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绘画画面图式的构成解析研究
2011-05-16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池颖红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池颖红
“图式”影响着艺术家的视知觉心理,而视知觉心理对于画家观察感知外部世界和构成画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现代心理学对大脑思维与视觉感知机制的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前对事物所形成的观念,因为人们的心理预期对视觉辨认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传统绘画的画面图式对当代绘画创作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并被艺术家们运用在各类创作中。
一、传统绘画图式的构成解析
1.秩序性图式
大自然以其纷繁复杂的外在表象呈现出无限的多样性,但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却潜藏着一种有序性,对秩序感自觉的研究与运用贯穿在人类绘画艺术演进的历史长河之中。文艺复兴至印象派期间的西方绘画使秩序这一绘画中的形式因素由显性转换为一种隐性的呈现方式。古典时期的艺术家坚信世界是上帝物化的有秩序世界,人生的秩序则是世界秩序的缩影。人的理性和崇高以及自由均来自于上帝,是在上帝的统摄下对人性价值的追求[1]。在传统的东方绘画中,对秩序感的表现始终处于一种折中的状态,但在我国古代佛教壁画中装饰性、平面化的布局和程式化的造型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秩序感。
维米尔强调画面构成的秩序感,使画面一层层的空间深度组合,巧妙融合,并保持清晰的轮廓和大块明暗。所有的形体都经过他剪裁、搭配、交错、避让,环环相扣,严丝合缝,只留下画面最需要的,凡是与主题不相符的东西统统淘汰。维米尔的秩序性图示给作品带来强烈的宁静感,比如作品《小巷》,有序的空间产生的构成上的宁静感是画面的特点,各种颜色的墙面在画面中的分布极富有节奏。天空与地面的色彩在明度上较为接近,在冷暖上拉开了距离。画面中分布在最前面的那块赭色与白色组合在一起,形成纯度最高的色块,其次是墙主体的那块较灰的褐色和左边赭色的三角檐。
2.协调性图式
格式塔心理学派把视觉对协调性的感知做了一系列的测验,例如将物象位于整个构图中心部位或中心垂直轴线上时,它们所具有的结构重力就小于当它们远离主要轴线时所具有的重力,即处于构图中心的人物或建筑为了协调一定要比两侧大些。假如它们一样大,处于中心的人物或建筑在视觉上一定会比两侧显得小。一个位于构图上方的图形,其重力要比位于构图下方的重力大一些。所以,构图中较大的和看上去较重的图形应放在它的下半部,反之,看上去就觉得轻重倒置,十分不稳定。同样,一个位于构图右方的事物,其重力要比位于构图左方的事物的重力大一些。如想使左右看上去平衡,左边的通常分量要重一些[2]。在绘画的纵深效果方面也有轻重之分,假如相同大小的物体远处的与近处的相比,远处的要显得大些。在色彩方面,红色看上去要比蓝色重,黑色要比白色重。形状方面越是规则、越是简单看上去就越重。例如圆形比长方形和三角形显得重,垂直线比斜线重。另外“内在兴趣”也是影响构图重力的一个因素,例如绘画的某一部分可以因它的题材以及它结构的复杂性、错综性和其他一些奇特的性质把观看者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对重力的协调在传统绘画中长期处于被关注的层面,这种协调性图示尤其在古典主义油画中体现明显。比如在达维特的《贺拉斯兄弟之盟》中这种协调感的表现尤为强烈。它采用焦点透视的传统构图方式,将焦点放在老贺拉斯身上,以他为基准辐射左边的三个儿子和右边的女人,位于画幅中央位置的老贺拉斯成为画面平衡的支点。同时画家将背景处理成希腊古典柱式,以此配合画面前方的构图,从而使得整幅作品和谐、稳重,达到了艺术家所要求的目的。
3.均衡性图式
西方传统绘画图式的发展是同时代工业发展的最好体现,包括物理学、数学、生物学等等。均衡性图式就是在这样一个工业发展的环境下萃取完成的,它充分包含了物理的对称、数学的计算、生物学的视知觉等综合元素。其实所谓的均衡性图式,就是画面的平衡性,就像天平一样,使用天平时如果把物体全都放在天平一边的托盘,天平必然会失去平衡。在画面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例图①在视觉上就明显不均衡,物体集中堆放在画面的左半部,有向左边倾倒的感觉。如果将画面构成调整为例图②的布局,画面的力量分布就会有一种制衡,从而产生均衡感。这就是视觉力量的平衡。任何一件有固定边界的视觉图案,都具有一个支撑点或重心。只有当外界物像的刺激使大脑皮层中的各种力的分布达到可以互相抵消的状态时,我们的视觉才能体验到平衡。我们在欣赏一幅画面的时候,视觉感知会不知不觉地注意到平衡或均衡因素,希望构图中的所有元素都摆放分布到一种均衡的状态里。
4.对称性图式
对称性图式在文艺复兴时期尤为常见,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在《艺术风格学》中谈到16世纪绘画构图时指出:“前古典世纪是一个无意识构造的时代。我们到处都感受到垂直线和水平线的网,但是这个时代更倾向于使自己摆脱这些网络。”16世纪的“构造感”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形象都像装饰画那样生硬,“在整幅画中,垂直线作为主要因素存在,而对立的方向也清晰可见”[3]。
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和拉斐尔在21岁时所画的作品《圣母的婚礼》,一直成为专家学者研究对称性图示所必须谈及的。如例图③,同样作为对称性图式,拉斐尔的《圣母的婚礼》的构图虽仍受佩鲁吉诺的风格约束,但他在构成上注入了其他同时期的其他对称性图示作品里所没有的清新气息。作品中背景与人物的安排是以左右对称形式展开的,这也让画面中的订婚仪式主题体现出肃静和祥和的气氛。同时年少的拉斐尔把自己对构成的研究加入画面(当时拉斐尔已对人本身的美、运动的美发生了极强的兴趣),使祭司本该处于建筑大门正下方的身体发生了偏移,玛利亚头与肩的关系和约瑟两脚站立的方式扭曲夸张,而画面右边正在折断棍杖的青年几乎鲁莽地将对称打乱。这种略有变化的对称性图式为画面带来了强烈的戏剧性,使画面形成了某种张力,这种张力引导了观众的视觉中心的变化,打破了完全对称性图式所固有的均衡对称。
二、传统绘画图式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重构
中国当代画坛众多画家都在积极地探索传统绘画图式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解析与重构,吴冠中、林风眠、妥木斯、黄阿忠等艺术家都将绘画图示的重构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中。吴冠中将点、线、面、色之间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形式构架有机组合,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幽远意境,是中国当代绘画平面化图示杰出的代表。他的作品《都市之恋》通过平面化的构图、块面化的色彩,表现了现实世界中的绚丽多彩。
画家黄阿忠的作品形式感极强,画面具有强烈的秩序感,通过对点、线、面、节奏等艺术语言的探索,对传统的秩序感进行了解剖与重组。在他的油画作品里,花卉常常是画面的中心。这些花卉就是一团色斑或蒙胧的光影,没有依稀可辨的形状。花被安置在一个花瓶或者是一只类似陶罐的容器中,配以我们熟悉的背景——一块窗帘,几个水果,还有餐巾和台布,让它们都环绕在花卉四周。画家往往将这些东西处理成压扁的形状,给人以拼贴而成的感觉。他把东方神韵和西方色彩构成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画面富有时代感。
内蒙古画家妥木斯在探索构图平面化的道路上也颇有成就,其油画语言极富民族特质。他用意象性的语言反映草原生活,探寻平面化的风格。画面粗犷挚朴,粗而不空,拙而不笨,肌理的恰当运用与拙朴的风格相得益彰,将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入分析解构传统绘画的构成图式是如何经营画面的,解析艺术家所要传达的艺术见解,观察每一根线条、每一笔色彩及每一处空间的分布,对我们进行艺术创作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只有深入理解传统图式的构成形式、东西方画面构图的构成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才能使艺术化的图式与内容达到有效的整合,并创造出真正具有当代价值的艺术作品。
在当代油画创作中,具有明显图式化的创作因其立意更加明确,在反映社会现状和观照艺术家本体时也就更为典型。当代艺术家将个人体验与公共经验加以融合,使中国当代油画形成了更为开放的文本,在对传统图式进行合理的借鉴与转换中,寻找到具有本土意义的思想观念和图式构成,通过解构传统绘画画面图式生成了具有中国身份特征的油画作品。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法]雅克·德比奇等著.徐庆平译.《西方艺术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3]林钰源.《构图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
[4]王力克.《绘画与秩序》[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5]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李丕宇.马延岳主编.《外国美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