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森林城市建设理念与布局研究*
2011-05-16郄光发董建文蔡干强詹晓红贾宝全邱尔发
王 成 郄光发 董建文 蔡干强 詹晓红 贾宝全 邱尔发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城市林业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1 2 厦门市林业局 厦门 361012 3 福建农林大学 福州 350002
城市森林建设是面向整个市域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有科学合理、长期稳定的规划指导[1]。2000年以来,厦门在国内率先开始了城市林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先后实施以生态风景林、沿海防护林、绿色通道、绿色海岸和城区园林建设等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7]。2009年,厦门又在福建省率先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本文以厦门为例,对城市森林发展总体布局开展了具体研究,从而为厦门城市森林建设提供帮助。
1 厦门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
以森林城市建设为抓手,通过森林社区、森林游园、绿荫车场建设提升岛内绿色福利空间,以绿色廊道、新城公园、绿色海岸建设完善岛外新城绿色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城市及其周边生态风景林、水土保持林、郊野游憩林和人文休闲林的建设,改善厦门城市森林景观,提升生态文化内涵,建设富有“海西森林城市,温馨宜居厦门”特色的海湾型森林城市。
2 厦门森林城市建设体系
按照“海西森林城市,温馨宜居厦门”的基本理念和城市森林主导功能的分异性,可以把厦门的森林建设划分成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三个子系统:发展林业生态体系以保障生态安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发展林业产业体系以满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涉林收入,发展林业生态文化体系以弘扬绿色文明、促进社会文明和谐[9]。这三个子系统有机构成厦门森林建设的完整体系。
2.1 林业生态体系
重点是指片、带、网相连接的以发挥生态功能为主的森林和湿地建设,主要以山地森林、江河湖与滨海湿地、河谷防护林、城区大型森林绿地为主。在这些生态林水的经营中,要向近自然林的方向引导,并根据森林的特点适当增加寿命长、景观效果好、经济价值高的树种;同时,要保护江河湖和近海滩涂湿地植被和水岸的自然性,使之成为本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基础,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地。近期建设重点为:
(1)增加城区绿岛林廊:一是在城市发展区结合现有林地和城市发展格局规划建设一批森林绿岛,实现森林进城;二是在城市出入口、干道沿线、滨海沿江区段开展森林景观带建设,形成主干森林景观廊道。
(2)提升城周森林景观:一是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利用现有山坡耕地发展特色经果林,促进休闲观光农森林的发展;二是利用城郊片林改造建设近郊丘岗游憩林,满足城市居民日常游憩需求;三是加强城市郊区可视范围内低质低效森林的改造,适当补植乡土景观树种,引导建设具有本地风貌的生态风景林。
(3)强化森林生态功能:一是部分山地困难立地森林植被恢复;二是林种、林分结构改造,提高森林的稳定性与生态功能;三是结合工业园区发展、沿海综合开发等规划建设污染隔离林、滨海防护林等。
2.2 林业产业体系
重点是以获取森林的直接经济效益为目的,开发利用森林的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主要以经济林产业、森林休闲旅游、林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及花卉种苗为重点,构筑具有较强国内外竞争力的林业产业体系。近期建设重点为:
(1)培植特色林产基地:一是发展香料等特种苗木产业,二是依托闽台合作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产业。
(2)发展生态休闲产业: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森林人家等发展森林旅游。一是结合城乡居民休闲游憩需求,加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文化休闲场所;二是结合城市居民骑车、徒步健身需求,精心规划建设贯通主要居民区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休憩地的绿色健身走廊。
2.3 林业文化体系
重点是开展以改善人居环境和丰富文化内涵为内容的林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园林、村庄背景林、名胜古迹林、古树名木、各类游憩林和纪念林等。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并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的功能。应结合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加快各类纪念林、森林和湿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近期建设重点为:
(1)发展各类纪念林:结合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规划建设一批“创森”纪念林,提高城市生态文化品位,优化城区森林绿地分布格局。
(2)建设低碳森林社区:结合城市住宅小区建设,完善住区小片林等公共游憩地建设,强化阳台彩化美化等垂直绿化工作,创新社区绿化的居民参与机制和提高科普功能,打造一批林木覆盖率高的低碳生态文化住区。
(3)打造生态文明乡镇:结合乡村绿化建设,强化村周、庭院、村内路网水岸绿化建设,打造生态文化特色鲜明的森林乡镇。
(4)建立生态文化基地:一是依托环岛路建设滨海生态文化走廊,二是依托植物园、金光湖森林公园、东屏山森林公园,建设自然科普、茶文化、竹文化、香“料”文化、战地坑道文化等林业生态文化教育园区,三是依托海沧、杏林、翔安、同安等海湾建设湿地生态文化展示区,四是依托大磴岛、小磴岛,建立岛屿生态文化园。
按照上述森林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布局和分体系实施,有利于本地区城乡的生态融合,促进区域生态一体化。通过构筑布局合理、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可以为厦门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保障,满足厦门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效益好、具有市场弹性的林业产业体系,可以稳固林业生态体系,促进厦门市林业产业发展;通过加强城区绿化、乡村绿化,强化名树名木、名胜古迹的保护,大力发展各类纪念林,可以实现人文与森林和湿地景观的完美结合,传承厦门的历史文化。建立以生态公益林、河湖湿地为主的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以及依附于林业生态体系之上的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丰富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将为整个厦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及繁荣生态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3 厦门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
城市的自然生境条件、环境质量状况、生态敏感区的分布、城市化程度、社会文化需求等是确定城市森林建设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厦门新特区包括岛内与岛外两个部分,一是日形厦门本岛区,二是弯月形岛外发展区,宛如日、月形状的两块美玉,镶嵌在绿色的海湾上。2010年6月20日,国家把厦门特区建设扩大至整个厦门市域范围,推动了包括城市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在内的岛内与岛外各项发展的一体化进程。随着厦门发展向岛外滨海地带的快速扩展,在海沧、集美、同安、翔安的滨海地带,已经基本形成了五大楔形海湾水面、两大楔形山地森林与七大城市集中发展区相互交错,生态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镶嵌式分布的空间格局。因此,根据这种自然格局和发展趋势,厦门森林城市建设布局可以形象地表述为“珠联璧合”,即岛内、岛外一体化发展,如日月合璧;新城、新区镶嵌式布局,似七星连珠(见图1)。“珠联璧合”的建设布局,就是要全面整合山地森林、平原与沿海防护林、城区绿地、城镇与村庄人居林等多种模式,并与海洋、河流、湖泊等湿地生态系统相结合规划,构建片、带、网相结合的森林、湿地生态网络,实现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保障整个厦门市域的协调发展和生态一体化。其具体建设布局框架为“一心两带五湾多点”(见图2)。
图1 厦门市森林城市建设布局意向图
图2 厦门森林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
(1)一心:这是指厦门本岛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结合厦门本岛的城市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绿地系统等规划,在现有绿化美化的基础上,合理增加公园绿地,继续提高城市空间绿量,向生态化、森林化、人文化发展。重点是加强公园、小区游园、沿街桥体和楼体等立体景观等城区绿色福利空间建设,形成绿荫覆盖的绿色空间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多更便捷的生态休闲场所,为城市增添更多更丰富多彩的绿色空间,增强城市的特色与生态魅力。
(2)两带:这是指岛外海沧、集美、同安、翔安等地区的山地森林屏障带和山前城市扩展带的森林与湿地建设。
山地森林屏障带包括海沧、集美、同安、翔安等地区的山地森林。这些森林资源是这些地区生态安全的保护屏障,也是发展特色经济林果、都市休闲林业等林业产业的重要基地。重点是提高现有森林质量,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丰富森林景观和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为城市营造最厚重的生态背景。
山前城市扩展带包括海沧、集美、同安、翔安等滨海城市发展地带的森林建设。该地区是厦门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变化频繁的生态敏感地带。该地区的森林与湿地资源是有效分割建成区、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传播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要结合新城、新区城市建设规划,合理保护该地区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科学布局公园绿地、道路景观林带、污染隔离林带等景观防护林。
(3)五湾:这是指海沧湾、马銮湾、杏林湾、同安湾、翔安湾的海岸带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建设。结合沿海新城、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保护和建设好滨海重要的森林、湿地资源,对滨海1公里范围内的森林和湿地建设进行综合规划,建设具有滨海特色、与城市发展格局相协调的滨海复合景观带。重点是滨海丘岗森林资源保护、滩涂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道路景观带建设、社区与园区绿化建设等,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滨海生态景观带。
(4)多点:这是指市域范围内呈点状分布的生态游憩和生态文化载体系统,包括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文化教育园区、湿地文化教育园区、岛屿生态文化园区、森林城镇、森林人家等生态游憩和生态文化基地。针对市民对城市森林的功能需求,围绕“改善生态状况、美化人居环境、传播生态文化”目标,建立布局合理、形式多样、类型丰富的生态游憩和生态文化基地。一是开发林业游憩资源,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游憩空间建设,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游憩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二是加强乡村人居林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形成一批具有厦门地域文化特色和魅力的森林城镇、森林人家。
城市森林建设是面向整个城市地域在宏观尺度上进行的,必须考虑布局的前瞻性、区域生态的整体性和实际的可行性。对于厦门市来说,岛内与岛外、老城与新区可以形成多个组团,产业可以各有优势,但生态建设必须总体协调,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生态、经济、文化的不同需求。上述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布局的实施,有利于国家提出的岛内岛外一体化新特区的和谐发展,促进实现区域生态一体化,从而为厦门新特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
[1] 彭镇华,王成.我国城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06,4(1):13-17.
[2] 陈东华.厦门岛内城市森林改造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4):345-348.
[3] 赵思金,陈存及,陈东华,等.厦门城市林业定位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40-143.
[4] 关玉贤,钮亚平,陈福洋.厦门城市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几个问题的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07(1):29-32.
[5] 马文希.厦门海湾型城市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211-215.
[6] 兰思仁.海峡西岸城市林业的发展政策与建设成效[M]//王成,詹明勋.城市森林与居民健康.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7] 王成,贾宝全,粟娟,等.广州城市林业发展总体布局研究[M]//王成,詹明勋.城市森林与居民健康.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