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068例健康体检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2011-05-16黄春霞张庆云

微创医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脂肪肝检出率阳性

黄春霞 张庆云 王 芃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南宁市 53002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和追求自身的健康,而健康体检正是筛查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发现高危因素及疾病的早期变化,从而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遏止甚至于避免疾病的发生。超声检查作为健康体检中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具有无痛、无创、简单易行、准确率高、可重复检查等优点。现将2006年上半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2068例体检者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上半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2068例,均行超声检查。其中男性7734例,女性4334例,各占体检总数的64.09%和35.91%。体检者年龄24~74岁,平均46.28岁。职业以机关、企事业员工、公务员、职员等为主。年龄和性别分布见表1。

表1 体检人群的年龄、性别分布(n)

1.2 设备仪器 使用SA-5000型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

1.3 检查项目检查 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双肾、双输尿管、膀胱、男性前列腺及女性乳房、子宫附件。

1.4 检查方法 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时,受检者空腹8h以上;检查泌尿、生殖系统时,饮水使膀胱适度充盈。取仰卧位、右前斜位、侧卧位、俯卧位等,对各脏器进行横切、纵切多方位检查,并记录病灶大小、位置和图像特点,同时作照片记录。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2068体检人群中,检出疾病7488人,检出率62.05%,共检出疾病20种。前10位阳性检查结果及其检出率见表2。

表2 前10位阳性检查结果及阳性检出率(n=12068)

以40岁为分界分为两个年龄组,对检出的前5位疾病进行比较,发现40岁以前和40岁以后(包括40岁)两个年龄段的乳腺增生、肝囊肿、肾结石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脂肪肝和子宫肌瘤的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健康体检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受检人员在没有主观症状的情况下发现身体潜在的疾病,从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达到预防保健和养生的目的[1]。

本次体检共检出疾病种类20种,疾病检出率62.05%。其中乳腺增生和子宫肌瘤的检出率分别为23.65%和7.56%,在各种疾病检出率中排名前五位。二者均为女性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其病因与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女性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2]。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中青年女性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工作负担重,心理压力大,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等都是影响内分泌的重要致病因素;针对其致病危险因素加以适当干预,定期检查才是防治癌变的关键。

脂肪肝检出率为21.73%,在各种疾病检出率中排名第二位、男性中排第一位。男性脂肪肝检出率大于女性,40岁以后脂肪肝的检出率大于40岁以前。目前研究认为,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病因,其中5%~15%的病人有发展为肝硬化的潜在危险[3,4]。脂肪肝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肥胖、饮食、烟酒及缺乏锻炼等,且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常见慢性病和代谢紊乱有较高的伴发率[5]。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能发现早期脂肪肝,提醒受检者及早调整生活方式,逆转病情发展,并注意有无伴发疾病的存在。

广西是结石高发地区,本次体检中,肾结石及胆囊结石的检出率均在前10位之内,分别为5.06%及3.92%。结石可导致肾积水、肾功能不全、胆囊炎、阻塞性黄疸等严重后果,影响患者的生活甚至生命。超声检查可及早发现无症状结石,提醒检查者及时治疗、定期随访,避免发生上述的严重后果。

其他前10位检出率的疾病还包括:胆囊息肉、前列腺增生、肝肾囊肿及肝血管瘤,其中胆囊息肉、前列腺增生的病因亦与生活行为状态有关。

综上所述,在日趋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下,与生活行为状态相关疾病的健康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且这些疾病早期并无症状而极易被忽视。因此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非常必要,对受检者在体检中查出的致病危险因素和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这对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1]赵 萍,王晓东,陈冬莹,等.腹部B超在人群健康体检中的作用分析[J].中华现代影象学杂志,2005,7(2):10-22.

[2]乐 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5-298.

[3]张华捷,庄 辉,刘学恩.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5(7):630-631.

[4]黄春明,李瑜元.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4):233-235.

[5]彦红梅,高 鑫,刘 象,等.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5):326-328.

猜你喜欢

脂肪肝检出率阳性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