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住院病人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分析
2011-05-16侯莉
侯莉
(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1001)
抗生素的问世为医学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已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随着抗生素品种的增多与抗药性的提高,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1]。安全适当、经济有效地使用抗生素已成为重要的问题[2]。本研究就我院80例住院病人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给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病案室归档病例600份,统计发现抗生素应用不合理80例。
1.2 选取方法
每月对临床各个科室随机抽取病例20份,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物说明书、公开出版的医药学书籍、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对存在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评价。
1.3 评价标准
观察如下指标[3]:(1)未出现感染指征,使用了抗生素;(2)未按照治疗剂量使用抗生素(使用剂量不当);(3)未按照药物的代谢特点、理化性质、给药时间、给药途径、给药浓度、给药次数使用抗生素(给药方法不当);(4)选择抗生素时未按照药物的特点使用(选药不当);(5)使用抗生素更换时不合理;(6)外科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给药时间及方法不规范(外科手术期用药不合理);(7)用药疗程不规范;(8)联合用药时无使用指征,或联用不当;(9)对其未做出评估或评估不及时;(10)无病原菌学检查,或检查滞后。
2 结果
抗生素使用不当具体情况:600份病例中80例存在使用抗生素不合理现象,涉及抗生素种类138种,不合理现象共发生156次,其中,给药方式不当出现次数最多,共49例次(31.41%),其次为剂量使用不当,共25例次(16.03%),详见表1。
3 讨论
3.1 给药方式不当
主要表现为:药物的溶媒选择不当,不注重药物理化性质,把大容量药品注射剂如肌酐氯化钠注射液当作溶媒;药物浓度配比不当,浓度过高或高底;给药次数不当,主要体现在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时,用320万U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β-内酰胺类药物在酸碱溶媒中易分解出致敏物质,且当溶媒用量过大,浓度降低,将导致滴注时间过长,药物易分解失效[4]。β-内酰胺类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分次小剂量均匀给药,或持续静滴给药效果均较佳。药物浓度过高将产生刺激症状及其它不良反应等,且将大容量的注射剂作为溶解药物使用,将产生潜在药物配伍禁忌。
表1 用药不合理现象一览
3.2 剂量使用不当
使用剂量偏小为主要现象,剂量偏大为个别现象。用药剂量偏小时,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且较易出现耐药性[5]。
3.3 选择药物不当
主要表现为在经验选药时,没有正确选择覆盖引起感染的病原菌[6]。如本组资料中一女性患者,因不完全肠梗阻行空肠部分切除术并断端吻合术,术前预防应用头孢替安,术后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替安。该手术为经腹手术,可能存在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厌氧菌等,选择使用抗生素时应覆盖此类病原菌,本病例中术前使用的头孢替安虽对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菌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变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脆弱类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耐药。术后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替安,同样无法覆盖上述病原菌。
3.4 更换抗生素不合理与评估不足
主要为更换药物频繁且盲目、药物无效时更换不及时或药物有效时更换药物、有药敏结果不更换药物,与对药物的药理特性了解不足及未给出足够的评估有关。
3.5 药物的联合应用不当
抗生素应用过程中,为提高疗效,常需联合应用,但可能出现重复使用现象[7]。如在呼吸科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患者治疗中常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联合应用,克林霉素组、左氧氟沙星组与头孢呋辛组联合应用等。上述联合用药方案中,左氧氟沙星与克林霉素联用后抗菌谱与抗菌能力均已经覆盖头孢呋辛,故无需重复应用。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由临床医生对于各种抗生素抗菌谱及抗菌特点了解不足所致。
3.6 疗程掌握不当
临床感染治疗抗生素的应用原则中关于疗程多有一定限制,而实际工作中,部分医生因“害怕万一”等不良心态或对抗生素特点掌握不足等原因,可造成抗生素应用时间过长[8]。
3.7 抗生素应用指征及针对性
抗生素的使用需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或病原学与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本组5例次无感染指征而应用抗生素,同时有6例次未经病原学与药敏试验检查即使用抗生素,虽对于感染患者在上述检查之前允许应用广谱抗生素,但应尽快安排病原学与药敏学检查,以了解主要病原菌及敏感药物,并及时做出调整。
3.8 外科手术期用药
为防止术后切口感染及因创伤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引起的感染,多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但此时的抗生素应用时间应尽量缩短,预计无感染发生时,应及时停用。本组患者仅出现1例次手术期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现象。
4 小结
本次调查发现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发生率为16.03%,但不合理应用形式相对较为集中。本次调查分析为下一步整改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为规范用药管理,应加强抗生素应用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广大临床医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药物基础理论知识的普及,使之熟知各种抗生素的药理特点,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1]刘倩.不合理用药现象及促进合理用药措施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B):54~55.
[2]王振宁.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原则[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3):158.
[3]李卫,钟洪兰,温秀珍,等.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分析[J].现代医院,2009,9(1):87~88.
[4]韩燕,陈娟,韩勇.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442例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7):528~529.
[5]唐勇.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1):101~102.
[6]吴少静,吴海新,罗瑞兰.抗生素临床应用调查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49~3853.
[7]周秦,黄剑林,孟军.儿科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4):384.
[8]汪谦.加强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管理[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11):11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