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提问的有效性
2011-05-17白志红
白志红
提问做为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学的生命”,有效的提问紧扣教学主题、循循善诱,能帮助幼儿拓展思维,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然而,在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关于“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幼最有效的教和最有意义的学”的问题往往被大家所忽视,教师的提问随意性大,缺乏明确的指向性、逻辑性,甚至有语病,让听者产生歧义,结果让幼儿听不懂教师的提问,不能回答提问或是所答非所问。那么做为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提问,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景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良好的提问紧扣教学主题、循循善诱,指向教育内容,引起孩子的思考、探究,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把握重点,拓展思维,巩固知识,掌握教学目标。
二、幼儿园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1问题范围狭窄,无效提问多,启发性提问少。如“好不好,对不对,喜欢不喜欢,漂亮不漂亮,椭圆形的特性是什么”等,无效性提问要么没有意义,要么幼儿难以理解和接受,不能启发幼儿去思考,起不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少用或不用此类提问。而启发性提问如“这些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黄色和绿色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等,更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究,教师应运用此类提问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
2封闭性提问多,开放性提问少。如“小朋友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兔子有几条腿”等,封闭性提问在教师的提问中占很大的比重。而开放性提问如“猜一猜福娃最喜欢什么运动?它代表奥运五环的哪一环?”这类问题对幼儿的思维形成挑战,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但要说明的是:对低年龄段和比较胆怯的幼儿,封闭性问题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而对年龄大一些和能力较强的孩子,开放性提问则更受他们的欢迎。
3提问面对少数幼儿,多数幼儿冷场。有些教师的提问过于单一,只关注个别幼儿而忽视了全体,在组织活动尤其是观摩课上,教师为了使活动看起来更紧凑,提出问题后,常不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考虑就点名,导致那些反应较快的幼儿经常获得回答的机会,而大多数幼儿成了陪衬,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难以暴露,并由于缺乏体验成功的机会而逐渐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
4缺少思考时间,教师给予的待答时间短,且回应方式单一。据研究,从孩子倾听问题——理解问题——言语组织至少需2-10秒,而且依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幼儿的个体差异还有所不同。因此如果教师请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留给幼儿充足的思考和语言组织的时间,从5秒到30秒不等。
5无法回应的结果。例如: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6同一类型的提问,在一次活动中不可反复多次使用。
三、教师提问的类型
1描述性提问,即帮助幼儿细致观察或描述事物。如 “什么是躲猫猫?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类提问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 “五个福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棒棒熊身体长得棒,青菜熊和萝卜熊的力气小?”这类提问可以发展幼儿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 “说说图片中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这类提问可以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巩固对相关概念的掌握。
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震了你该怎么办?在公园里和妈妈走散了你该怎么办?”这类提问可以发展幼儿对问题的思考、解决和应变能力。
以上的四种提问类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幼儿发展情况综合运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可见,教师只有认真钻研,融会贯通,追求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使孩子积极探讨知识的源泉,自掘知识的宝藏;才能促思益智,使课堂增添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