动,结果,他们能制造出外形漂亮而又多种多样的不倒翁。

四、在教师的启发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

重视学生的能力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师的启发下,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多动脑筋、多思考,自觉认识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分类》这一课中,学生按照模样、颜色、大小等不同类开,分开了纸模型和图形动物,后来分植物叶的时候,同样使用这种方法分类后,不愿意再找别的分类方法,这时我提出《叶能分几部分》的启发性问题,回顾已学知识找出叶分成叶柄和叶片,学生思考其它的分类方法依叶柄分类叶,这样叶可以用四种方法分类。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对学生的动手实践发展极为重要。

总之,动手实践发展是在新的形势下,是素质教育实施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所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条件。

猜你喜欢

不倒翁科学课动手
难忘的科学课
笨笨熊“说”不倒翁
可爱的不倒翁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
为什么不倒翁会倒?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