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航天

2011-05-16

太空探索 2011年7期
关键词:载人长征航天

遥感卫星19号发射成功

2013年11月20日11点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19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4次发射。

遥感卫星19号和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均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杭文)

资源一号03星发射失利

2013年12月9日11时2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03星,火箭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中巴双方正在组织有关专家分析故障原因,双方表示,对后续合作前景充满信心。本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7次发射。(新华)

委星一号“五周岁” 造福拉美

近日,于2008年成功发射的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以下简称委星)在太空迎来了自己五周岁的生日。五年来,委星运行稳定,为推动我国通信卫星国际市场开拓的进程作出积极贡献。

委星发射成功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向委内瑞拉巴马里地面站派出了19期现场支持人员,为卫星的在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五年来,委星有力推进了委内瑞拉通信、广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委内瑞拉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委星波束覆盖拉丁美洲,能够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通信服务,有助于促进拉美经济社会发展。据悉,乌拉圭等拉美国家正在使用这颗卫星转发器提供的服务。(杭文)

上海航天成立海外联合研发中心

近日,HIRF(高强度辐射场)/雷电效应联合研发中心合作协议签署暨揭牌仪式举行。该研发中心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2所航空航天器电磁环境效应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磁通信实验室联合组成。

今年6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磁仿真实验室主席受重点实验室邀请,到该所洽谈双方合作事宜,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此次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深化了双方的合作,拓展了合作范围,提高了合作层次。

HIRF/雷电效应联合研发中心以新一代航空航天器为背景,以研究航空航天器的复杂系统下雷电效应和高强度辐射场效应等为切入点,致力于进行雷电、HIRF效应的理论、仿真、测试等方面的研究。(航讯)

长征七号助推器动力试车成功

2013年11月13日,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京成功完成助推器动力系统试车。这是长征七号最接近发射状态的一次地面演练。

长征七号火箭单个助推器模块高约27米,由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120吨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次试车主要考核和检验助推器各系统在发动机工作条件下的匹配性、协调性和可靠性,为分析和验证设计提供了实测依据。

长征七号火箭是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中,为承担货运飞船发射任务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与现役运载火箭相比,长征七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具备近地轨道13.5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航讯)

试验五号卫星成功发射

2013年11月2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传捷报。10点12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拔地而起,成功将试验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试验五号卫星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空间技术试验和环境探测。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5次飞行。(杭文)

国内最大空间环境模拟器开建

近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大空间环境模拟器KM8在该院天津滨海航天城超大AIT中心厂房内正式动工开建。

新建的KM8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设备为立式容器,是继KM6之后,我国最大、最先进的空间环境模拟设备。KM8将在大型真空容器空心法兰结构设计、不锈钢板式热沉研制、真空抽气方法优化技术、大载荷水平调节系统等方面实现多项技术创新,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口径第三的热真空试验设备。

KM8空间环境模拟器将主要承担我国载人空间站、基于东方红五号平台的大型通信卫星、大型遥感卫星等各型号航天器的热平衡、热真空试验任务,是AIT中心的关键设备。(航讯)

亚太九号卫星项目签约

2013年11月22日,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公司”)与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卫星”)顺利完成了亚太九号通信卫星项目合同的正式签署。

亚太九号卫星采用东方红四号高功率卫星平台,计划于2015年10月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该卫星设计寿命15年,搭载46路卫星转发器,包括32路C频段和14路Ku频段转发器,卫星转发器可以实现波束间切换,且具备交链功能。

根据合同规定,长城公司作为总承包商,将会同相关的卫星、运载火箭、发射测控等分包商共同承担亚太九号卫星的设计、建造、总装、测试和发射任务,并以在轨交付方式向亚太卫星交付该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及相关地面测控设备。(航讯)

航天科技集团发布国际航天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官方网站近日发布消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2所为主编制的国际标准ISO16781《空间系统-控制系统仿真要求》于11月15日正式发布。

ISO16781《空间系统-控制系统仿真要求》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申报并成功立项、具有技术主导性的引领性标准,填补了国际航天控制系统仿真领域技术空白。

该标准于2010年9月正式注册立项,历经三年研制,期间完成8次版本修改、书面答复意见130余条,先后组织并参加国际专题会议10余次,获得国际高度关注和一致认可。(航讯)

航天科工与天津市携手推进“智慧天津”建设

2013年11月14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在第十三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上签订了智慧城市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按照“智慧天津”总体框架要求,提升天津市的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促进航天高技术与“智慧天津”建设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对于倍受关注的“智慧天津”试点工程,中国航天科工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将以车联网、智慧滨海等试点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在政府云、行业云、公用云“三云”应用、在公共安全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及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智慧管网、智能电网、智能港口等项目建设方面积极开展合作。中国航天科工将集中技术、项目、资金等优势资源,协助天津市政府开展“智慧天津”建设,天津市将提供政策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杭文)

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在京颁奖

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2013年度颁奖大会11月2日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十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获特别贡献奖,53名载人航天工程科研技术骨干和航天员获突出贡献奖。

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于2004年12月在香港成立,基金总额为1亿元港币,全部由香港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先生捐赠。该基金旨在奖励载人航天优秀人才,吸引有志之士投身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推动这一伟大事业健康蓬勃发展。自2004年以来,已为12人次航天员颁发了特别贡献奖,为238人次科技和管理人员颁发了突出贡献奖,累计颁发奖金4450余万元。(航讯)

空间技术成果摘得中国专利金奖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2013年11月11日在京揭晓。其中最有分量的中国专利金奖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的“一种非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双轴帆板控制方法”等20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获得。

“一种非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双轴帆板控制方法”首次实现了我国卫星双轴帆板自主控制,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标志着我国航天控制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杭文)

猜你喜欢

载人长征航天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逐梦航天日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
长征七号——让长征火箭实现脱胎换骨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